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文学创作冷暖技巧,品味社会人生苦乐。
userphoto

2022.06.09 湖南

关注

文学作品创作与鉴赏不能不懂的写作技巧——冷与暖

一.什么是艺术作品中的冷与暖

艺术中的冷暖,主要是指:人在艺术创作中反映社会人生的冷与暖及其作者对这种冷与暖的感受;人们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冷与暖两种对立的感受。

文学创作是作者运用语言反映社会人生的冷暖,抒发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冷暖感受的艺术。文学鉴赏是读者通过鉴赏文学作品,从而了解、感受社会人生的冷暖,体味作者的冷暖感受,从而产生审美共鸣的过程。

由此而产生了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冷暖技巧;在艺术鉴赏中如何品味冷暖技巧的问题。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不能不懂:“冷”与“暖”这一重要技巧

上图是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色彩的感觉,同由此而引起的情感体验之间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

红、黄、橙等色彩,能感到热烈明朗,因此被称作暖色青色、蓝色、黑色等色彩却让人觉得阴暗和沉郁故而被称作冷色

以色彩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艺术,在处理主题和题材的时候就十分重视色彩对欣赏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文学与绘画不同,它固然可以用文字来描绘事物的色彩,激起人的视觉联想,从而作用于读者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表现种种情感或冷峻深沉,或明快热情,形成文学独有的感情色彩,自然色彩和感情色彩并入,往往更强烈的造成读者审美心理上的冷暖反应。

二.谈文学作品中的冷与暖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诗歌作品中的冷与暖:

请看唐代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该诗作于孟郊46岁进士及第之时,春暖心亦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读到此时,你会和诗人一样,映入眼帘的是满目的春光,让人心驰神往,顿觉浑身意清爽。

然而,我们再看孟郊 的另一首诗《春愁》:

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 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

和他的《登科后》相比较,同是写春的感受,从“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 日暮两寂寞,飘然亦同归”中我们会感到,此时的孟郊已是满腔的愁绪与意了。

我们且看下面的词和小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的词用粉色的莲花和白色的鸥鹭构成画面明亮柔和的色调,与词中人“争渡,争渡”这样充盈着愉悦轻快情绪的惊呼相交融。使得读者受到了感染,不禁沉醉于轻柔的暖意之中。

马致远的小令,选取的自然景物都是灰暗而缺乏生气的,在这种阴郁的背景之下,点出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愈发让人体味到作品中浸透着凄凉伤感之情

有时或者不是单方面的孤立的存在的,他们往往同时存在于一个完整的艺术体中,并且呈现出相互对立的状态。高超的“冷暖”处理,会震撼读者的心灵!

李贺的《将进酒》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

诗的前一大部分是大段关于人间乐事瑰丽夸张的描写:美酒佳肴,欢歌曼舞,人生之乐似乎莫过于此。在这“暖”的大肆渲染后,结尾笔锋倏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凄冷之境,透露出诗人一片苦涩幽怨之意绪。我们在品味这所谓的“暖”与“冷”的相互映衬中,这种以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从终日醉酒和暮春之狂欢中我们洞悉了诗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无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闷。我们不得不为李贺的高超的“冷暖”的艺术运用而拍案叫绝!

(二)·小说中的冷暖:

小说中的冷暖效果一般来说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方面决定的:

一是:依据题材和具体事件所包含的情感内容,通过对人物感情的表现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加上作者必要的处理,突出和加强某种情感基调(或冷或暖),并使之弥漫和渗透于描写、叙述、刻画之中浸润和笼罩具体的表现对象,借用绘画艺术的用语来说,就是形成冷暖各异的“色块”。

二是:按照创作意图的需要,在遵循生活逻辑和不破坏真实性的前提下,艺术地配置不同感情基调的色块,使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作品中,造成互相映衬比照的效果。使得作品内在情感的显现,富于乍冷乍暖,寒热相济的变化。

小说冷暖效果的构成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类:

