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要---

2022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速68%,预计明年业绩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据公告,上半年公司新签设备订单金额达155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68%,占去年全年新签设备订单金额的83%,超市场预期。公司二季度末合同负债达75亿元,较去年末翻倍,体现订单质量较好。锂电设备新签订单到交付确认收入一般周期为1年,预计明年业绩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国际化、储能、非锂电业务等新领域持续开拓,有望接力动力锂电设备增长

  国际化:2022年以来公司陆续获Northvolt、ACC、德国大众锂电设备订单,预计2022年海外尤其是欧洲锂电设备订单有望超预期。

  储能:2022年取得宝丰20GWh储能整线设备订单,盈利能力与动力锂电相近。

  非锂电业务:2018年布局平台型公司,激光、3C设备、光伏设备持续发展。

  新品拓展、受益锂电扩产浪潮,订单饱满;打造非标自动化平台型企业

  公司为全球锂电设备龙头,涂布机、辊压机、高速叠片机等新品不断推向市场并持续具备较强竞争力。2021年公司共新签设备订单金额187亿元(不含税),创历年新高,预计2022年业绩将保持较快增长。公司利用平台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望将先进的研发、管理经验复制到其他领域,成为非标自动化设备龙头。

  盈利预测及估值

  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27.1/39.3/51.0亿元,三年复合增速48%,对应PE分别为25/17/13倍

--------------------------------------------------------------------------------------

高性能的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单机价格昂贵,技术含量超高,往往是Micro LED下游厂商众多设备里最为“金贵”的那一台。

作为近三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显示技术之一,制约Micro LED发展最为关键的巨量转移设备一直以来普遍依赖进口

此前,国内Micro LED应用龙头厂商利亚德就曾透露,目前公司巨转设备均采自国外。

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开始得到改变。

8月以来,已经有多家国内激光设备厂商透露其Micro LED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交付客户。

“巨量转移技术是Micro LED产业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有业界资深人士告诉高工LED,巨量转移设备国产化能够大大加速Micro LED应用的落地和成本的降低,为打开更多应用场景奠定了基础。

一直以来,巨量转移和红光效率低下是制约Micro LED发展的两大关键“拦路虎”。

其中巨量转移技术和设备难题尤为凸显。

兆驰光元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刘传标就曾表示,“巨量转移及相关的芯片一致性、良率、返修......”等因素,是影响Micro LED研发和量产进程的主要原因

巨量转移的难点在于,如何提升转移良率到99.9999%(俗称的”六个九”),且每颗芯片的精准度必须控制在正负0.5μm以内

此外,现在针对Micro LED生态体系的设备和关键材料少的可怜,这需要产业链厂商对现有产品做出持续优化或推陈出新,发现Micro LED生态特性,定制专属设备和材料。起码要在大规模商用之前,能够补足符合MicroLED需要的产业链配套缺失。

高工LED在近两年的巡回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产业链的包括设备等关键配套缺失已经成为厂商们发展MicroLED最为担忧的心腹大患。

“从芯片到最终的显示产品,Micro LED量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利亚德集团透明显示事业部总经理、利亚德智慧显示总经理汪生和此前表示,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就牵扯到巨量转移技术、驱动IC技术和产品集成(即成品良率)

因此,尽管MicroLED显示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上均显著优于 OLED 和LCD。被业界誉为“终极”显示技术。但数以百万计的Micro LED芯片尺寸小至几微米,使用传统的机械抓手和真空喷嘴的抓取和放置技术来操控微器件变得越来越困难。

目前全球各地的技术团队各显神通,提出了众多的解决方案,目前业界研发的方向主要有静电力与磁力吸附、流体装配与定位、激光转移(Laser Release)、自组装技术(Self Assembly)、转印技术(Roll Printing)等

在静电吸附、流体自组装、弹性印模等多种巨量转移技术路线中,激光巨量转移响应快速,转移效率极高,同时具有高度可选择性。高工产研LED研究所(GGII)认为,预计未来激光巨量转移技术将成为 LED 芯片巨量转移的主流技术

