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关节影像的风向标——2016年RSNA骨关节影像概览

2016年第102届RSNA帷幕已经落下,各位中国的参会代表纷纷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今年来参会的中华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大牌教授不多,只有我和潘诗农教授、田军教授三人。应王绍武教授的要求,希望我们向国内同行介绍一些本次RSNA会议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与骨关节影像相关的见闻、课程和进展。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大会课程和分会场繁多,每每分身乏术,虽然也认真地做了功课、将感兴趣的内容全部纳入MyAgenda,也专心地听课,但要写成文字向国内同行介绍个人体会,难免挂一漏万、失之偏颇。在回程的飞机上睡不着,我参考大会的日程表,尝试着对本次会议骨关节影像的相关内容进行一番整理,希望对国内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大会主要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Educational Course(教学课程ScienceSessions研究报告)、Posters(纸质或电子壁报)。

大会每天均有不同亚专科、不同主题内容的教学课程在不同会场同时展开,总数超过400场。骨关节影像或与之相关的课程有32场,约占总场次的8%。看起来不算多,但考虑到会议总共分30个亚专科,应该不算少了吧。32场中,有的场次就一个人作一个报告,多数是几个专家围绕一个主题作多个报告,最多达一场有17个报告,报告总数约150个(注:总数很难统计准确,这其中包括了101个研究报告的大会发言,实际专家讲座在50个左右,以下数字是基于150来说的)。在这些课程中,MRI应用仍然占了绝大部分;超声的内容约有20个,体现了超声在骨关节影像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单纯CT内容非常少,主要是探讨重建方法等技术问题;平片内容是稀少的,但有趣的是在大会第一天所谓的大师班上,主题“Interpretationof musculoskeletal radiographs: A master class'的课程,就是讲X线平片在踝、肩、腕、膝和其他部位的应用,内容相当基础,但是一般医生容易忽视或不太注意的问题,如各种各样的撕脱性骨折等。会议还有少数双能X线、核医学方面的讲座。按照疾病分类,关节病有41个报告占27%。本次关节病有上肢和下肢两个专场,每场按照一个关节(如肩关节)检查技术、诊断和术前评估、研究进展以及术后评价顺序“串烧”式编排。如28日上午场主题是“Musculoskeletalseries: MRI of lower extremity sports injuries ',前5个报告分别是“膝关节术前评价”、“基于尸体研究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退变的关系”、“基于PET-MRI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愈合的过程”、“前交叉韧带术后评估”、“膝关节软骨下成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我完整地听了这两场讲座,感觉这种编排形式和内容选择能丰富放射科医生知识面,契合本次RSNA的大会主题(影像科医生要关注患者、关注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演讲中有许多关于术后评价的内容,我没有太能听懂,因为不具备手术相关的知识。国内同行对骨肿瘤比较感兴趣,这次骨肿瘤只有1场13个报告。其他涉及的内容包括儿童骨关节影像、全身疾病在骨关节中的表现、肌肉和肌腱疾病、脊柱、穿刺和介入、骨关节疾病定量分析以及教学软件的应用。在介入方面,专门有一场是关于疼痛的介入治疗,内容与目前疼痛科的工作有重叠。这次大会利用RSNADiagnosis Live软件,安排了4次骨关节影像现场读片,在座的听众可以用手机、iPAD等参与读片,但没有奖的。



从骨关节亚专科影像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些课程的定位还是倾向普及教育,但明显要比我们做得细致和系统,比如骨关节影像大牛Rsenick教授的讲座“Targetarea approach to arthritis ',系统地分析OA、RA、牛皮鲜关节炎等在手、腕、足的分布和骨质破坏特点,多数还是X线平片,不深奥但系统而实用。会议进行到第四天,参会的代表已经明显减少了,有些会场空空荡荡的很不好看,连热门的神经影像会场也是如此。骨关节影像会场人气却一直很旺,基本上能达到三分之二的满座率。我不是很理解,在国内骨关节影像一直是小众,难道在美国情况不同?为此我特意请教了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黄明千教授,她解释说美国许多放射科医生没有经过MSK的培训,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而许多医院放射科亚专科划分也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在私立的影像中心放射科医生什么都要做,因此就有许多医生乘会议期间恶补MSK知识。听了黄教授的解释,我感觉做骨关节影像专科医生很是欣慰!




