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古诗复习提纲2
userphoto

2023.05.20 湖南

关注

第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②/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③人。

   海内④/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

   无为⑥/在歧路⑦,儿女/共沾巾⑧。

一、文学常识: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诗人,能诗善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二、解词:①之:到,往。②城阙:指长安。③宦游:出外做官。④海内:全国各地。⑤比邻:近邻。⑥无为:无须,不必。⑦歧路:岔路口。⑧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辅,辅佐。

三、译文:三秦辅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无须在告别的地方,像多情的少年男女一样挥泪告别。

四、诗句内容理解及赏析//分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内容:首联对仗工整,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炼字:“辅”,辅佐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不但营造出开阔的意境,而且奠定了全诗豪迈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内容: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于惜别之中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内容:千古名句,一改送别诗低沉、伤感的基调,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既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襟,又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哲理,同义诗句,语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内容:“歧路”照应送别,诗人劝慰朋友不要因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

写作特点:1.语言形象凝练。2.意境开阔,格调高昂。

五、主题: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惜别之情 积极乐观)

     第六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③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④/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⑤精神

    一、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这首诗是刘禹锡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着重抒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二、解词:①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②乐天:指白居易。③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④侧畔:旁边。⑤长(zhǎnɡ):增长,振作。

三、译文:在巴山楚水这样荒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回到京城,人事全非,俨然有隔世之感。沉船旁边正有千帆竞相驶过.枯朽的树木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作,不胜感慨,暂且借这杯美酒来振奋精神。

四、诗句内容理解及赏析//分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炼字:“凄凉地”和“弃置身”,将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寂寞虚度年华的那份苦水委婉地倒了出来,表现了诗人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写作手法:运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人已逝的伤感之情;运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被贬时间之久,又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写作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将“沉舟”与“千帆过”,“病树”与“万木春”进行对比,暗含诗人身世凄苦却依然充满昂扬斗志的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炼字:“长精神”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

内容:点睛之笔,点明酬赠之意,表现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写作特点:1.运用比喻修辞。2.运用典故。

五、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第七首:《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②/青山③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④,江春/入⑤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文学常识:王湾,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本诗选自《全唐诗》。

二、解词:①次:停宿。②客路:旅人前行的路。③青山:北固山。④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⑤入:到。

四、译文:旅途在青山外,所坐的船在江水中向前航行。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前进的船帆高高悬挂。夜还没有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来得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四、诗句内容理解及赏析//分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修辞:对偶点题。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将作者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炼字:“潮平”,春潮上涨,与岸齐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春风和顺,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悬”是船帆端端直直的高挂着的样子,写出了江上孤帆行船的景象。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以一帆之小景写大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内容: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写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炼字: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和“入”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表达作者昂扬向上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哲理:蕴含了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修辞:用典,设问的修辞手法,在自问自答中,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写作特点: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五、主题:本诗通过描写冬末春初时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积极进取乐观的精神。

     第八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④。

一、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天净沙”曲牌名,“秋思”为题目,此曲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解词:①思:思绪。②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③人家:农家,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的渴望。④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译文:

缠着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桥畔住着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游子在瑟瑟秋风中,骑着一匹瘦削的马缓慢前行。太阳快要落山了,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四、诗句内容理解及赏析//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表现手法: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作者寓情于景,通过“枯”“老”“昏”三个字,渲染了全诗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以乐写哀,反衬与沦落异乡的孤独游子相映,使图景更染上一层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的劳累不言而喻。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末句“断肠人”作铺垫,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1.寄情于景。2.白描手法。

五、主题:这首小令前四句运用白描的手法,用九种景物、四个镜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

第九首:《黄鹤楼》  崔颢

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飘荡的样子,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是一片雾霭笼罩江边,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一、文学常识:崔颢,唐代诗人。

二、重点字词: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的原野。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

三、赏析:1、炼字: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经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有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诗作以愁字收篇,准确的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时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缠绵的乡愁。2、写法,情感。借神话传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描写人去楼空,抒发诗人寂寞惆怅之情。3、画面;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他们覆盖着鹦鹉洲。

4、主旨: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表达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第十首:《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二、赏析:

1題解,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2、内容:两个“期”字意义不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回家的日期,意图促其早归,己答没有确切的日期,感叹其归期无准,表现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3、炼字:“涨”字,用词准确,极富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与不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三、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也没有固定的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了池子。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下秉烛长谈,在叙说我在巴山的夜晚,看雨时对你的思念。

四、写法,情感:诗人展开极其丰富的想象,设想未来相聚的场面,衬托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表达出诗人对团聚的期盼心情。

五、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眼前环境的抒写和对来日重逢谈心场面的遐想,阐发了孤寂的情怀,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第十一首:《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文学常识: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晏殊为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宛丽,雅有情思,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有《珠玉词》。

二、赏析:1、炼字,“新”“旧”表达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怅惘情思。

2、内容点明作者踏春,饮酒赋新词的生活情境。

3、情感表现出作者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4、写法哲理。“去”“来”对比,表现了词人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写落花何春燕的景物形象地阐明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失,但消失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的哲理

5、情感。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三、翻译:吟罢一曲新词,饮一杯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夕阳西下,不知何时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独自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四、主旨: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
羁旅思乡诗歌精选
李商隐的一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令人百读不厌!
高考诗歌鉴赏之羁旅思乡诗
中考标内诗歌(34首)赏析要点
《夜雨寄北》解析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