“从小间到微间的跃迁,是个障碍赛。Mini/Micro LED在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尚不完善,也说明空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国产和国外已经保持着同步,甚至国产应用更加超前。”高工LED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认为,Mini/Micro LED的应用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据高工LED了解,先导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在转移良率、可靠性等诸多方面具有独到优势。据验证,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可达99.99%,转移精度达到±1um以内。设备本身基于先导家族式语言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性强,结合模块化设计,能够替换不同结构以实现各项功能升级,并且采用先进的光学技术完成晶粒的全自动化转移作业,提升转移效率。应对不同产品,先导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可同时兼容2寸、4寸、6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

GGII报告显示,2022年,设备将是Mini/Micro LED产业链增长最为快速的环节,封装、应用端对设备的规模化需求将得以快速释放


Micro LED 是一种能将像素点降低至微米级别,并能在芯片上高度集成的自发光显示技术,相较LCD、OLED,具备分辨率与色彩饱和度更好、功耗更低等优点,可应用于AR/VR、手机、车载显示、平板等领域。Micro LED 市场空间广阔,据GGII 预测,2025 年全球Micro LED 市场规模将超过35 亿美元,到2027 年有望突破100 亿美元。阻碍Micro LED产业化的限制之一是巨量转移。以一个4K RGB 排列的Micro LED 屏幕为例,约2400 万颗微米级芯片需要进行转移工作,难度较大。巨量转移技术包括基板分离和晶片取放两个步骤,基板分离指将Micro LED 晶片从Si、蓝宝石等衬底上剥离下来,晶片取放指将分离的Micro LED 晶片放置在目标位置。激光转移技术转移速度相对快,可靠性相对较高,适用于任何尺寸面板的转移,在未来的巨量转移技术中占有较高的技术优势。

      公司激光设备业务稳步突破,平台化布局再进一步。巨量转移设备由公司的激光设备事业部研发完成。自2019 年起公司探索激光在各制造场景的应用,在新型显示领域,激光设备出货占比行业领先,并先后开发了LLO、巨量焊接、激光修复等先进工艺。本次出货的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在转移良率、可靠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据验证,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达99.99%,转移精度达到±1um 以内。应对不同产品,公司激光巨量转移设备可同时兼容2 寸、4 寸、6 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公司目前布局锂电、光伏、3C、物流、汽车、激光、燃料电池等八大事业部,进行平台化发展,非锂电业务已在公司订单中占据了一定比例。本次激光巨量转移设备的突破,正是公司作为平台化的专用设备龙头的能力体现。

      锂电第三阶段扩产逐步兑现,招标旺季已经到来。第三阶段扩产是2022 年开始的海外扩产、整车厂扩产和行业新进入者的扩产,对设备公司订单弹性较强的将是2022 年和2023年。今年以来,宝丰集团、SKI 中国和匈牙利项目、大众等的招标陆续落地,SKI 美国、LG 美国等均有望于下半年陆续展开招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均在匈牙利进行布局,海外扩产将持续展开,第三阶段扩产的逻辑正逐步验证。同时,近期宁德时代、Northvolt、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招标有望陆续落地,下半年招标量明显高于上半年,招标旺季即将到来。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并较早地布局海外市场。短期公司将受益于下半年的招标旺季,中长期来看,随着第三阶段扩产逐步兑现,公司订单有望持续增长。

--------------------------------------------------------------------------------------

-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链:国轩高科VS宁德时代VS中创新航,产能规划?

