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躲的并非洪水
userphoto

2023.02.15 湖南

关注

都城对一个朝代来说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都城也叫做王都,顾名思义就是君王所在的都城。王都是整个国家的中央,权力的核心集中地。既然能将王都定在此地,那说明这块儿肯定是个风水宝地啊!按理说是不应该频繁迁都的啊,为什么商朝却不按照常理出牌呢?

频繁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

一般来说,历代君王是不会轻易迁都的,一个原因是都城是他从小长到大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人对故土都是留恋的。在人们眼里“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话虽然糙了点,但道理确实如此,没啥毛病。

而另一个原因是都城对君王来说是最安全的,王都的防卫部署一般都有王或者他最信任的人操控。除非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迁都的。就像电视剧中演的禁卫军一样,禁卫军只听从皇上的命令,除非有皇上的贴身令牌,否则没有人可以调派他们。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商朝迁都这件事发生了足足有十多次,这十多次还是古书中明确记载的,或许还有几次没来得及记载的呢,所以说商朝迁都最少就有十多次了。

迁都对于他们来说就好似家常便饭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好好的为什么要多次迁都?这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许多对历史感兴趣的网友就猜测,商朝频繁迁都极有可能是为了躲避洪水。毕竟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时所建立的朝代了。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没多久,人类的文明还是在一个很落后的状态。

所以呢,在自然灾害面前,商朝还是缺乏应对经验的,这样一来,每次灾害的来临,都会让最高统治者感到十分害怕,因为因此死去的人实在太多了。而那个时候人是主要的劳动力,每一次人口数量的大幅度锐减对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十分可怕的。

因为科技的原因,那时候的人无法得知造成这自然灾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他们会认为肯定是这个地方不吉利,得赶快搬走才行。这样乍看之下,商朝频繁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的说法确有道理。但是,在大致了解了商朝的历史后,这个说法就不成立了。

真相恐怕并非如此

首先,先纠正一下,为了不让大家误解,商朝其实是没有禁卫军体系的。禁卫军体系那是千年之后的事了,那么在商朝是什么制度呢?

商朝的制度是这样的:官职分为内服官和外服官,内外服的界定是王畿以内或以外。

那么在王都里任官的应该都是内服官。内服官又要再划分,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外廷政务官顾名思义是帮助君王处理外廷政务的主要负责国家方面的大小事务。

而内廷事务官顾名思义就是帮助君王处理宫中大小琐事的,相当于君王的管家,负责君王以及其家属的生活起居呀什么的。内廷事务官的最高指挥者被称作“总管”,跟千年后的内监大总管似的。

虽然没有禁卫军,但是总管一般都是由君王最信任的人担任的。

回到正题,为什么说频繁迁都的真相并非为了躲避洪水呢?

因为,首先从商朝的几个都城位置来看。商朝在建立之前就有过5次迁都,建立时是定都在奄(在现在的山东一带),后来又迁都到了毫(河南商丘)再后来又迁都到了殷(河南安阳),反正是迁来迁去的,迁都了能有个七八次。

定都过七八个地方,但是从商朝迁都的方向来看,基本是先南下到河南中原地带,然后又有北迁之势,但是不出中原,始终在那一片。那问题来了,据考古显示在伊洛平原一带很少发生洪灾,在商朝定都期间几乎没有发现有关洪灾发生过的痕迹。

而在史书中记载的,商朝唯一一位在位期间遭遇洪水的君王是祖乙,而祖乙并没有因此而迁都。所以这说明商朝频繁迁都并不是因为洪水。毕竟一是因为首先洪水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在定都之地几乎没找到洪水发生的痕迹,二是因为有史书记载了遭遇洪水的商朝君王并没有迁都。所以商朝频繁迁都其实另有原因。

到底为什么频繁迁都

历史上王朝频繁迁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在古代一个君王迁都往往离不开以下的几个原因,一般情况下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另有所谋,大有所图。

所谓迫不得已,想必大家都听过“安史之乱”的故事,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唐玄宗时期,“安”指的是“安禄山”,“史”指的是“史思明”,这两个人都是大唐将领,后来谋反了。

盛世大唐也是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慢慢地由盛转衰了,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唐玄宗还日日在宫中与杨贵妃沉迷歌舞之中呢,后来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后被种种所迫,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决定迁都。

说好听点是迁都,难听点,实际上是被打得落荒而逃,再不逃走,就被活捉了,那就算是彻彻底底地玩完了。事态已经发生到那个地步,唐玄宗迫不得已只能将都城让给安禄山,迁都以暂避战乱,保住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样的迁都确实是屈辱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也是明智的。这次迁都的原因就是因为内乱,动荡,王权的不稳定而造成的。迫不得已选择了迁都。

