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疴痼疾,居然一矢中的——无汗身麻30年
陆某,男,70岁,初诊日期2006年5月8日。
身麻,无汗30年。
1976年夏,于不知不觉中出现双下肢发麻,初时不甚,仅偶有蚁行虫爬感,渐加频加重且上延至全身,毎日数作。轻时麻感阵阵,重时麻木肢重,状如脚穿沉重靴履,举步艰难。行走时下肢难于支撑,致头身前窜感。与此同时,发现项以下无汗。入某省医学院附院诊为神经官能症,住院治疗二月,无明显效果,复至邻省医科大学附院再次入院,亦无明显治疗效果。遍作相关检查,均未发现有价值之阳性结果,遂出院回本省求治于中医。
在先后延请的近十名中医中,有以气虚失运,中阳不振而用补气和中升阳汤者;有以血虚失濡而用四物汤加味者;有以气滞经闭而用羌活行痹汤者;有以死血顽痰,阻滞脉道而用大活洛丹者;有以气血亏虚,营卫俱弱,脉道空虚,无以营运而用十全大补汤者;更有以周围神经炎投用桃红四物汤加银花,蛇舌草类治疗者。并服用过不少单方,验方、中成药。然30年之求医问药,终无效果。两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浮肿,因当时从省外来川探親,于我处治疗水肿,服药数剂,肿即消退,但因故须急速返乡,故未及求治麻木无汗即中断治疗。此次双下肢浮肿甚剧,当地服药无效,于是想到两年前之疗效而专程来我处治疗。
刻诊:全身麻木,项以下无汗,身沉重而紧束,双下肢浮肿,行走时举步不利,头身前倾窜感。
脉迟细,舌苔白厚,体丰。
辨证论治
学生甲:这不仅是病程达30年之沉疴痼疾,而且是麻木、无汗、水肿三大主症相伴相纠之复杂证候。两次住院和久服各类中药无效,说明了其治疗难度。辨治思路,似不应步前述诸医之后尘,而应从三症之病因中寻求相因为患的病理关系,再从中找出其根本病机,以遣方治疗。这或许很困难,而舍此有何办法呢?
老师: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切入点。《内经》云:“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难经···32难》云:“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是以麻木之病,未有不与营卫气血相关。而无汗一症,亦紧关乎营卫,故景岳云:“汗发于阴而出于阳,此其根本则由阴中之营气,而其启闭则由阳中之卫气。”可见,两症之因,皆系营卫。那么水肿一症呢,自然也与营卫密切相关。《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有一段经文,对此机理作了说明,其云:“寒气不足,则手足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它清楚地说明了阳气不通,阴气不流,营卫不利所引起“气分”病的多种临床见症。然气分病与水病又同出一源,只是一表现为肿,一表现为腹满胁鸣。而除条文已明确提到营卫不利可致“不仁”(即麻木重证)外,其肢冷、骨疼、恶寒与本例之长期无汗亦均为气血不足,营卫不利所导致的不同临床表现。可见本案主症虽有三,而其根则一。
学生乙:刚才分析的麻木,无汗与营卫紧密相关,容易理解。所论水之与气,同出一源,亦有唐宗海“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化于气,亦能病气”之说为据。但气水之病(如本例水肿)与营卫如何相关,我却百思不得其解。而不明白这点,则很难认可“症虽有三,其根则一”的辨证结论。
老师:这是一个非三言两句所能回答的问题,既然尖锐地提了出来,只得欲休还说了。先师江尔逊研究《伤寒论》时,曾提出过一个崭新的研究切入点,即阴阳营卫血气津液一体论。认为此八者间不仅关系紧密,甚至本质相同,故常可互称。并认为用这种“一体观”,能够揭示疾病演变规律和治疗机理。因而对调和营卫之祖方桂枝汤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仲景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演变的50个方,分为本方证,加减方证和类方证三大类,用“一体观”将之如线贯珠般地串接起来,并明确了气水不和即为类方证所主。江老认为,当营卫不和时,部分病人可受禀赋、宿疾、治疗等因素影响,演变成水气不和证。此类证候源于营卫不和,虽有病机演进和变异,而本质仍不离乎营卫(血气)。其中,有不同部位的阳伤饮停和营卫不和向气水不和转变的阶段过渡证,它们的治疗,均当以调和营卫血气为总原则。本例的水肿见症,正是这种阳伤饮停和营卫不和向气水不和转变所致。因而,治法自然可与其同时存在的麻木和无汗二症相同,于营卫中求之。
学生丙:通过这一剖析,对前面所列《金匮要略··水气病》篇“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之“气病”,何以与水肿为同出一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用何方才能既观照到营卫,又能紧扣这“演进”和“变异”了的病机呢?