2022年1-9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同比增速达到110.46%。从装机量的市场份额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位居前三。

不过相比2021年,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两家老牌动力电池龙头市场份额出现下滑,新二线厂商包括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正在快速崛起。(整车厂扶持二线厂商,以提升供应链话语权)

上游——包括设备供应商、资源方、电池材料以及前驱体加工厂。设备供应商代表企业有:先导智能、杭可科技、利元亨等;资源端,主要是锂钴镍磷等资源方以及冶炼厂等;材料加工商,代表企业有容百科技、璞泰来、恩捷股份、天赐材料等。

中游——为锂电池生产企业,代表企业有一线龙头: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比亚迪,二线电池代表企业有: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孚能科技、欣旺达等。

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整车厂。

从产业链上的参与者近期的增长情况来看:

宁德时代——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103.40亿元,同比增长186.72%;归母净利润为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

国轩高科——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44.26亿元,同比增长152.00%;归母净利润为1.50亿元,同比增长121.40%。

从机构对产业链景气度的预期情况来看:

从收入构成看:

一、中创新航——90%为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占比7%。其出货以三元电池为主,主打单晶高压三元电池,2021年占比达到82%。2021 年电池实现销量10.46GWh。其中动力电池业务销量为 9.31GWh,占比89%,单位售价 0.65 元/Wh;销量 0.67GWh,单位售价为 0.67 元/Wh。

二、国轩高科——2022年中报,动力电池占比76.5%,储能占比14.8%。2022年中报开始单列公布储能电池业绩数据,并单独成立储能部门,加大储能电池开发。

三、宁德时代——2022年中报,动力电池占70%,储能电池占比11.27%,锂电材料占比12.1%。储能电池业务增速较快,占比从2020年的3.86%,提升至11%;锂电池材料由子公司湖南邦普经营,主要销售三元前驱体。


在分析三家前三季度业绩前,我们先看2022年1-9月各家动力电池装机量:

从装机量增速来看,宁德时代(96.67%)和国轩高科(98%)低于新能源车销量增速(112.5%),比亚迪、中创新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高于行业增速。

从客户配套关系来看,宁德时代对新势力、自主车企的配套关系有所松动,在小鹏的配套中失去主供地位。其在小鹏的占比从2021年的80%降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48%;广汽埃安的供应比例从13%降到了2%,长安汽车供应比例从40%降到了25%。

中航锂电对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的配套比例有所提升,主要抢占的是宁德的份额。国轩高科的客户比较稳定,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和奇瑞供应比例相对稳定,零跑的供应比例从30%降至22.6%。

储能系统出货量:GGII储能项目库数据显示,2022年H1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达到12.7GW,是2021年全年3.4GW的3.7倍。从2022H1储能锂电池总出货量来看,宁德时代居首位,比亚迪,鹏辉能源、亿纬锂能并列第三,第四名为瑞浦兰钧,第五名为中创新航。

接下来,我们将近期季度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放在一起,来感知增长趋势:

一、归母净利润增速

可以发现,除了宁德时代之外,三家净利润增速都出现明显下滑,国轩高科甚至负增长。主要是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而电池厂基本承担了前三季度电池涨价的压力,Q4才开始逐渐涨价传导给整车厂。

一、国轩高科——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在1.47~1.62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116.7~138.6%。3Q22 归母净利润在0.82~0.97 亿元之间,同比增长318.9%~394.4%,环比增长154.0~199.8%。从Q3业绩来看,扣除非经常性收益后,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量方面:据统计,前三季度装机量约9.35GWH,累计同比增长98.1%,以磷酸铁锂为主。前三季度装机车企,主要供给的车企还是通用五菱MINI、奇瑞、江淮等A00级别车,其大股东大众的ID系列并未采用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仍由宁德时代100%供应。海外出货量大幅提高,主要是出口给印度塔塔汽车。

价方面:由于碳酸锂Q2涨价,其磷酸铁锂电池仍未全部完成顺价。

从历史业绩来看,2020-2021年,国轩基本在盈亏线附近,收入快速增长,但盈利较低。出现这一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国轩高科的客户结构以A00级车厂商为主(五菱宏光MINI),这部分汽车对于成本控制要求较高,本身盈利空间较小,导致利润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上游原材料成本一直处于上升通道,挤压了盈利空间。

