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抱石金刚坡解衣磅礴之作《巴山夜雨》
阴山工作室(微信公众号yinshanStu)
傅抱石 巴山夜雨 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3220万元
【作品鉴赏】
据画上题记:“予旅蜀将五载,寄居西郊金刚坡下,迩来兼旬淋雨,矮屋淅沥,益增旅人之感。昨夜与时慧纵谈抗战后流徙之迹,因商量营此图为纪念。”图写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由于连日风雨,背井离乡的画家倍感凄苦愁怅,思念故乡却“归期未有”,他盼望返回家园,拨亮烛花,有回忆这段困顿生活的一天。受环境的触动,顿起作图纪念的激情,其实质也是抒发当时的感慨以及盼望胜利,期待未来和平生活的到来。
此图用笔豪放,以浓墨重写,却能表现雨中朦胧夜色。山上房舍层层叠叠,画来似不经意而山城雄姿却表现充分,画法新颖奇特。以淡墨斜扫画雨,寥寥几笔出神入化。(叶宗镐)
傅抱石 观瀑图 长卷 纸本成交价3300万元
解衣磅礴金刚坡
凡能独开生面的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圣地,在这个启发灵感的地方得山川之助,究造化之妙。如范中立的终南、太华,黄子久的富春江,梅瞿山的黄山。而对傅抱石来说,金刚坡无疑就是他的艺术圣地。
抗战期间,傅抱石自1939年入蜀寓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羁留川东前后八载。在这八年里,画家以超常的勤奋和无限的热情,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以前无古人的“抱石皴”令画坛为之一振。傅抱石曾自己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是辜负了四川的山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缅于东南的人所没有、所不敢有的。”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落款“东川金刚坡下”。长期以来,这批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巴山夜雨》就是画家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幅作于1943年,就在前一年,画家刚刚在重庆成功举办了“壬午个展”,声誉日隆。初到重庆时,由于傅抱石长期以来在美术史方面的著述,许多人都以为他根本不会画画。这时的傅抱石虽然也曾在南昌举办过画展,但确实平素不愿将作品示人。面对川东的山山水水,傅抱石在苦苦酝酿着画风的转型。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写到:“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只有不过方丈大……写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照来的光线作画。画后,又把方木桌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途。”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傅抱石在“壬午个展”拿出了近百幅作品,并受到徐悲鸿、郭沫若、宗白华等的热情赞扬。对傅抱石来说,1942年的“壬午个展”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宣言,不仅让其画名大振,更关键是让其在“抱石皴”的探索完善上坚定了信心。
傅抱石善于以诗意入画,此幅《巴山夜雨》即用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之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时在蜀中,此诗写尽旅人之感。傅抱石以其意入画,尽得天地苍茫雄浑之概。此时正值秋月,巴山之中淫雨连绵,不见月明。傅抱石把画幅大半都布置成重重的山峦,形成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但在这一大块如“黑云压城”般的“结构”里,却有层次,有脉络。傅抱石从金刚坡的山水中发现,川东是土石混积的山脉,平时无水,然一场大雨后,雾就起来了,此时的山石、树木、溪泉都混沌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自然面貌。傅抱石以破笔散锋大胆入画,连皴带擦,就是为了营造这种天地一体,苍茫混沌的效果。再加以渲染,把线和皴统一成面,将整幅画面的调子和谐起来,于是山水云雾揉合在一起,成就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画面下方的一间小屋里,隐隐透出亮光,正是画家与夫人在秉烛夜谈。山的高处应是画家每周去沙坪坝中央大学授课时往返必经的山路,而山腰又有平素常去打酒的小店。这些都是流淌在傅抱石血液中的熟悉之景,同时在这个下雨的秋夜奔诸笔端。
傅抱石爱喝酒是出了名的,据说他常常在豪饮之后面对宣纸沉吟苦思,突然一瞬间便如风驰电掣、横涂直扫。这种《庄子》所记的“解衣磅礴”不是神话,千年后在傅抱石身上得以再现。画家不可遏止的激情、刹那间的迁想妙得,必须在这种特殊的状态、用这种独特的笔法才得以实现。在巴山的八载岁月里,多少个雨夜让画家激情奔涌,得悟自然之妙,妙参造化之奇。何怀硕曾总结傅抱石最大的特点就是“爆发”,那么《巴山夜雨》或许就是金刚坡下爆发出的最雄奇的诗篇。
傅抱石 林泉高寄 立轴 设色纸本成交价3737万元
