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益的千古名篇《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什么被评为中唐七绝之冠?

明代胡应麟盛赞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中唐七绝之冠”。据《旧唐书·李益传》记载,这首诗在当时就被度曲入画,举国传唱,成为中唐最出色的绝句名篇之一。

作为一首边塞诗,为何此诗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因为诗中景如画,诗中情深重。三叶草将分句为大家解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01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受降城:地名,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

这两句描绘出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空寂清冷,寒气逼人。

晚间,诗人登上受降城城墙,举目远眺,高低起伏的山丘蜿蜒绵亘,上面耸立的烽火台闪着微光,下面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在冷冷的月色下,像万里积雪的平原;收回视线,只见城外月光皎洁,满地的银灰如同深秋的寒霜。

一远一近,把沙漠看作积雪,把月光看作秋霜,不失为一幅辽阔苍茫的壮丽夜色图。但这样的景却寒气袭人,正是边塞将士们愁惨凄凉心境的真实写照。

景色如此壮阔,愈发显得受降城如此渺小,格外空寂惨淡。站在城头的诗人孤身一人,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不由思念家长。


02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前面两句写景,景中寓情,却蓄而未发,正是为这两句写情做铺垫,渲染气氛。

夜本来万籁俱寂,突然传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侧耳倾听,寻不到笛声源头。笛声幽咽,蕴含无尽边愁,令人不觉湿了眼眶。将士们听到笛声,一个个披衣而起,在月下望着远方。他们的目光越过如雪的沙漠,穿透如霜的月色,遥遥飘向故乡,整整一夜。

诗人心想:这大概是哪座烽火台上的守卫在漫漫长夜里借着笛声倾诉自己对家乡的思念,盼望着早日归去。

“不知何处”让人迷惘,而“一夜”和“尽望”则表现出将士们深重浓烈的思乡之情,恨不得立马飞回去。

《诗法易简录》也曾云:征人望乡,只加一“尽”字,耐征戍之苦,离乡之久,胥包孕在内矣。



03独辟蹊径诉乡愁

清朝朱之荆在《增订唐诗摘钞》中写道:“沙飞月皎,举目凄其,下此而闻笳声,安有不思乡念切者。”

纵观全诗,前两句绘色,第三句绘声,最后一句抒情。先由视觉形象牵动绵绵乡情,进而再用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感情的滔滔洪波。

前三句的铺垫、渲染作用已发挥得淋漓尽致,按理第四句就当直抒胸臆,说出征人思乡之情。但诗人独辟蹊径,用征人望乡的场景表现出浓浓乡愁,将景与情紧密结合,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在戛然而止处重新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写景,这首诗绘声绘色,每一句都是一个镜头的细腻画面;写情,这首诗句句含情,以征人眼前之景感受其心中之情,感人肺腑,韵味无穷。

李益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完美地融合为一体,用优美的语言、平缓的节奏表述出来。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简洁空灵,诗意婉曲深远,却又含蕴不尽。

所以,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极其成功,流传很广,以至被胡应麟赞为“中唐七绝之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唐诗三百首】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欣赏
【云帆品诗】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连载30: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全文及赏析
中唐诗人李益的十首古诗,其诗豪放明快苍凉雄浑,尤其擅长边塞诗
李益经典的8首诗排行,读完这些诗才知道,这是一位被低估的诗人
李益的三首七绝,苍凉雄浑,寄意深远,总有一首让您喜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