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毛主席的粟裕兵团下江南策略
userphoto

2023.05.02 湖南

关注

1948年2月1日中央军委毛主席确定了粟兵团“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一个半月,三月下旬出动”的下江南策略,后来又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决定粟兵团暂不过江先留中原以歼灭五军为目标。

粟裕粉丝们由此无限夸大粟裕这个建议作用,也因此吹嘘豫东战役是转折之战,似乎没有这个策略战争就会停滞不前,我军就无法取得之后的胜利。事实是这样吗?

我不反对毛主席采纳这个策略走出了南线的胜利之路,但绝对不是不采纳这个策略南线就会失败。道理非常简单,挺进大别山已经实现了全局的转折,史称“大转折”,这个战略行动使得“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完全渡过难关而进入了大量歼敌的战略进攻阶段,从全局看,我军的胜利之势已经不可逆转。所以,粟裕下江南是解决如何推进中原地区战局的问题,说白了要解决的是局部问题而不是全局问题了。毛主席确定这个策略的时间点是48年的2月1日,此时中原战局是个什么情况呢?以粟裕给中央的报告来说“处于反复疲惫拉锯的状态”,具体说刘邓主力在大别山陷入苦战,陈粟、陈谢两军在确山失利后,难以发起攻势,更不用说大量歼敌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毛主席借鉴挺进大别山的成功经验,确定了粟裕兵团下江南策略,以利中原我军扭转颓势,重新步入大量歼敌的轨道。说明下,这不是我的腻断,而是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明文阐述:“将战争引向长江以南,使江淮河汉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逐一解决,正如去年秋季以后将战争引向江淮河汉,使山东、苏北、豫北、晋南、陕北地区之敌容易被我军解决一样,这是正确的坚定不移的方针。

毛主席对粟兵团下江南策略既然如此坚决,为何又会采纳了粟裕的不下江南策略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中原地区形势在刘邓的经营下“反复的疲惫拉锯状态”已经被逆转,中原形势已经转折。

在粟兵团退出中原作战之后,刘邓转出大别山出中原作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大别山主力在敌军的重兵压迫之下如何转出的问题。刘邓制定了“向西战略”,即以陈谢、陈唐向西出击潼洛段,攻击洛阳,吸引大别山敌军回援,掩护刘邓主力转出大别山。实战我军成功拿下洛阳,这是展开中原新阶段的标志性作战,使得中原地区我军无法发起攻势攻城略地的状态得到根本的改变,同时,刘邓主力成功转出大别山,形成了中原地区三军配合的良好局面,我军再通过宛西战役使得这种局面得以巩固。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毛主席看到了增加中原力量进行更大的歼灭战成为可能,因此,于五月五日发出指令,明确了粟兵团“暂”不过江而留中原作战,以夏季歼灭五军为目标。

宛西战役之后,在粟兵团缺席的情况下,形势发展也极快,刘邓发动了宛东战役,以敌军一个兵团为歼击目标,虽然由于西集团的指挥失误,让张轸兵团跑掉,但这个战役也是一个标志性战役,表明中原我军已经发展到可以展开对敌一个兵团的歼灭战了,从此之后,敌军一个兵团不敢单独行动。

以上事实充分表明,“大转折”之外,局部的中原战局转折也不是豫东战役,而是在豫东战役之前已经完成,而且这种形势的转变是在粟兵团缺席,同时敌军大别山七个整编师(整编第9,10,11,20,28,58,85师)回援中原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刘伯承经略中原水平的高超)。在这样的形势下,别说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就算是普通人都能看出再加入更大力量在中原进行更大规模歼灭战的可行性,豫东战役的结果只是印证了这种可行性而已,而不是转折!!

综上所述,此时无论是粟裕加入中原作战还是渡江南下带走中原一部分兵力,都会加速中原战局的发展,只不过是选择了粟裕留中原作战这条路而已,而不是非此不可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粟裕有多“刺头”?毛主席建议渡江南进,粟当面反对:我觉得不行
豫东战役:解放战争真正的转折点,也是确立粟裕战略家地位的一战
决战中的决战,惨烈的淮海战役,攻守几度易形,胜败之数难解难分
粟裕豫东之战有多神奇?歼敌9万牵制4个兵团,刘帅:我是做不到
解放战争逐鹿中原的转折点
中原战局僵持不下,粟裕三次直陈改变伟人主张,结果提前取得胜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