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112 [京剧]公历1922年7月6日 小翠花 《蛇攒七窍》


公历1922年(民国11年)7月6日星期四

农历壬戌年五月十二

小翠花 于 上海天蟾舞台 上演《蛇攒七窍》


昨天我们借着梅兰芳1922年7月在上海演出的机会,介绍了国剧宗师杨小楼先生。其实这次梅先生的阵容非常强大。关于这次演出的阵容,梅先生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也有记述:“十一年(1922)的初夏,许少卿又约我和杨小楼先生同到上海在天蟾舞台演出。我出的戏码很多,老戏、古装戏、昆曲都有,而《天女散花》还是一再翻头重演的主要剧目。那一次许少卿在北京约的好角很多,各行角色是从各班选择出来的。老生有王凤卿、张春彦、德仁趾,花脸有郝寿臣、许德义、李寿山、刘砚亭,丑角有王长林、傅小山、马富禄,旦角有小翠花、姚玉芙,小生有姜妙香,武生有迟月亭……天蟾的班底还有南方名武生李春来……阵容整齐,剧目丰富,上座异常踊跃。许少卿抓住上海观众的心理,大发其财。”

我们就是看看上面广告中1922年7月6日的戏码,也觉得非常过瘾了。开锣戏是张宏声的《三疑计》,然后是刘俊鑫的《绍兴府》、董俊峰的《探阴山》、德仁趾和郝寿臣的《黄金台》、小翠花和王长林的《蛇攒七窍》(也就是《查头关》),倒第三是王凤卿演他的代表作《取成都》,压轴是梅兰芳、姜妙香、姚玉芙、李寿山等的《金雀记》,大轴是杨小楼的猴戏名作《安天会》。其中有一出《蛇攒七窍》,大家可能觉得剧名比较亮眼,其实这就是以前经常上演的三小戏《查头关》,不过这出戏现在也基本绝迹于舞台了。记得我唯一见过台上演此剧,是几年前在上海,八十多岁的名旦沈美秋老师和同样八十多岁的名丑熊志麟老师合演的。虽然两位老师加起来都170岁了,但还是把这出戏演得妙趣横生。而今天我们则要通过这出戏,个大家介绍一位花旦的大神级人物,他就是花旦“筱派”的创立者,艺名为小翠花(也叫筱翠花)的于连泉先生。

于连泉(小翠花)

于连泉(1900~1967),男,原名桂森,字绍卿,艺名筱翠花(也叫小翠花),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他九岁入老水仙花(郭际湘)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兼学梆子和京剧花旦,曾名盛琴,艺名“小水仙花”。1911年鸣盛和科班解散,他于次年加入富连成科班,排入“连”字科,改名于连泉。他经萧长华、郭春山等名宿教导,技艺大进。于连泉因替人扮演《三疑计》的丫环翠花,演得非常出色,萧长华就把剧中人翠花的名字加上一个“筱”字作为他的艺名,从此于连泉就正式使用“筱翠花”这个艺名演出。

1918年18岁的于连泉出科,以演员身份在富连成社搭班演出。头天打炮戏《鸿鸾禧》,前辈武丑大师王长林先生破格为之配演金松。于连泉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唱念做表俱佳,台下反映强烈。后搭斌庆社科班在北京、上海、汉口等地演出,名声大振。1919年演《闺房乐》、《琴挑》时,戏码排至倒二,1920年演《战宛城》时,戏码已经列于大轴上演。他又先后与尚小云、杨小楼、余叔岩合作演出,后又自己挑班。他拜田桂凤为师,同时向路三宝、侯俊山、余玉琴、郭际湘、王瑶卿学艺。

小翠花《战宛城》

1922年,于连泉应上海天蟾舞台邀请,与余叔岩首次赴沪演出。演出《贵妃醉酒》、《戏凤》、《穆柯寨》等剧。二人珠联璧合,受到上海观众热烈欢迎。他的跷功绝佳,做功细腻,扮相妩媚,念白清楚打远,面部表情传神,恰当地反映了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上海人称为“筱派”花旦。从此,他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得到了观众承认。在沪期间,于连泉时常观摩南方名旦冯子和先生的演出并向冯先生求教,学得昆曲《借茶》一折。