而所谓的另有所谋,大有所图,这又是另一种情况。在历史上有不少王朝的君王,在其在位期间大展宏图,开疆扩土,通过打仗,征服周边的小国,扩大自己的疆域领土。

随着疆域领土的扩展,国家统治的面积越来越大,曾经的都城已经不再是地域中心了,并不适合继续作为都城。因为都城距离边疆太远了,不方便君王统治。

仔细想一想,在古代,要想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指令,一般都是靠骑马将皇上的圣旨送达到地方。马的速度就在那里摆着,要是地方离中央只有几百里几千里,那还好说,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左右就能将陛下的旨意传达到位。

但是要是地方离中央有几万里,要是想传达圣意,那得要小半年才能将旨意从中央传到地方,皇上春天下的旨意,夏天快结束了才传达到,这不就不合适了吧。

长此以往下去,就会出现虽然国家版图扩张,但是天高皇帝远的,王都距离边疆太远了,手太短了,无法完全控制边疆。久而久之好不容易征服来的疆土,却因疏于管制,“煮熟的鸭子,还没到嘴边就又飞走了”。

针对这种情况,君王就会当国家疆土扩大到一定程度时,进行迁都,往边疆战场那边迁都。原先都城周围的地方被管控得都差不多了,都已经基本臣服。

现在,将都城往边疆地区迁,一来可以更方便地为沙场上的士兵们提供兵器粮草,更方便军队打仗,征服更多的疆土。另一方面更方便中央对新征服的疆域进行统治。好处多多,所以在这时君王便会下令迁都,将中央统治中心进行迁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国家统治。

商朝频繁迁都也是因此

前面说到君王迁都一般情况下要么是迫不得已,要么是另有所谋,大有所图。

对于商朝,“迫不得已”怎么说?商朝的历代君王是如何传承王位的呢,他们是兄终弟及加上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君王死后如果君王有弟弟那就传位给弟弟,弟弟死后就传位给上一代君王的嫡长子,嫡长子死后再传位给弟弟,没有弟弟的话就传位给儿子。

就这样传来传去的,这里头非常复杂,会出现很多种情况。先不说一代君王要是不止一个弟弟怎么办,他要是有三个弟弟,三个弟弟也都生有嫡长子,而且还可能有嫡次子,就算先排叔叔辈的。

叔叔辈轮完,那王位应该是给一代君王的嫡长子,嫡长子死后出现问题了,他可能会有很多个弟弟,一母同胞的弟弟,亲叔叔生的儿子也是他的弟弟,这时候王位给谁就出现了纷争。

众人都虎视眈眈,A继承有一定的道理,B继承也说得过去,都想继承那怎么办,各方虎视眈眈。

更有甚者会互相内斗,自相残杀,爆发内乱。往往是当一方即位时,其他几方势力会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新一任君王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防止内乱的发生,就会迁都。将都城迁到远一点的地方,借此以远离反对自己的那些势力,保证自己的王权统治。

“另有所谋,大有所图”怎么说?据记载,商朝的疆域要远远超过夏朝,《史记·吴起列传》中记载了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也就是说当时商朝的疆域北至辽宁,南至湖北,西至陕西,东至海滨。

或许在现在看来,这也就是几个省嘛,也不是说很大,但是在那个时候的商朝来看,这样的疆域面积已经算是很大了,想要完全地统治起来并不容易。

随着疆域的一步一步扩大,商朝的都城也发生了迁移,为了更好地统治,王都从原来的山东一带迁移到了河南一带,后来在河南一带迁移,但是迁移的位置没有改变多少,就是在河南几个地方间迁移。

这是因为,商朝后来的势力就基本主要在河南那一带了。而后期的商朝,他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能被直接控制形成权力中心的便是河南那一带。

所以那时候的商朝虽然也迁了几次都城,但是都城位置的改变都不太大。

总结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它足足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31位帝王。这样一个偌大的王朝却多次迁都,在世人的眼里,对此是不解的,是感到困惑的。

说是为了躲避洪水而迁都,但是经过查证并非如此。商朝频繁地迁都并不是为了躲避洪水,他也不单单是因为某种原因,他是复杂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所造成的。

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但是他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对王朝进行统治。这是身处在帝王那个位置上的统治者永永远远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所以不用不解,通过深一步的研究,这些困惑终将被揭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到底躲谁?考古显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一口气看完商朝历史:我国的第二个王朝,也是第一个被证实的朝代
此帝国被称为清朝的孪生兄弟,它为何能生存600年?至今还在扩张
中国简史之二:三代——西周
【课堂笔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总结 课后练习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