宜春碳酸锂项目正有序推进中,目前碳酸锂产能逐步释放,8月底随着国轩科丰另一条产线投产,碳酸锂产出将会稳步增长。2022年碳酸锂预计产出8000吨左右,2023年预计实现产出2.5万吨左右,2025年预计实现碳酸锂满产产能12万吨。

宁德时代——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3.6亿元(同比+133%),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131%)。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收974亿元,同环比+232%/+51%;归母净利 94 亿元,同环比+188%/+41%,扣非净利 90 亿元,同环比+235%/+48%。

量方面:Q3电池出货量约90gwh,80%为动力电池,20%为储能电池。Q3 储能出货预计 16gwh,同比增速约600%+,以大型表前储能为主,户用较少。价方面:Q3单位GWH利润约0.7亿元,比Q2下滑约0.02亿元/GWH,主要原因系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

三、中创新航——前三季度动力电池累计出货13.33GWH,累计同比146.98%,增速仍快于行业。

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配套车型AIONY畅销,另一方面是其在小鹏的供应比例逐渐增长。(不过,广汽埃安宣布自建电池产能,其未来两大主要供应商中创新航、孚能科技可能受到影响)

一、现金流质量

从净现比来看,中游电池龙头企业的现金流均好于净利润,说明企业在产业链的话语权偏高,净现比较差的环节是正极、结构件等材料供应商。

二、现金流VS资本支出

电池企业的扩张仍相对较大,2022年宁德的扩张速度在放缓,国轩和中创新航(上市后)扩产速度放快

对比完增长情况,我们再来看利润率、费用率的变动情况。

一、毛利率方面

磷酸铁锂占比越高,单位材料成本越低。中创新航以三元电池为主,2021年单位电池成本高于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要产品的国轩高科,其单位成本和宁德时代基本接近。从售价策略来看,中航创新采取了以价换量的策略。

我们仅看三家动力电池电池业务单位Wh售价:宁德时代(0.78元/wh)>国轩高科(0.66元/Gwh)>中创新航 (0.65元/Gwh)。

近三年,中创新航定价基本比龙头宁德时代低0.1-0.12元/Wh,换取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而从三家龙头电池厂单位毛利来看,受到竞争加剧、上游材料涨价影响,毛利水平均有所下降。

从产品维度来看,储能电池毛利率低于动力电池,原因是储能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叠加储能项目下游客户话语权较强,不好进行价格传导等因素,储能电池毛利率下跌明显。。

宁德时代2022年H1动力/储能毛利率分别是15%、6.43%,国轩高科2022年H1动力/储能毛利率分别是12.47%、10.24%。

三、期间费用率

国轩高科的财务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较高。国轩的短期及长期借款占比高,导致其长期支付较高的财务费用。2022年Q2管理费用上升,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支出增加。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0%以上,并未考核利润。

四、净利率方面

导致中创新航亏损的是其通过低价换取市场的经营策略,而导致国轩高科亏损的一方面是则是高负债和资产减值损失。2021年、2022年中报资产减值及信用减值损失金额是营业利润的13.9倍,1.3倍,主要是账面上大量的坏账以及存货。

考虑到监管层七月份的警示规定,我们来测算其2022年或有的资产减值情况:国轩高科账面仍有9亿元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在未来消化,根据逾期年限保守假设有4.5亿元坏账损失,叠加1亿元左右存货减值损失,预计2022年大约仍有5亿元左右资产减值损失。

锂电池主要用于动力、消费、储能三大应用场景。

锂电池需求的市场规模,可以按照量、价拆分如下:

锂电池市场规模=(动力电池装机量+消费力电池出货量+储能电池出货量)*单位Gwh价格

动力电池的计算过程,在我们的优塾产业链报告库中,新能源汽车系列报告中多次提及,此处不再详细展开计算过程。

根据前期测算,预计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700万辆-1800万辆,锂电池需求量接近1Twh左右。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储能电池。