回京后,于连泉与高庆奎联合组建“庆兴社”,同台演员有郝寿臣、阎岚秋、侯喜瑞、朱素云等人。他们排演了新戏《七擒孟获》,于自饰祝融夫人。其扮相别出心裁,不梳大头,长发披在后背,戴头套和钻石发箍,头套上插一根羽毛,佩一朵大花,戴上长耳坠,别一枚胸花,打扮得美貌娇艳,别具异彩,冲破了传统造型。此剧连演数日,上座率始终不减。

小翠花《七擒孟获》

1924年于连泉应上海荣记大舞台之邀,与尚小云一同赴沪演出。于连泉打炮戏《铁弓缘》,尚小云演《摩登伽女》。回京后又演出了《全本花田错》及《双沙河》、《能仁寺》等。

1926年,于连泉自组庆生社挑班演出,除演出传统剧目以外,还在冯子和排演时装戏的影响下,不断的排演新剧。他编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为排演新戏《貂蝉》,于连泉亲自到王瑶卿府上求教,王为他设计唱腔、身段及场次,并精心指导,这使他得益匪浅。1931年他请陆宝林编排《活捉》,同年在中和戏院演出《全部活捉张三郎》(饰阎婆惜魂子)。1946年至1947年间,他曾应邀到上海黄金大戏院短期演出。

小翠花《梵王宫》

于连泉戏路博广,他从陈啸云学过《战蒲关》、《二进宫》、《走雪山》等青衣戏;从张彩林学过《秦良玉》、《玉虎坠》、《珍珠扇》等刀马旦戏;也学过《捡柴》、《梅降雪》、《紫霞宫》、《杀狗记》等河北梆子花旦戏。他的《英杰烈》师法郭际湘,自己又有所突破创新。他演过昆曲《昭君出塞》、《琴挑》和吹腔《奇双会》;古装戏演过《貂蝉》。曾参加过高庆奎的新戏《七擒孟获》饰祝融夫人,全部《庆顶珠》饰萧桂英。他自己挑班后,演过《樊梨花出世》、《梵王宫》等戏;武打戏他演过《巴骆和》,并演过《演火棍》;反串戏则演过《八蜡庙》的贺人杰。其他擅演剧目还有《打樱桃》、《荷花配》、《红梅阁》、《小放牛》、《鸿鸾禧》等剧。

于连泉的扮相好,身段苗条,挥洒自如,眼睛大而秀美,双目似会说话,善于运用眼神传达人物思想感情。虽然中年时嗓音欠佳,但他的演唱功力深厚,念白饶有韵味,又打远又响堂,字字能送到最后一排的耳朵里。他做功细腻,跷功已臻化境,一举一动,一步一趋,皆具法度。他虽然正式拜的老师是田桂凤,但他昆曲、梆子皆通,武功根底深厚,这一点与路三宝相同。从戏路子上讲,于连泉擅演的《坐楼杀惜》、《战宛城》等花旦刺杀戏带有凶狠煞气的精湛表演,也是继承了“面有惨厉之色”的路三宝后,再加以丰富发展的。而对于连泉“筱派”艺术风格影响最大的,也是路三宝。他自成一派,而为“筱派”之后,创演的《马思远》、《双钉记》、《阴阳河》、《西湖阴配》等戏,虽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绝迹于舞台,但在当时都是花旦必备剧目。而他的《拾玉镯》、《铁弓缘》、《贵妃醉酒》等戏,却是别具风格的,与今天舞台上的演法颇有不同。于连泉先生的花衫表演技巧和泼辣矫健的花旦艺术都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于连泉先生的弟子有毛世来、刘盛莲、崔熹云、李丹林、陈永玲等。

小翠花《花田错》

今天舞台上的花旦已经被荀派一统天下了,偶尔看到的“筱派”,大都也是噱头大于实质。“筱派”之所以处于几乎灭绝的境地,并不是由于艺术上的缺陷,或者是不能适应时代审美发展需求的缘故,而是“筱派”许多具有特色的剧目不能适应建国后的政治气候造成的。

