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动 |“中国绿”震撼全球,我为你打call!

 “中国红”早就红遍全世界!


这一次,“中国绿”同样震撼全球!


没错,就是位于中国河北的塞罕坝林场。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被联合国环境署总部授予了“地球卫士奖”,一下子成为了世界级网红。


▲塞罕坝获奖现场视频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是哪?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还记得今年8月份各媒体集中推出的塞罕坝报道吗?就是三代人接力,用55年时间,让一片荒漠变成百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


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1962年,塞罕坝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近200万人呼吸一年……


一时间,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感人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成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为什么是塞罕坝?


“地球卫士奖”是联合国为奖励杰出环保个人和组织,颁发的最高奖项。那么,为什么是塞罕坝呢?我们在颁奖现场听听塞罕坝领奖代表的感言吧——



这位发言的银发老人陈彦娴已经70多岁高龄,作为塞罕坝林一代女职工代表发表获奖感言,第一次来非洲的她,站在台上十分激动:“塞罕坝今天能拿到这个奖项,我们林一代当初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她还说,“地球卫士奖”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新的绿色奇迹,也将激励更多中国人行动起来,争当地球卫士,绿色英雄。



塞罕坝的故事正是一个将荒漠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写照。作为林二代代表的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说,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筑起的 ‘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而修复生态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



联合国环境署副执行主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易卜拉辛·塞奥也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点赞:“中国在环保领域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环保努力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利好全球人民。”



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中国各界在环保领域的努力确实有目共睹。其实,在这次“地球卫士奖”的颁奖典礼上,来自中国的世界级网红不仅有塞罕坝林场。


还有两个奖项也花落中国:亿利集团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中国摩拜单车公司获得“商界卓识奖”,其间,摩拜单车还首次登陆了非洲大陆。



在当天公布的6个获奖名单中,中国就占了一半!是的,“中国绿”成了世界级网红!



在环保领域,中国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世界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板和范例。


55年前,塞罕坝人种下一抹绿色,如今收获了一片森林。


今天,你我都做出一点努力,未来世界将变成更加美好的家园。



新闻多一点



“绿色功勋”塞罕坝 

 


“功勋”人



今天的塞罕坝,许多林场员工的名字都带有“林”“树”“松”“山”等字,他们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第二代、第三代,正所谓“造林筑梦不停顿,献了青春献子孙”。


林场设立之初,国家林业部门从18个省份的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127名毕业生,和当地242名干部工人一起,组建起塞罕坝林场。据了解,这支造林大军的平均年龄当时只有24岁。


地处偏远,物资匮乏,气候严寒。第一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回忆,他们当时吃的是全麸黑莜面加野菜,住的是仓库、车库、马棚、窝棚,冬天还要忍受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


林场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由于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塞罕坝最初造林成活率不到8%。林场科研人员改进育苗法,在高寒地区首次取得全光育苗成功;改进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摸索植苗技术……攻坚克难,创新实践,塞罕坝林场一天天“炼”成。


一棵树,一片林,一群人。扎根的不止是树木,还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执着理念;涵养的不止是水源,还有一代接着一代干的“钉钉子”精神。致敬塞罕坝!致敬塞罕坝人!致敬塞罕坝精神!

 

▲第一代塞罕坝人如今都已退休,但他们每年都会上坝去看看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那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 

 

▲80后大学生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和土壤分析。 

 

 

森防站的科研人员为了塞罕坝的一片绿,刻苦攻关。 

 


“功勋”树



“塞北一棵松,独立天地中。年轮二百岁,长啸八面风。”


在大兴安岭的余脉,在浑善达克沙地的边缘,在北京以北400公里的坝上高原,挺立着一株树龄近200年的落叶松。


这是我国北方第一个机械林场——塞罕坝林场的第一棵树。55年前,它给了第一代林场建设者“这里可以栽树”的启迪;55年来,它见证了塞罕坝从“千里黄沙蔽日”到“百万亩林海涌绿”的变迁;今天,它已成为一代代林场建设者执着精神的化身,被誉为“功勋”树。


1961年冬天,第一代林场建设者在千里雪原中发现了这棵孤独的落叶松,他们激动地说,“这棵松树是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上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1962年春,塞罕坝林场组建,奇迹开始上演。


▲“功勋”树的周围,如今已是满目苍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塞罕坝远远看去只有这一棵松,它也被塞罕坝人称为“功勋”树。(资料图片)  

 

▲王尚海纪念林是塞罕坝的第一片人工林,是塞罕坝万顷林海的精华,更是塞罕坝精神的结晶。 



“功勋”林



今天的塞罕坝,森林面积112万亩,草原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


塞罕坝人具体种了多少树?林场工人这样形容,如果把人工林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绕地球赤道12圈;如果把树木分给全国人民,平均每三人可以分到一棵树。


这些树意味着什么?据中国林科院评估,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空气负氧离子是城市的8倍至10倍。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名副其实。


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塞罕坝与建场之初的10年相比,年均无霜期增加14.6天,年均降水量增加66.3毫米,年大风天数平均减少30天,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超过120亿元。


塞罕坝林场设立的初衷——“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已经完全实现。 


▲昔日塞罕坝是一片荒凉景象。(资料图片)  

 

▲55载寒来暑往、斗转星移,一代代塞罕坝人在茫茫荒原上躬耕不息,造就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 

 

▲今天的塞罕坝满目绿色,如同一排排绿色卫士守护着华北。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刘亮、高兴贵)、新华视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绿色勋章——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把荒漠变成美丽家园
电视剧《最美的青春》:青春热血抒写林海诗篇-—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幕后故事
追逐绿色梦想不停歇
微思政 | 塞罕坝:绿色大坝,红色高地
“地球卫士奖”:中国摘走一半
塞罕坝主题歌曲《先锋树》 (陈永萍作词、骆岭作曲、赵蕾演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