老师:我准备以黄芪桂枝汤五物汤为基本方的同时,加入附片、白术二药以力求“紧扣”。因为营卫不和演变为气水不和所导致的阳虚饮停可表现于不同部位,本例之下肢肿为肾阳受伤,当用真武汤,而营卫不和已转为水气不和后,则当遣用苓桂术甘汤,而二方均已含于我准备遣用的方中。故此二药的加入,非仅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用了两味药,而是合入了两个不同主证的方。其用亦非单纯著眼水肿,而是对营卫不利这一根本病机的针对。
诊断:1、麻木;2无汗症;3水肿。
先予防杞黄芪汤合鸡鸣散
黄芪30g  防杞10g  白术12g  苡仁30g
通草10g  紫苏12g  吴萸10g  木瓜10g
槟榔10g  桔梗12g  生姜15g  车前仁15g
大枣20g
水煎,日1剂,4剂
2006年5月15日二诊,上方服完两剂,水肿即明显消退,服完4剂水肿基本消散,行走较灵便。
续上方再服4剂。
2006年5月19日三诊。全身仍麻,皮肢感觉不灵,身仍无汗。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30g  桂枝10g  白芍12g  炙草10g
茯苓20g  半夏10g  生姜10g  大枣20g
白术12g  乌稍蛇30g  苡仁30g  炮附片30g
7剂
2006年5月26日四诊。麻木大减,尤以左上肢减退明显,步履轻松,已能散步行走3小时。下肢微浮。苔黄厚,舌胖大。
上方加白寇10g、杏仁12g、法夏12g、通草10g。
2006年6月27日五诊。上方服20剂。现身麻基本止,胸背已有汗,身体轻松,紧束感消失。续上方20剂,嘱隔日1剂,以作巩固。
2006年8月21日六诊。上身已全部正常出汗,身麻仅右侧稍有感觉,双踝下午略有微肿。要求带药返乡。疏第三诊处方10剂。嘱慎风寒,勤活动,戒生冷,以杜复发。
病名    主症        辨证        治法        选方
麻木无汗水肿        全身麻木项以下无汗下肢浮肿        营卫俱虚
气血不足气水不和        调补营卫益气利水        黄芪桂枝五物汤
防杞黄芪汤鸡鸣散
思辨解惑
学生丙:本案治疗,因为抓住了气血不足,营卫不利这个总病机,故收一方以愈三证之效。《灵枢·本藏篇》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虚弱肌肉失却温煦,皮肤失却充养,腠理失却开阖,故无汗,麻木之症得生。《灵枢·客邪篇》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故营气虚弱,人体失于濡养,亦导致无汗,麻木,而《灵枢·营卫生会篇》更进一步强调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营卫协调循环关系,一旦这种循行失调,首先见到的也是汗液改变(或多或无)及麻木不仁等一类症状,至于水肿是营卫不和演变成水气不和所致。因此,本例抓住营卫以治也就切中了病机之根本。但前两诊选方,似未本此。这是为什么?