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旧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全靠几块亮瓦透点微弱的光线进来,写一封信,已够不便,那里还能作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之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来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的用。这样,我必须天天收拾残局两次,拾废纸、洗笔砚、扫地抹桌子都得一一办到。所以这半年来,内人和三个小孩子,都被我弄得莫可奈何,当我作画的时候,是非请她们在屋外,竹林里消磨五六小时或八九小时不可的。
作画的实际环境虽然如此,但若站在金刚坡山腰俯瞰,则我这间仅堪堆稻草的茅庐,倒是不可多得:左倚金刚坡,泉水自山隙奔放,当门和右边,全是修竹围着,背后稀稀的数株老松,杂以枯干。石涛上人有一首诗,好似正为这里而写,本来我曾怀疑这就是他自己的写照,现在我却不便怀疑了。诗云:“年来我得傍山居,消受涛声与竹渠。坐处忽闻风雨到,忙呼童子乱收书。”
因为每周我要步行到中大上课,来往约有六十华里,必须耽搁三天至五天,所以每月只有小半的时间可利用,就最近半年的结果统计,每月多则作画十一二幅,少则五六幅。自然,不是幅幅可以成立,有时连画几幅还可以看,有时又像遇着拦路神,无路走得通。这苦恼,比什么还要难受。
着眼于山水画的发展史,四川是最可忆念的一个地方。我没有入川以前,只有悬诸想象,现在我想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我在一幅画中,题过下面一段话:
蜀道山水,既使山水画发达,故唐以来诸家多依为画本。观历代所著录名迹,剑阁栈道之图特多可知也。元季而还,艺人集江淮间,平畴千里,雄奇遂自画面退走,富春虞山,清初已挥发无余,而山水亦开始僵化,胸中丘壑,究有时而穷,识者诟病,岂无因也。昔张瑶星题石溪上人画云“举天下人言画,几人师诸天地?”瑶星非画家,正以为非画家方能道出此语耳。
我为了职务和家庭的拖累,最有名的青城、峨眉,还尚未游过,无法为它写照。然而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这次我的山水的制作中,大半是先有了某一特别不能忘的自然境界(从技术上说是章法)而后演成一幅画。在这演变的过程中,当然为着画面的需要而随缘遇景有所变化,或者竟变的和原来所计划的截然不同。许多朋友批评说,拙作的面目多,几乎没有两张以上布置相同的作品,实际这是造化给我的恩惠。并且,附带的使我为适应画面的某种需要而不得不修改变更一贯的习惯和技法,如画树,染山,皴石之类。个人的成败是一问题,但我的经验使我深深相信这是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
——节选自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作品资料】
作者傅抱石  尺寸105.5×60cm
作品分类中国书画>绘画创作年代癸未(1943年)作
估价RMB  30,000,000-40,000,000
成交价RMB  32,200,000
HKD  39,460,784
USD  4,830,000
EUR  3,542,000
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拍卖时间2011-11-13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著录:1.《名家翰墨》总第9号,傅抱石专号,第121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2.《傅抱石画集》第38页,图7,(台湾)历史博物馆,1994年。
3.《荣宝斋画谱》21《傅抱石山水人物部分》29页,荣宝斋1994年出版。
4.《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傅抱石》,图1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5.《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图20,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日本东京。
6.《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1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展出,2004年。
7.《傅抱石大典》第9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出版。
8.《傅抱石年谱》第6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
9.《傅抱石的世界》第208、209页,叶宗镐编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
10.《傅抱石全集》第1卷,第206-207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抱石金刚坡下的山水人物力作
傅抱石绘画的激情勃发期
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阶段——金刚坡时期作品
傅抱石:大自然教我的比古人和洋人都多
UC头条:从水木清华之居到巴山夜雨, 为中国画输入“温暖”的傅抱石
磅礴宏伟的傅抱石《夏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