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筑爱助残,共享阳光”公益项目说明书
福建省石油化工学院
泉港家园义工协会
泉港乐康居文化服务中心

  “筑爱助残,共享阳光”精准扶贫

  资助项目说明书

  一、项目简述

  (一)项目背景信息

  残障人士身体的残疾导致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从而会产生轻视自己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接触和交流,对未来也表现出焦虑或悲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残障人士不仅不能健康成长,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会出现问题。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可知,虽然残疾居民不同于正常人,但也应有享受正常人幸福生活的权利。所以,用爱关怀特殊人群,帮助残疾人士改善消极的人生态度,感受世界,感受温暖,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残疾人需要的不仅仅是救助,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尊重,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通过平等就业才能切实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公平与尊重,进而重拾生活热情。

  (二)选择原因

  为了使社区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志愿助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志愿助残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生活更加美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另外,希望本项目能够强化大学生回馈和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提高服务实践能力,并借此呼吁全社会加强对残疾患者的关注,关爱残障人士,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三)项目内容简述

  本公益项目的服务对象是福建省石油化工学院所在地前黄镇的残疾居民。福建省石油化工学院志愿者通过深入社区与残疾居民进行充分沟通,与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有需要的残障人士在家里的家庭环境下得到照顾,并探索他们自身的潜能与资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过着正常的生活。同时,与前黄镇进行协商,由学院与义工建立起三社联动的“爱心小屋”,安排志愿者每个周末进驻社区,让残障人士勇敢的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增强在社区内生活的能力,达到与社区的融合。除进行心理辅导以外,利用“爱心小屋”的场地不定期开设残疾人创业培训班,根据社区残疾人的身心特点,联合学院创业团队有针对性的为残障人士提供合适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打开残疾居民的心扉,在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方式后,能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广大残疾人的物质生活也更加美好。

  二、具体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

  做好活动的策划准备工作,筹备各项资源、资金和设施,制定活动计划书。

  (二)入户调查

  1、与前黄镇合作,取得区城内残疾人的名册。

  2、根据残疾人名册上的地址,逐一进入各家,通过与残疾人或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其个人基本情况。

  3、整理调查访谈资料,分析总结社区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致残原因、已获得的资助、期望的帮助和需求、其他家庭成员的看法。

  (三)宣传动员

  1、利用社区的宣传专栏,宣传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改变传统观念中轻视甚至歧视残疾人的想法,增强社区内残疾人的自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

  2、传播扶残助残的理念,呼吁社区居民、组织、社区企业单位等涌献爱心,关注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

  (四)活动项目

  1、上门照顾

  根据走访调查的数据,筛选活动成员,为行动不便、生活自理存在困难的残疾居民推出的“心贴心居家助残”服务品牌,从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中挑选吃苦耐劳、家境贫困的志愿者,以勤工俭学的方式组织志愿者每周上门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等,既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足不出户就享受到各种亲情化的帮助,又让学校志愿者勤工俭学获取一定的经济支助,实现双赢。

  2、心理辅导

  根据走访调查的数据,筛选活动成员,选取因后天身体残疾导致生活行为方式出现偏差,面对人群和社会采取逃避方式或悲观态度,有自卑情绪的残疾人作为活动对象,从学校心理健康协会中招募优秀志愿者,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定期为活动对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减轻残疾人心理压力,树立生活信心,让他们走出家门,感受阳光。

  3、就业培训

  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大多数具备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都面临着找工作难的困扰,为帮助残疾人求职者打开就业渠道,提升职业技能,结合我校专业设计,针对就业形势和残疾人就业特点,组织专业教师,以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为载体,进入社区开设相关就业创业培训班,让残疾人通过培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三、项目预算




  四、预计困难及应变对策

  (一)预计困难

  在走访、前期宣传和进行活动时存在沟通障碍。一方面该居住地残疾人为长沙市本地人,习惯讲长沙话,而我校志愿者学生大多不是本地人,不能用方言进行交流,并且有时会听不懂他们讲话的意思,可能在交流中会造成一些误解或麻烦;另一方面一些残疾人本身在交流方面不流畅,对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应变对策

  当我们在进行走访调查和活动时,请一位本地志愿者或者社区办事处相关人员进行协助,在遇到语言沟通问题时,担任翻译和解释的角色,以便达到更好地活动效果。另外,如果残疾人自己因为听力、言语或精神方面的残疾,不能进行正常交流时,我们可以采访残疾人的家属,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各方面需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雨公益 |聚焦·残疾青少年—让每个生命得到同样的尊重
中国好人张军建:全国残疾人的网络“爱心盟主”
同人第83期(2002.5)-1
“红领巾”助残圆梦计划,这个项目了解一下~
河南郑州:公益人士奉献爱心 帮扶社区残疾群体
“片片爱心,缕缕深情” 西安市心连心志愿者协会开展端午助残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