(六)

2021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为10.2GW,同比增加117%,其中,90%为锂电池储能系统。

从国家维度来看,主要市场依次是USA、中国和欧洲,分别占比34%、24%、22%。

2022年H1,国内锂电池储能电芯出货达到30GWh,出货量已超过2021年全年。需求驱动力主要来得益于国内+海外需求激增:

1)国内方面:风光配储需求持续增长,中广核、华能集团等国内头部投资业持续加大对储能电芯及系统的采购规模;

2)海外方面:USAITC退税补贴、能源危机下储能项目经济性进一步提升。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2.97%。

前期通过海外客户验证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及派能等,储能电池出口量快速增长。

从储能需求驱动力,我们分为三大主要经济体分开分析:

(七)

一、欧洲市场高电价刺激下,欧洲户用储能需求大涨。

根据机构预测,2022年欧洲户储能装机量预计达到4-5GWh,同比增长超150%。户用储能大部分是搭配户用分布式光伏使用,本次欧洲市场储能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1)家庭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快速发展;

2)高电价使得储能经济型提升。2022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景气度居首的是欧洲市场,预计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1倍。

欧洲储能需求景气度传导链条为:天然气缺口→电价→储能需求。电价与储能需求呈反向变化,欧洲市场化电价昂贵且因地缘冲突导致的逐年攀升。

2022年8月份欧洲电价达到峰值开始下降,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天然气需求高峰,预计到11后价格仍有上涨压力。

2008年以来欧洲居民电价平均维持在0.33欧元/KWh,远超我国。

受地缘冲突影响,2021年7月以来,天然气价格飙升助推欧洲电价继续上行,高点价格达到同期价格的2-4倍。而当居民电价达到0.33欧元/kwh时,户储的投资IRR达到15%以上,6年投资能收回成本电价。

高电价压力下储能系统的经济性显现,居民在未来电价仍维持高水平的预期下,户用储能储能接受度将逐步提升。

此处,我们参考欧盟预测,预计欧洲至2031年储能市场新增部署容量将实现78GW/168GWh,由此推测出预计2025年新增储能装机量为70GWH,复合增速69%。

(八)

二、USA市场2022年8月,USA储能政策发生了新的边际变化,将加快储能渗透率提升。

2021年USA大储新增3.5GW/9.7GWh,同比增长300%/424% ,全球大型储能装机量排名居首。2021年平均配储时长为2.6h,高于中国的1.9h。

USA市场与中国类似,以大型供电、电网侧储能项目为主。

USA储能项目也以政策驱动为主,区别是:国内强制配储,USA税收抵免。表前是主要也是增速快的市场,2021 年USA表前装机 9.23GWh,同比增长 253%;其次是户用装机 920MWh,同比增长 71%;工商业新增 314MWh,同比增长 5%。

从驱动力来看,IRA法案将刺激USA储能项目快速发展。

IRA出台前,储能必须搭配光伏才能享受ITC的补贴,IRA之后,独立储能纳入ITC税收抵免补贴范围。2022年8月, IRA法案落地,不仅降低了储能装机对光伏的依赖性,IRA政策为表前储能市场带来2大边际变化:

1)商用独立储能(5KWh以上)可直接享受ITC税收抵免(IRA之前,光伏配储中储能系统的能源至少75%来自太阳能的发电才享受补贴);

2)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大储项目,2023年起的税收抵免比例由IRA出台前的22%增至低30%,且补贴期限延长10年至2033年开始退坡(上一版本中,2024年起补贴退坡至10%)。

3)全部使用USA制造产品、并满足国产原材料占比40%,抵免税率+2%(基础抵免6%)或+10%(基础抵免30%)。(注意这一点仅适用表前市场,户用市场无额外抵免)