1 ..不同感情基调的事件之间的对立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对生活现象的感情评价,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标准。失败令人痛苦,成功叫人欢喜,死亡使人不寒而栗,新生带来欢乐和温暖。 在运用冷暖这一手法时,要善于利用人们对感情体验的这一特点将不同情感基调的事件交错开来,造成冷暖相间的格局

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两种具体方法:

冷暖的横向对比:就是将 两个感情基调相反事件并列组合在一起。

a.冷暖的横向对比:就是将 两个感情基调相反事件并列组合在一起。

《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新婚喜庆之日,正是林黛玉抱恨夭折之时。一边是披红挂绿,喜庆的新婚之日;一边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孤灯之下,重病缠身的黛玉焚稿毁绢之后告别了爱情,诀绝了人生。

随着场景的变换,新婚的喜气愈发衬托出黛玉之死的悲哀,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观园内的世态炎凉。

列夫.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排了安娜渥伦斯基吉提列文两条平行的爱情线索,前者的不幸与后者的幸福两相映衬,采用的也是冷暖的横向对比方法,只是时间跨度更长而已

正是由于有了这两处暖,才更显出祥林嫂全部人生经历的冷

b.冷暖的纵向对比:即着眼于人物命运的发展演变,表现出不同阶段人物遭遇的内在情感基调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最初出现在鲁老爷家时刚刚死了男人,带着孝,脸色青黄,那光景在读者眼中是个很暗淡的。不久由于生活发生了变化,安宁了,她感到了满足,不仅人白胖了,口角边也有了笑影,境遇的改善使她的命运显出一些亮色,其后便是招人劫婚,乍暖还寒。接着又寒而复暖有了儿子,又有了自家的房产境况,甚至比在鲁家帮工还好,连那个卫老婆子都说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然而这两次短暂的转机并不能改变人物的整个命运。不过正是由于有了这两处暖,才更显出祥林嫂全部人生经历的冷使人物命运的悲剧色彩愈加浓厚和强烈 。

人物心绪与环境氛围间的对立

2.人物心绪与环境氛围间的对立

《红楼梦》第十八回:皇妃“贾元春省亲”。大观园内,热闹非凡,曹雪芹通过对迎驾赏园观戏咏诗、赏赐场景的描写,把热烈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但是当读者知道了此境中的人物心绪,尤其是那个显赫皇妃元春的心态,就强烈地感受到与这个环境是多么的不协调:元春刚入贾府正室就未语泪先流;当她“忍悲强笑”安慰大家的话语刚落,又不禁哽咽起来;家人一一拜见之后,她又不免哭泣一番。家人欢聚本是一桩喜事,当于环境气氛相合,然而人物接连不断的悲泣,造成环境氛围的暖和人物心境的冷的尖锐对立,含蓄地传递出人物内心难言的苦衷,道出了元妃“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唐.张祐)的凄苦心曲

大自然也是人的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景物和现象同样可以成为人的心境的对立面,二者有时统一造成情随物移,物我交融;有时矛盾,便形成自然与人在情感基调显现上的对比。

俄国作家蒲宁的短篇小说《在巴黎》:描写了一对流落在异国它乡的俄国男女邂逅相遇并相爱的故事。在一个潮湿多雨的秋天,男女主人公相识了,他们相互表示爱情的那天,雨滴滴答答的下个不停,巴黎雾沉沉的夜空,泛出浑浊的红光 ,天气让人感到压抑。然而人物却怀着一种久已未有的感动,因为找到爱情,摆脱了孤独而愈发的高兴,这勃发的爱情在阴雨天气的烘托下,平添了许多动人的情致和风采,如果说这是以冷衬暖,那么在小说的结尾,当男主人公新婚不久,突然去世了,把孤独重新又还给了那个不幸的女子时,作者正好从相反的角度,又一次运用了这一手法,小说这样写道:

“她穿着丧服从墓地回来的那天,春光明媚,在巴黎柔和的天空中,有几朵春日的浮云飘过,万物都说明生活是青春常在的,但也说明了她的生活却已经到了尽头。”

在温柔的爱情,需要阳光和蓝天的时候出现的偏是阴霾的天空和霏霏的霪雨,而当死亡和孤独降临之际,久违的太阳与和煦的风,却照拂着那位不幸的妇人。这是偶然的么?不是。这正体现了作者对冷暖这一艺术技巧的精妙运用,包含着作者苦心经营的匠心。

我以为鉴赏《在巴黎》,如果你不懂“冷暖”艺术技巧的的运用,你怎么会品味到这篇小说的妙处?如果你再联想到我国古代王船山品诗的那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那么你的审美能力,恐怕就更进了一步——美学家朱光潜说得好:读小说要品出“诗味”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审美愉悦。

3.人物行为表里之间的冷暖对立

人的行为往往包含着情感因素,在一些情况下,通过外在行为体现出的情感,正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即通常所说的表里一致

另一些情况下,行为所显示的感情恰于内心情感相反,表里不一,这就形成了人物感情表现的内冷外暖或者外冷内暖的艺术效果。

《红楼梦》里有这样两个形象王熙凤和柳湘莲。

王熙凤: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明明对贾琏偷娶尤二姐恨之入骨,却显出一副热心大度的模样,亲自上门请尤二姐搬进贾府,说了许多让人心暖的话,弄得尤二姐暗暗自责,错怪了王熙凤。其实这暖中隐藏着冷酷,暗含着杀机,是置 尤二姐于死地的重要步骤,她先是唆使丫鬟虐待尤二姐,接着大闹宁国府,又买通曾与尤二姐订过婚的张平去官府告状,直至把尤二姐逼上死路。活画出了这个凤辣子,内心的冷酷与狡诈。

两次大哭一场,最后竟告别红尘,遂一位瘸腿道人而去, 可见其心肠之热,情义之痴。

再看柳湘莲:用贾琏的话说,他是个“冷面冷心,无情无义的人”。人家尤三姐痴情地等了他五年,就在缔结百年之好前夕,却因误听了别人的话,而登门索取订婚信物——鸳鸯剑。

刚烈的尤三姐自刎殉情。实际上,柳湘莲对尤三姐的冷,正表现了他对爱情的严肃与专注,对贾府中糜烂生活方式的鄙夷,因此在他了解真情之后,两次大哭一场,最后竟告别红尘,遂一位瘸腿道人而去, 可见其心肠之热,情义之痴。

正是文学家曹雪芹的高超的“冷暖”艺术技巧处理,才使得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性格活灵活现。

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描述笔调之间的对立也可以构成冷暖效果。

4·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描述笔调之间的对立

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描述笔调之间的对立也可以构成冷暖效果

比如《孔乙己》中以小伙计——“我”的视角,平淡地口吻叙述孔乙己的故事,尤其结尾几句: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品读《孔乙己》全篇,作者没有出来对孔乙己进行褒贬的言辞。鲁迅先生在很多作品中都采用了一种冷峻的笔调,用看似冷漠的客观态度“表现一般的社会对苦人的凉薄”。然而,仔细揣摩,我们会发现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同情的热流,运行着奔突的地火,我们仿佛能听到作者灼热灵魂的呐喊。

总之,本文通过诗文举例,阐述了文学作品创作为什么要运用“冷暖”技巧,以及具体如何运用这一重要技巧的方式方法;同时强调,在文学鉴赏中,不能不懂“冷暖”这一重要技巧。只有懂得了这一重要技巧,才能真正读懂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审美的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了这些你还学不会穿衣服,那就真的没救了(世界最全穿衣法则)
用查找颜色、预设、调色的不会调色
王多伦油画作品赏析:诗情画意风光无限
二分画面的冷暖技巧应该如何进行掌握呢?
色彩的心理感情效应(一)
如何让油画的色彩、造型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