在Science Session部分,本次入选骨关节大会发言101篇文章,占总数1733篇的5.8%。和国内的情况类似,专家讲座与大会发言是放在一起的,但不同的是顺序是按照内容来编排的,而不是专家先讲完,才轮到大会发言。101篇大会发言具体分布如下:系统和代谢病(8),上肢(8),骨关节介入(9),外周神经疾病(6),创伤(6),关节炎(9),分子影像(6),定量研究(6),肌肉肌腱疾病(5),核医学(6),肿瘤(9),软骨(5),急诊(9),膝关节(9)和检查技术(8)。我在场听了部分的发言,有几点特别的感受:(1)演讲都没有使用计时器,但所有的发言者均十分守时,有些语速飞快根本听不懂在说什么,可能是作者希望在规定时间内讲完,已经事先反复训练过了。(2)大会演讲的PPT是4:3格式的,PPT多数比较简单甚至简陋,好像不是非常关注形式。所以大会才有专门介绍如何提高PPT制作水平的专题讲座。(3)很基础的研究凤毛麟角,多数研究看上去并不那么高大上,但很细致而实用。比如有个'Upslopinglateral sourcil: A novel radiolographic finding in clinically unstablehips'的研究,分析了髋臼边缘形态与髋关节不稳的关系,居然获奖并得到会议资助来参加本次会议。(4)会场提问的氛围也不如以前了,经常性没有听众提问,而是由主持人勉强问一下或者干脆不问,国内同行发言最怕老外提问,以后不用怕了。(5)对了,所有分会场全部用投影仪,没有LED,而且都是偏一边的,坐在后面不太容易看清楚,坐在前面要扭头歪脖子看。(6)准备演讲者和刚刚讲完的,一般坐在前排靠讲台这一侧,如果想接触或私下提问,可以预先坐到那儿。你私下提问,演讲者往往很激动,会耐心地回答你的,前提是英语过关。




我每次参加RSNA都会花不少时间去Learning Center看Posters,今年也是如此。今年的纸质版Poster很少,总数应该不超过20张,但电子版的Poster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发言和没有发言的教学讲座、研究报告,骨关节影像的Poster总数有350多份。其中半数以上是教学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不算太新但比较系统,看过后对临床很有帮助,对科研没有太多价值。其中也有一些没有轮到上台发言的ScienceSession,感觉骨关节研究没有热点,也缺乏非常前沿技术。偶尔看到几篇非常基础的研究报告,发现是来自中国同行的,显得比较高冷,也说不上是引领潮流呢,还是孤芳自赏。在LearningCenter看壁报对时间紧张或者英语听力不是太好的同行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要抢位置的。虽然说不能拍照,但也没有谁来管,通过拍照留下一些感兴趣的PPT,效率也许要比在会场听讲座来得更高一些。

像RSNA这样超大型国际会议,会场众多而分散,内容重叠进行,所以初次参加的医生肯定会“晕场”的,经常不知道要去哪个会场,或者是等找到会场已经进行一半了。加上时差的影响,一进黑乎乎的会场就想睡觉,实际学习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预先做好功课是非常重要的,今年的RSNA推出了非常好用的APP,可以非常方便地预先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计划地选择特别感兴趣的讲座。重要的讲座还要预先占好座位,不然坐在后面听不清、看不清,还有可能没有位置站着听,甚至座位满了不让进去。今年,非常有缘与潘诗农教授搭档,相互帮助占位、相互鼓励向老外提问套近乎,基本能够坐到屏幕正前方前十排,不需要扭头歪脖子。我还非常有幸与Resnick教授进行了简短交流、留了邮箱地址并合影留念。




本次RSNA,自我评价收获不小,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学习以外,作为首次尝试还写了一篇关于大会主题和开幕式的报道,在自媒体上被大量转发。希望本篇文章对国内未参与会议的同行有些许帮助,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注:该文章经作者龚向阳教授同意后转载,原文出自浙医人民放射科微信公众平台。感谢龚教授不辞辛劳,在太平洋上空为我们发回最新报道,向龚教授致敬!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

龚向阳

2016年12月3日于太平洋上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CR2019--第2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骨关节组专家讲座精彩回顾
RSNA | 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医学影像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影像医学思维之培养(十一)
【专家讲座】柳澄--放射科住院医师培训意见(胸部)
郝大鹏教授:骨关节影像诊断培训要点解析
15日下午专题讲座炎症与代谢(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