根据机构测算,税收减免后储能的经济性提升:新能源配储项目以基础抵免23年30%计算,储能单位成本将由现行版ITC的86$/MWh(补贴22%)下降至78$/MWh(补贴30%),接近天然气发电成本。

由于经济性的提升,储能系统市场化竞争下将会驱动储能装机的快速增长。根据伍德麦肯兹预测,受到税收减免刺激,USA储能市场到2030年达到600GWH,占全球储能市场的50%以上。

我们参考预测,预计2022-2025年USA储能市场总需求为从8.37GWH提升至149.3GWh,复合增速约为80%

-------------------------------------------------------------------------------------

在充足订单支撑下,随着一体化布局深入以及产能快速释放,多数电池厂三季度迎来盈利修复。
10月26日,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等多家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相继交出三季度成绩单,均实现业绩大涨。
在净利润方面,国轩、亿纬、欣旺达、鹏辉第三季度同比增幅分别达3.55倍、81.18%、5.05倍、3.37倍。而此前已披露三季报的宁德时代三季度净利为94.24亿元,同比增长1.88倍,创单季盈利新高。
在业绩攀升额同时,为满足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电池厂下半年以来持续在国内外新建产能基地,扩张高端优质动力电池产能,加速推进产能释放,积极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比如10月26日,国轩高科就宣布拟在安徽合肥、广西柳州分别投建年产20GWh、10GWh动力电池项目,累计投资额达115亿元。
据起点锂电不完全统计,自6月份至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电池企业仅新签约投建项目就达28笔,扩产规模超700GWh,投资总金额远超2500亿元。若加上半年投建项目产能,这个数字将再翻一番。

01
电池厂三季度盈利大涨
可以看到,第三季度是电池厂业绩攀升的重要拐点,成为拉动各大电池厂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主要力量。
比如,宁德三季度净利为94.24亿元,同比增长188.42%,创单季新高,而今年上半年净利累计为81.68亿元。
亿纬锂能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达13.06亿元,同比增长81.18%。而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26.66亿元,同比增长20.3%,扭转了半年度净利同比下滑局面。
欣旺达方面,三季度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504.79%,贡献了前三季度总体净利的46%,拉动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72%。 
各大电池厂三季度营收、净利双丰收也体现在,其三季度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全球市占率进一步攀升。
欣旺达,其8月全球装机量增速达到413.7%,是装机量前十名公司中增速最快的企业。
此外,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蜂巢等全球装机同比增长均超100%,远超日韩系电池厂。
对于业绩增长,各家电池厂均表示自身电池产能加速释放,市场开拓加快;价格传导机制逐步落地,一体化布局效益凸显;储能市场布局提速等等。
其一,产能释放开启加速度。国内电池企业正开启“产能释放—营收增加—新建产能—产能释放”的正向循环。
此前蜂巢能源董事长、CEO杨红新表示,蜂巢今年国内四个工厂都已投产,随着产能快速释放,预计到了明年蜂巢的市场份额将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其二,电池厂上游投资布局版图逐步完善。上半年,多数电池企业出现毛利下滑、净利润不理想的一个原因,在于上游原材料价格高涨,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投资上游尤其是碳酸锂项目。如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先后收购大华化工、金昆仑锂业、兴华锂盐股权,成立合资公司金海锂业,并与蜂巢能源、川能动力、紫金锂业、瑞福锂业等建立锂盐合资厂。
比亚迪斥资投资285亿元在宜春“挖矿”;宁德时代投资超500亿元在宜春打造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等。
其三,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爆发,为电池企业提供了另一黄金发展赛道。
宁德时代分别在9、10月拿下美国Primergy、FlexGen两家企业的储能电池大单。
鹏辉能源储能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收入最主要来源。其今年以来相继联合三峡电能、中国电建等多家央企布局储能项目,产品出口欧洲、澳洲、北美等全球主要储能市场,并不断开拓市场。
亿纬锂能则于10月20日发布全新一代储能电池LF560K,出击全球储能市场,同时规划到2025年,实现电力储能电池100GWh的产能规模。

