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年高考作文预测|“立德修身,家国情怀”作文导写 审题指导 主题素材 满分例文
userphoto

2023.03.29 湖南

关注

《中学生学习报·美文读写周刊》特约作者 江苏 王淦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袁隆平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王大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命题材料为三则名人名言,分别为民主革命先驱秋瑾烈士、水稻研究专家袁隆平院士和核能专家王大中院士的名言。三句话的共同点是都饱含着爱国爱民的一腔深情,或者说都体现出一种家国情怀。但是,由于三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各异,其所表述的角度和内容亦各不相同。

秋瑾是一位民主革命斗士,其所言“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是在外族入侵、山河破碎的背景下发出的救国救民的豪迈誓言,表现出一种愿为中华民族自由独立而献身的精神;袁隆平的名言,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未能完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背景下表达的决心,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打好粮食翻身仗的决心;王大中的名言,表现了和平年代一位科技工作者特有的爱国方式——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句不同的话都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民族解放奉献生命、为人民温饱奉献精力、为祖国建设尽责尽力。奉献的形式和内容也许各不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忠诚。

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当是: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身上的爱国情怀的具体内容和表达形式也许各有差异,但其本质应是一致的,就是各尽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带来安康,创造福祉,让国家独立强大,让人民幸福安康。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应做的事——这就是在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尽责尽力。

切题素材

王大中:矢志报国,倾情一生为核能

山东 王文炎

王大中,1935年出生于河北省昌黎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核能所研究室主任、所长,核研院院长、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校长等职务。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零起步建造反应堆

1958年,王大中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留校工作。这一年,清华大学向上级提出建议,自行设计和建造一座功率为2000千瓦的屏蔽试验反应堆。方案得到国家批准,王大中成为反应堆的设计建造者之一。

建造屏蔽试验反应堆,需要17个供应系统,数千个机器零部件,20万米管线……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队伍中,没人有出国留学经历,也没人见过真正的反应堆,他们从做工程模型开始,用几十台手摇计算机设计、计算……

当时,科研条件艰苦,生活设施落后。在北京远郊荒山下,师生们只能搭帐篷,动手拉电盖房。

历经6年,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清华大学屏蔽试验反应堆建成。王大中逐渐成长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团队领头人。

奋力攻克系列技术难题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各国研究反应堆还没有聚焦在安全性上,但王大中瞄准固有安全,将重点放在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研究上。

当时,世界核能发展处于低潮,但这并没有动摇王大中的决心。在“863”计划支持下,王大中带领团队开始研发10兆瓦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采用球形核燃料元件,全堆要装2万多个燃料球。产品要经过严格检验,可耐受1600摄氏度高温。制备时,每炉一次制备500万个颗粒,不合格率要小于十万分之二!“攻克关键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大中说。研究团队从基础研究做起,最终批量生产出2万多个燃料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特性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在清华大学建成。

推动成果走向社会

王大中还带领团队推动高温气冷堆走向社会。多年以前,他就意识到核能在中国未来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意义,他提出要实现实验反应堆向工业规模原型堆的跨越。

2006年,“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核心工程目标是建设一座电功率为200兆瓦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为发展第四代核电技术奠定基础。

这个工程,就是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从立项到1号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又是十几年奋斗。

回首来路,王大中评价道:“科研如登山,过程中往往充满着困难、挫折和风险。克服这种困难,需要有悟性、勇气和韧性。”

面向未来,年近90岁的王大中初心不变:“科技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值得一辈子去追求和奋斗。”

【慧用点拨】

一生为核,一生为国。在国家需要核能时,王大中毅然选择了研究核反应堆。60多年来,王大中带领团队走出了我国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成功之路。认定一个目标,就心无旁骛地奋斗,这是他对祖国的挚爱,也是他对科研的痴迷。倾情一生为核能,是王大中的真实写照。

【适用话题】

毅力、热爱、心无旁骛、无怨无悔……

满分佳作

一脉相承的情感

江苏一考生

在中国人身上,“家国情怀”从来都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总是渗透在爱国者炽热的情感中,凝聚在爱国者诚挚的话语里,呈现在爱国者具体的行动上。

回望历史,一幕幕清晰的画面铭刻在民族记忆的深处,从不会忘记。

屈原既放,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当他看到国祚衰微,民不聊生,悲从中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贫病交加,辗转漂泊,当他看到兵燹四起,国破家亡,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冷暖,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年迈体衰,屡遭贬斥,当他看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晚景惨淡,而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甚至“尚思为国戍轮台”;

谭嗣同为了变法,身陷囹圄,却意气自若,慨然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曾是大家闺秀、高官夫人,当她看到国家破败,灾祸频仍,不由发出“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壮烈誓言……

这就是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虽屡遭风刀霜剑,时遇激流险滩,却百折不挠、挫而弥坚的根本原因。总有一代代民族脊梁抱爱国之情,怀报国之志,在救国存亡、强我华夏的道路上负重前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情感,更是我们的生命线。

当中华民族的历史翻至百年前,一群“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年轻人借鉴真理,针对现实,探索出一条真正能够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

当南湖红船上一个个愿血荐轩辕的志士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的种子播进华夏的土壤,当铁锤和镰刀组合成人类历史画卷上最美丽的图案,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缕曙光。正是这道璀璨的光芒指引着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走上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复兴之路……

坚守“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信念的李大钊、胸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之志的毛泽东、高唱“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的周恩来……正是这一个个民族精英发动、组织、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共和国。中国的天空,从此阳光明媚;中国的大地,从此海晏河清。

但是,这并不是中华民族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一个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政党、一个个具有“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情怀的人民领袖,一定境界更高、目光更远——那就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梦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2020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又立起一座里程碑——这一年,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踏上小康之路……而这,要靠多少民族脊梁的支撑,凝聚了多少中华儿女的汗水与心血!

我们可以告慰屈原、杜甫、陆游、谭嗣同、秋瑾等仁人志士,他们眼中衰败的中国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可以致意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导师,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景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是的,我们有这个自信!因为我们的身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基因,我们的血管里流着一脉相承的热血,我们的心中有着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

【点评】

该文梳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华民族久经考验却挫而弥坚的根本原因,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功勋,展望了未来中国的美好愿景。文章引用的文句、援引的事例,都浸透着强烈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如一首散文诗,感情激越,气势豪迈,极富艺术感染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代技术核电站横空出世,领军人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让核能安全固若金汤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大中
[首藏作品](7110)王大中:为祖国释放最大“核能量”
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对话顾诵芬、王大中
王大中:为国释放一个核能研究者的最大能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