于连泉先生留下的声音资料非常有限,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听听他和马富禄1925年在百代公司灌制的一面《打刀》唱片。这面唱片全部都是念白,从中我们可以欣赏到于连泉先生极富生活气息的京白。


小翠花1925年百代《打刀》

来自方舟有戏

02:59


《打刀》

1925年百代唱片

小翠花 饰 吴    妻

马富禄 饰 吴衍能


(丑)赵匡胤上我们这儿打刀来了,把我们家里的叫出来。家里的,家里的!(旦)当家的!(丑)怎么着?(旦)我的裤子呢?(丑)裤子也问我,你找啊!(旦)有了。(丑)在哪儿?(旦)在帽盒里呢。(丑)这倒得了,裤子搁在帽盒里,穿上吧。(旦)当家的!(丑)哎!(旦)我的小鞋子呢?(丑)小鞋子也问我,你找啊!(旦)有了。(丑)在哪儿?(旦)在灶王板上呐。(丑)好,小鞋子搁灶王板上,穿上没有?出来!(旦)啊哈!奴家生来命儿穷,嫁了一个铁匠吴衍能,白天打刀还好受,打到晚上哼又哼!(丑)你那儿爱哼。(旦)你怎么不叫我哼?在白天打刀跟你抡,这么一天大锤打到晚上,躺在冰凉的坑上,连个坑席都没有。(丑)你说这穷。(旦)冰着我的骨头节儿,一骨节儿。(丑)一骨节儿。(旦)一骨节儿。(丑)一骨节儿。(旦)又一骨节儿。(丑)前面三骨节儿。(旦)又酸又痛,你怎么不叫我哼,我偏哼,我爱哼,哼……得儿定了。(丑)好,你哼出乱儿来了。(旦)我在家里哼,怎么会哼出乱儿来了?(丑)你把大爷哼出来了。(旦)我有叔叔没有大爷。(丑)赵大爷。(旦)卖炭的赵痂子?(丑)不是。(旦)挑水的赵秃子?(丑)也不是。(旦)我说谁呀?(丑)赵匡胤赵大爷。(旦)哎哟我的妈呀!(丑)这一小子,这么一骂往哪儿去了?(旦)当家的,你进来呀!(丑)你出来呀!(旦)你进来呀!(丑)你出来吧你!(旦)哎哟!(丑)怎么了?(旦)你丧气。(丑)丧气。(旦)没气。(丑)没气。(旦)冒气。(丑)你瞧有了三气就短了周瑜。(旦)闻听人说赵匡胤他死了,到咱们这儿显魂来了。啊哈,你要倒霉,活见了鬼了嘛!(丑)仇人多咒骂于他。(旦)没有把他骂死?(丑)愈咒愈结实。(旦)上咱们这儿干吗来?(丑)打刀来了。(旦)怎么着,打刀来了?(丑)对了。(旦)当家的,你还记得不记得?(丑)记得什么?(旦)这前三年打了一把钢刀。(丑)哦,前三年打了一把钢刀。(旦)我说你不要说。(丑)我说你不要说。(旦)叫我说。(丑)我说。(旦)谁要再搅谁是王八蛋!(丑)那么就你说。(旦)这不结了。(丑)他是——(旦)又来了!前三年打了一把钢刀半子没有给,怎么又来打刀来了,这小子没安着好脸面,你可要留点神呐!(丑)我说我只望拿话把他唐突走了。(旦)哎哟,他走了?(丑)没有。(旦)你叫我干什么呢?(丑)没走呐!(旦)没走怎么着?(丑)我叫你出个主意。(旦)出主意?(丑)哎!(旦)我没有什么主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0诞辰】花旦大师:筱翠花(1900~1967)
艺术“刀客“
东汉永寿二年•错金钢刀
篆刻迷们不可不知的常识:印石与刻刀的硬度是怎么分的?
京剧《打刀》剧本唱词
刀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