02
超700GWh扩产“狂飙”
在28笔动力/储能电池投建项目中,从投资额来看,新签约项目投资基本超50亿元,大多数项目投资额已超百亿,产能规划也迈向50GWh乃至100GWh级别。
同时,TOP10动力电池企业仍是此次扩产的主力军。可以看到,仅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孚能科技7家动力电池企业扩产产能就超过了364GWh。

除了动力电池企业,一些新势力、造车企业也迅速加入扩产大军。车企方面,一是联合电池厂共建产能基地,锁定配套产能。
如9月15日,欣旺达宣布将携手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在湖北宜昌斥资120亿元投建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另一方面,加快自研、自造电池的步伐,以巩固产业链话语权。如7月4日,奇瑞旗下得壹能源在安徽铜陵的20GWh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已落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04亿元。
在此轮扩产中,受益国际客户订单的需求,几大电池企业相继出海建厂,2022年或可视作国内电池厂推进全球本土化产能建设的元年。
目前来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几家企业布局进展较为迅速。
宁德时代为例,9月份,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称,公司考虑在欧洲开设第三家电池工厂。此前落地的两家工厂远期产能规划均在100GWh,领先其他电池企业。
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国际车企订单不断。6月,宝马和宁德时代签订价值10亿欧元的车用锂电池协议;7月,宁德时代与福特签订备忘录,将在2023年、2024年为福特MustangMachE车型、纯电皮卡F-150Lightning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包。
9月,宝马又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达成了价值超百亿欧元电芯需求合同,2025年开始为宝马“新世代”车型提供圆柱电芯。
对于头部动力电池而言,出海建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行全球战略部署,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全球化经营优势的一致共识。
按起点锂电统计,绝大部分动力电池厂商的规划产能预计都会在2030年之前落地,大规模的扩张引发产能过剩的担忧。
对此,业内人士表态,目前高端、优质的动力电池产能仍处于短缺的状态。多数动力电池企业扩张是按订单、有节奏地分期扩产,规划产能与实际落地产能有较大差距。
起点锂电认为,动力电池作为技术、资产密集型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扩产项目是行业风向标,长期来看,产能过剩可能会有,但不多。

-------------------------------------------------------------------------------------

考虑到长三角反复的疫情可能影响客户端的整体验收节奏,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前值28.0,下调6%)/34.0(前值36.0,下调6%)/40.7(前值42.7,下调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9/22/19倍,维持“买入”评级。

多领域布局稳步推进。(1)锂电设备国际化拓展加速:公司全资收购德国自动化装备制造商Ontec,建立海外技术能力中心,是国内首家在欧洲本土建设技术中心的锂电装备企业。目前,公司建立了11个海外分子公司,为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提供装备和服务,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欧洲第一。(2)首条GW级TOPCon光伏电池智能工厂产线效率突破25%:据公司官网,经过Top级客户验证,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突破25%,日产能达30万片以上,良率和碎片率业内领先水平,整线运营成本再创TOPCon产线行业最低。(3)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设备可同时兼容2寸、4寸、6寸晶圆及多种承接/驱动基板,进入工艺验证阶段,成为国内仅有几台实现巨量转移的先进设备之一。据验证,该设备巨量转移良率可达99.99%,转移精度达到±1um以内。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9.0/5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46.3%/33.6%,对应EPS分别为1.71/2.49/3.33元,对应于11月2日收盘价50.96元,PE分别为29.9/20.4/15.3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赢合科技vs先导智能,锂电设备真龙实力对比!
竞逐储能赛道 动力电池巨头密集出招
动力电池:技术未固化,黑马随时现
宁德时代锂电池国内投产分布及产能统计
宁德时代对“锂矿返利”缄默不言 变相促销还是看空锂价?
压倒宁德时代的,只剩下最后一根稻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