老师:凡治疗病情复杂之慢性病,首当遵从标本原则。标本原则在《内经》里以六气标本,脏腑标本,病体标本和治疗标本等加以体现。而治疗标本,不仅有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提出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也有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的规定。为了让人明了,《素问·至真要大论》列举了临床大量病症加以示范。如“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病而生中满者,治其标。”这些精神对于本案治疗都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因为本此精神即可认识到三症中水肿为标,故应先治水肿。选用防杞黄芪汤,乃因其能使“卫阳复振,驱湿下行”(尤在泾语)。而鸡鸣散长于温宣降浊,具有开上,导下,疏中作用,合而用之,能使因营卫不利致清浊混淆,郁而生聚之水于温宣疏导中祛之。可见,“治标”,不仅是对当前最主要最痛苦症状的消除,也是在为治本创造条件。
学生丙:我注意到病人治疗经历中,曾有医者按“气血亏虚,营卫俱弱,脉道空虚,无以营运”遣十全大补汤以治,但却并未生效。而辨为气血不足,营卫不利,遣黄芪桂枝五物汤后却收到如此快捷而全面的效果,是二者辨证看似相似,实有区别,还是所选方药作用有本质差异。
老师:二者均有。首先是营卫俱弱和营卫不利是有区别的,前者为纯虚,后者为虚而兼滞。第二是方药。十全大补汤系《医学发明》为虚劳咳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经候不调等证所设的一个处方,其功效与本证显然大相径庭。而黄芪桂枝五物汤乃仲景为血痹,身体不仁所出的一张专方。血痹为身体有余于外,不足于内的人感受风邪,血行不畅,营卫滞涩所致,主要表现为麻木。该方虽药仅五味,而集温、行、补、调于一身。其温行正可疗营卫不利而致之滞,而其补调则可愈营卫不利之虚,对血痹具有十分准确的针对性。故尤在泾在《金匮要略心典》中说:“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以行。”认为“血中之邪,始以阳气伤而得入,终必得阳气通而后出……阳出而邪去。”故本例病人的病机不是脉道空虚,而是脉道阻滞。因此,那位医生在认识到营卫俱弱,亦即开始触摸到本质时,却缘这一差误被隔阻在了正确治疗的法门之外。
学生丁:这例病人的治疗,若加上带回10剂药继续服用的时间,疗程达四个多月。而仅前两诊使用了治“标”之方,治疗时间仅10天,后三个多月的时间57剂一方到底,竟然收到了“一石三鸟”之全面疗效。这显然是因于坚守了慢性病须“守方以治”的原则。而守方治法有效使用的前提,一须理清标本,二须对患者身上纷繁复杂的诸多(如属性矛盾或风马牛不及的)临床见症,从病机上作到总体把握。这样才能避免“执迷不悟”地守死方而治活病,进而也才能目的明确地守效方而剔病根。显然,这一治疗原则,对治疗临床顽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临床怎样才能用好“守方以治”这一治疗原则,却又非易事。有没有一些可资傚用的经验和方法呢?
老师:临床的复杂性,决定了这没有什么“规范”的现成方法。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似暗含了本法所要求的两点:平稳持续施用;针对根本病机。由此,我于临床在以下三种情况时,辄循“守方以治”的治法。
一为用某方对患者的复杂症状,尽管以表面上看,难于全面针对和关照,而用后症状却日渐减轻者。即所谓“效不更方”。至于其机理的认识,可在诊治过程中逐渐领悟。
二是对一些重症虚损或癥积肿块等,需渐生气血,填精充髓,或缓磨渐消者。即所谓“积渐以收功”。
三是病情太为复杂,治此症则有对彼症产生负面影响之虞,离开抓住根本病机则无法入手,而根本病机又系经年累月之痼疾者。即所谓“剔根本而萎枝蔓”。
当然,这不是什么指征或规定,仅是我临床的零星心得。提供给你们聊作参考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感虚证、产后身痛、外感身痛——新加汤医案三条
【黄汗之病/寒热错杂】黄汗一词首先出现于...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3-104
​桂枝汤证的病机是卫不谐营
【经典探微】《金匮要略》之黄汗病探究
桂枝汤加减及类方治疗荨麻疹浅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