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唐冯延巳和李璟的词风格探讨

冯延巳,字正中。《历代诗余》说:“其先彭城人,唐末徙家新安,又徙广陵。”早年即受李昪信任,为秘书郎,与李璟游处,为元帅府掌书记。璟即位,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屡遭弹劾,曾三次罢相,旋罢旋复,病逝前为太子太傅马令《南唐书党与传》说他“著乐章百余阙”,今存词数量超过温庭筠、韦庄和孙光宪,居唐五代词人之首。但他的词集《阳春集》为北宋嘉祐三年(1058)陈世修所辑,距其去世已90余年。其中有12首,见于《花间集》,决非冯作,又有16首见于欧阳修、晏殊词集,或传为他人所作,在鉴别上颇为困难。冯延虽长期官居高位,但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他曾主张用武力拓境,卒以用兵败事,受到政敌攻击。关于他的人品,文献上有“谄媚险诈”等记载(陆游《南唐书冯延已传》),至少是不以道德品行见称于世。

南唐词的唯美意象

冯煦、张尔田等人说他的词“忧生念乱,意内而言外”,“皆贤人君子不得志发愤之所作为也”,未免与实际不符。陈世修《阳春集序》云:

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日月久,录而成编。

说明冯词创作还是与朋僚燕集、娱宾遣兴密切关联,并未超越当时词的一般发展进程。冯词与“花间”词的“秀而不实”,“用助娇娆之态”毕竟不同。冯延已长期仕于南唐,与南唐盛衰关系十分密切,自己在小朝廷内部的党争中屡屡受到挫折,处境孤危,把他的身世体验和复杂的思想感情注入到词中还是很自然的。如《谒金门》:

《谒金门》

首二句以景物映现女主人公缭乱心态,次二句通过举止行为表现其无所事事,空虚无聊。过片仍写其无聊疏懒。结尾则在失望之中忽闻鹊喜,又生希望。起伏转折,表现主人公闲懒宁静外表下复杂曲折的心境。作为酒筵歌辞看,当然是闺怨之作。但词的开头对乍起的风波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欲其静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结尾在“终日望君君不至”的失望之中,忽闻鹊声。究竟是有喜还是无喜,又留下疑虑。这种深沉、难耐而又狐疑不定的心情,与一般闺怨又似乎不尽相同。马令《南唐书·党与传》载:“元宗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已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巳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表面看,似乎君臣相戏,但难免没有言外之意。“干卿何事?李璟似认为与冯延自身有关,不把它作一般闺情词看待。冯延已还有些词,连字面上也不涉及具体情事,只是表达一种心境。如《鹊踏枝》:

《鹊踏枝》

下笔虚括,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伊惝恍,若隐若现。关于怅惘的内容,词中只说是闲愁而不作具体交待。但一开头感情就千回百折,喷涌而出,其后又写出“不辞镜里朱颜瘦”的执著,写出愁闷“年年有”的持久和无法自解,以及小桥独立待到“人归后”的痴迷,就让人感到似乎超越了一般的男女之情。冯延已处境特殊,内心有危苦忧患意识。他写出痴迷的感受,写出与环境遭遇、思想性格有密切联系的感情境界,曲折而沉郁,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比起“花间”词,内涵更为深厚广阔。冯延已长期处于高位,生活优裕,富有才气。他的词在抒情方面也有一种身份,往往沉着而有余裕。在意境和文辞上吸取了温庭筠的精艳,韦庄的秀丽,有“和泪试严妆”的庄重凄艳之美。如《鹊踏枝》:

梅花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南唐词意象

写梅花之落,是“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写刻骨相思不是痛苦欲绝,而是“鲛绡掩泪思量遍”,都给人文辞华美,抒情怨而不怨,有思致有节制之感。冯词在深婉蕴藉的统一风格下有多种表现。冯煦说他“鼓吹南唐,上翼二主,下启欧、晏,实正变之枢贯,短长之流别”(《四印斋刻本阳春集序》)。冯延年长于李璟李煜,为南唐元老,影响二主是很自然的。晏殊和欧阳修为江西人,江西原属南唐,冯延巳又曾做过昭武军抚州(今江西临川)节度使,地域上也造成了冯延已与晏、欧之间的联系。刘攽《中山诗话》称:“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已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已乐府。”晏词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浣溪沙》),那种绵绵的思致,那种优柔不迫的风度,都接近冯词。

南唐词意象

欧词如“直须看尽洛阳花,始与东风容易别”(《玉楼春》),那一份豪宕中的执著,也与冯词有相通之处。此即所谓:“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冯词与欧词、晏词在一些集中常常相混,互见的现象很严重。王国维曾云“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不知此词不载《阳春集》,而载《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究竟属冯作还是属欧作,殊难断定这种著作权混淆的情况,也正说明他们在情境和风格上有类似性。

南唐词意象

李璟,史称南唐中主,虽是李昪的长子,但在嗣位问题上还是几经周折,处境并不顺利。嗣位不久,受到周的军事威胁,在患中度过一生。他秉性庸儒,多才艺好读书,与冯延已等讲论文学,彼此词风也相当接近。前引两人关于“吹皱一池春水”和“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对话,不管中间是否含有机锋,但从他们心有灵犀,都看到了对方的精彩处,知他们在作风和好尚等方面是相通的。李环词仅存4首,《浣溪沙》2首成就最高:

《浣溪沙》2首

虽是以女性伤离怨别的形式出现,但词中写生命凋伤之沉痛,伤离念远之深挚,可以让人体会到作者心灵中回旋的惆怅的潜流。“实有无限伤感,非仅流连光景之作”。(龙榆生《南唐二主词叙论》)“菡萏”二句,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虽出于联想,但写景中蕴含对美好珍贵之物凋残的悼惜之情,对萧瑟摧残环境的惶惧之心,却是不难于感受的。两首词虽伤感却有所节制,词的上片一以“思悠悠”荡开,以“不堪看”煞住。结尾,一以“接天流”融情入景,一以“倚阑干”默默收场在哀婉沉至方面,近于冯延已,而不同于李煜之尽情倾泻,一往无还。

美人迟暮之感

但相对冯词的深隐,李璟词显得较为显豁明快,主体的情感更突出一些,又近于李煜。李璟的忧患意识比冯延已更深,这种忧患之感,在“三楚”“鸡塞”等地名所显示的阔大的背景和“真珠”“玉钩”“菡萏”“玉笙”等芳洁名物衬托下,较之冯延巳所表现的恍然自失,更具庄严意味,且能显示出一种气象。在有气象这一点上,亦稍近李煜,因而李璟在冯延已与李煜之间有过渡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干卿底事
南唐只有三个皇帝,但两个是著名词人,​李煜​作品名垂青史
诗话总龟(宋)阮阅 卷三十二
南唐中主李璟的短短七个字,打败了词坛写愁的几位顶尖高手
【觅词记】李璟、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上)
李璟与冯延巳谈词对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