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一百七十一篇-第一百七十三篇

“六笙诗”之《南陔》、《白华》、《华黍》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 正义曰:此三篇既亡其辞,其名曰《南陔》、《白华》、《华黍》之由,必是诗有此字,不可以意言也。

有其义而亡其辞。此三篇者,《乡饮酒》、《燕礼》用焉,曰“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是也。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於此,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於其篇端,云又阙其亡者,以见在为数,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旧。此三篇,盖武王之时,周公制礼,用为乐章,吹笙以播其曲。孔子删定在三百一十一篇内,遭战国及秦而亡。子夏序《诗》,篇义合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毛氏《训传》,各引序冠其篇首,故序存而诗亡。”——《毛诗正义》

“乡饮酒鼓瑟而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燕礼亦鼓瑟而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立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南陔》以下,今无以考其名篇之义。然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所以知其篇第在此者,意古今篇题之下,必有谱焉,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耳。”——朱熹

(《投壶鲁鼓》、《薛鼓之节》都是君主做投壶游戏时演奏的曲目,均已失传。)

笙诗 亦称“六笙诗”。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诗·小雅·鱼丽》宋朱熹集传:“按《仪礼·乡饮酒》及《燕礼》,前乐既毕,皆闲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上有台》,笙《由仪》。闲,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则此六者,盖一时之诗,而皆为燕飨宾客上下通用之乐。” “笙诗”之称,可能源于它们用笙演奏,本就“有声无辞”,属于“过门曲”之类。 (原来都是宴会的礼乐)

《诗经》有篇名的诗共311篇,实际既有篇名又有文辞的305篇(而《小雅》中这6首有目无辞的,即只有篇名而无文辞的,有些学者认为已亡佚),故又称《诗经》为《诗三百》。305篇中,包括国风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诗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另6篇有目无辞,为“笙诗”,即“六笙诗”。

故“笙诗”即《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者。至于为什么有目无辞,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一种看法是“亡佚”。(我以为,《毛传》即能点出每曲的诗旨,“《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想必原来有辞。

读到这里,对前面的《国风》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所谓‘国风’不过就是诸侯方国的礼乐诗歌。尽管有些诗歌反应了本国一时的历史面貌,有些反应了本国一些民意民风,但总体上说,它们也不过是用来强化各国的礼教乐风的工具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第一百七十一篇《南陔》
11小雅 南陔
鱼丽
南:凯风自南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原文)(题解)(注释)(译文)(赏析)
诗经鱼藻之什的“之什”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