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5)四逆散,摧毁有形之邪痰,使无形之邪随柴胡外出

2017-07-20中医临证经方论坛群聊精华记录


南宁—陈朝经:3.脾经:

 
补脾人参绵黄耆,


扁豆白术共陈皮,


莲子山药白茯苓,


芡实苍术甘草宜。


泻脾药,用枳实,


石膏大黄青皮奇。


温脾官桂丁藿香,


附子良姜胡椒粒。


滑石玄明凉脾药;


白芍升麻引入脾。


钦州—高一萍:中医文化与象数理论:
(六)中医临证察机       

意象思维,实质上是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处理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你要观象的时候。

1.观表象 ;

2.观它的相关性,知其情。比如说一个病人跟别人吵完架,说“口苦咽干”,这是现象。为什么出现“口苦咽干”?因为吵架后,肝气郁滞造成肝郁化火。

3.察其机,这个就是“数”了,就是规律了,就是我们最后得到的结论:病机在什么地方。   

这个“机”有两个基本含义,一个是对问题的观察,最后找到它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第二  这个机反映了它向什么地方发展。你如果见其证不知其机,就会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所以中医又把“象”叫做“藏象”,脏腑的内在表象。《内经》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那样就可以以简驭繁啦

 
上海—徐贞梅:雷公曰:请言膀胱之经。


岐伯曰:膀胱之经属足太阳者,盖太阳为巨阳,上应于日,膀胱得日之火气,下走于足,犹太阳火光普照于地也。其脉起目内眦,交手太阳小肠之经,受其火气也。

上额交巅,至耳上角,皆火性之炎上也。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两旁下行,抵于腰,入循膂络肾,盖膀胱为肾之表,故系连于肾,通肾中命门之气,取其气以归膀胱之中,始能气化而出小便也。虽气出于肾经,而其系要不可不属之膀胱也。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以贯臀,入腘中而止,亦借肾气下达之也。其支者,从膊内别行下贯脾膂,下历尻臀,化小便通阴之器而下出也。过髀枢,循髀外下合腘中,下贯于两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交于足少阴之肾经,亦取肾之气可由下面升,以上化其水也。


钦州—陆柠:人生的真谛就是“适时放下,不要执着”。


上海—肖春宏:张乘成与郑钦安对病机的认识,主流是一致的,阳起不来。施治套路就不同了。张乘成会使用四逆散,摧毁有形之邪痰,使无形之邪随柴胡外出。而郑钦安不会使用四逆散,另选他方化掉阴邪。


目的相同,都是祛邪扶正,而方法各异。


咱们的成长教育,非常不好,学生时代,解题方法多数单一,答案唯一。形成单线思维,非黑即白。而中医不是这么回事,多途经,多答案!


多途径,多答案,择优而用之。


【一位针灸高人的感慨】他因母亲被疾病折磨的死去活来,发奋苦读《黄帝内经》,探得九针奥妙。欲传之天下,广收门徒。然传授学术精髄思想时,学员全睡着了,而传授一招一式时,个个眼晴瞪的大大。此现象令他无限感慨!
他说,来了没继承学术精髓思想,只学会了一套招式,回去只能治几个病,很难有发展。


钦州—李嘉伟: 两千年的《伤寒论》在现代空调病里得到印证

学中医的人一定要看《伤寒论》,《伤寒论》里有112个方子,绝大多数人肯定觉得有些方子一辈子都用不上,或者根本碰不到这样的证候,我曾经也这么认为,但随着看过的患者越来越多,基本各种证候都能遇到。问题是,即使你碰到了,还要看你辨证是否正确,对《伤寒论》的理解是否通透,应用是否灵活。
        

前天(2017年7月18日),有朋友请求我给开方,由于我比较忙,等了一会儿才看到他的留言:昨天开始低烧,嗓子疼,流鼻涕,眼睛鼻腔干热,舌头也热,无力,心悸,夜里睡不好总醒,怕冷,便溏,小便有些热,呼吸也有些热,昨天口水特别多,今天好一点,想喝热水,不算渴。我问:出汗吗?身体疼吗?胸闷吗?他说:昨天出汗,今天不出汗,关节疼、胸闷,而且恶心。这完全符合麻黄汤的证候。因此也没问别的,就给开了麻黄汤。
        

到前天下午2点多,他告诉我:深刻体会了一把麻黄汤,太神奇了,吃药出了一身汗,中午冷的要死并且高烧,现在终于不冷了。而且其他症状也没有了,骨节不疼了,不恶心了,也不胸闷了。
        

到前天傍晚,他又问我:晚上还能再喝一剂吗?,我还是有点恶心,也可能因为一天没吃饭,但不那么怕风冷了,手心很烫,脚心也是,眼睛也热。我想了一下,觉得他可能是汗出不透,告诉他再吃一次吧。
        

我以为这样就会好了,可是到昨天上午7点多他就给我留言了:胸口中间一条特别疼,后背也疼,脖子后面也疼,一直出冷汗,汗出帕风,冷的要命,胸口摸着热。我到上午10点多才看到留言,各位懂行的,看到这条留言,你会想到什么呢?

我觉得至少会想到《伤寒论》里的5个证候:桂枝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四逆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那接下来就要确认具体用哪个方证最合适了,这就要看病机了。

我问:昨天是否在空调里睡?大小便如何?自己摸摸脉感受一下如何?他说:没在空调里睡,但是开窗睡,今天一直在出汗,大便溏,小便不多,也没喝什么水,但小便黄,感觉小便有点热。我问:脉促?胸闷?他答:脉弱、不浮,心率90,有点闷,胃里有些紧紧的。

看到这个,会不会想到桂枝去芍药汤证呢?那继续求证吧。我问:四肢是否屈伸不利?他答:肘关节、肩关节有些疼,身体沉重。这时候,应该马上想到桂枝加附子汤,你可以分析一下桂枝加附子汤的病机,然后用这个病机解释一下患者的所有症状,能解释吗?很容易解释。所以就用这个方了。
        

他中午买的药,到晚上他告诉我,半天时间,他吃了3次,现在所有症状都没有了,而且身体感觉有点热,正常了。
        

那么前天的麻黄汤开错了吗?应该没错,否则他吃了不会症状消失,而且感觉舒服。那他为什么会又病呢?我推测,他平素阳虚,加上晚上睡觉开窗,而病情刚刚好,阴阳处在弱平衡状态,因此一早就又病了,但病机证候不同了。

看看《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这样一下就明白了吧,原来医圣早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可能和我遇到的情况完全一样。因此用固阳以摄阴的桂枝附子汤,一剂而愈。

批判中医的人还敢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是胡说吗?因为《伤寒杂病论》的这一条就包含了《黄帝内经》的理论,因为有理论,才有治法,然后才有方药。相信或者不相信中医的都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2)同气相求,正邪不争

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中医临证经方论坛记录(4)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伤寒论》谈临床辨治九步曲
史欣德教授经方医案3则
熊继柏:学中医经典的四条标准
如何学习伤寒论?(下)
鲍艳举原创:直中疾病“靶心”,临床疗效大增的奥秘
讲座实录:余秋平全面讲解《伤寒论》少阳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