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语朗诵《等着我》&诗歌赏析

朗诵:著名俄罗斯演员С. Безруков +王立业教授

等着我(双语朗诵)

来自俄语开讲啦

00:00 03:34

Константи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имонов (1915-1979)

Жди меня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То?лько о?чень жди?, 
Жди, когда? наво?дят грусть 
Жёлтые дожди?, 
Жди, когда? снега? мету?т , 
Жди, когда? жара?, 
Жди, когда? други?х не ждут, 
Позабы?в вчера?. 
Жди, когда? из да?льних мест 
Пи?сем не придёт, 
Жди ,когда? уж не надое?ст 
Всем, кто вм?есте ждёт.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Не жела?й добра? 
Всем, кто зна?ет наизу?сть, 
Что забы?ть пора?. 
Пусть пове?рят сын и мать 
В то, что нет меня? , 
Пусть друзья? уста?нут ждать, 
Ся?дут у огня?, 
Вы?пьют го?рькое вино? 
На поми?н души?...
Жди. И с ни?ми заодно? 
Вы?пить не спеши?.


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Всем смертя?м назло?, 
Кто не ждал меня?, тот пусть 
Ска?жет:-- повезло?. 
Не поня?ть не жда?вшим, им, 
Как среди? огня? 
Ожида?нием свои?м 
Ты спасла? меня?. 
Как я вы?жил, бу?дем знать 
То?лько мы с тобо?й-- 
Про?сто: ты уме?ла ждать, 
Как никто? друго?й. 

 

西蒙诺夫(1915-1979


“等着我……”

 

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

只是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苍黄的雨滴

引发你忧愁满怀。

等到那大雪飞旋,

等到那酷暑难挨,

等到人们把昨日忘怀

不再把他人等待;

等到那远方的书信

不再飞来;

等到那和你一起等待的人

全都等得厌烦倦怠。

 

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

不要祝那些人幸福安泰

他们算得一清二白,

忘却的时候已经到来。

纵使儿子与母亲相信

我已经不会再回来;

就让朋友们已经倦于等待,

任他们围坐在炉火旁,

共饮一杯苦酒,

对我的亡灵追悼伤怀……

你万莫要急急和他们碰杯

你要把我等待。

 

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

所有的死神也拿我无奈。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活得意外。——

那些不曾等待的人难以明白,

是你用你的等待,

激励我穿过纷飞战火

拯救我活着回来。

我是如何活下来的呀,

只有我和你明白,——

其他任何人断难做到,

唯有你善于等待。

王立业译 


西蒙诺夫抒情诗《“等着我,……”》情感与艺术表现刍议*

 

1、诗歌的标题

 

西蒙诺夫的抒情诗名作《等着我,……》(《Жди меня, ...》,1941)本是一首无题诗,但许是为了突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磅礴气势,同时增加其感召力,我国翻译界从未将其定名《无题》,而一直处理为有标题诗,所有的译本,及至所有的自写本和外译本文学史,甚至是作品评论,清一色将其诗歌的第一句的前半句作为诗名,均为《等着我吧》,一律处理成祈使句,命令式。也许俄罗斯读者也将这首诗的第一句作为祈使句解读,1988年俄罗斯语言学家诺维科夫在其专著《艺术文本及其分析》专门对这首诗作了分析。在这位学者看来,西蒙诺夫这首诗的起始句“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根本不是祈使句,命令式,而是条件复句或是假设复句,是一种“因果制约关系”(причино-следственная обусловленность) [1](244),这句话的俄语意思应该是:“Я вернусь, если ты будешь ждать”(若是有你等我,我定会回来),这位学者还将事实依据追究到这首诗在《真理报》发表后的去向,即被收入诗人本人主编的诗集中,其名为:《有你和没你》(С тобой и без тебя),说是由诗集名亦可窥见这首诗“若是有你等我”的潜在含义。诺维科夫的分析为我们解读这部诗作提供了一把钥匙。正如我们所知,俄语语法中,单数第二人称的命令式常常有假定式(又称条件式)的转义用法,表示假定的条件,所以这类句子常常失却“命令”“祈使”的本义。屠格涅夫的著名散文诗《俄罗斯语言》(Русский язык)中有这样一个名句:Не будь тебя – как не впасть в отчаяние при виде всего, что совершается дома? 标准译法应该为:“假若没有你,看到故园发生的一切,怎能不陷入绝望?”若将其译为:“不要有你……”,那岂止是味道清淡许多,而且曲解了屠格涅夫的原本“言志”,同时造成语言交际阻塞。又如:Прочитай ты эту статью, вопрос был бы ясен,只能翻译为:“假如你读了这篇文章,那你就会明白这个问题的”[2](416),而不宜言他。另外,强化与框定这首诗起行的行为假定式复合句还在于主句起首连接词“и”的存在。根据《大俄汉词典》и的第四解第三项认定 [3] (670)и“所连接的两部分有条件、结果关系”,主从句两部分呈呼应或因果关系。如此看来,现有的译法:“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4] (398),尚欠语义的完整和句法的准确,它不仅淡化或吞没了原有的假定式,更重要的是把连接词“и”译丢了。而且,命令式后一般都是感叹号,而这里则是逗号,显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叙述语句的持续;再者,根据诗的意境,处理成假定式更符合诗作原意,即“若有你等我,我一定会回来”,这样便与诗的末尾:正因为有了你的等待,我才平安归来,构成意义上的前呼后应,及至全诗整体的因果关系。为此本人求教各路俄语专家,甚至是该诗的原译者陆人豪,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促使笔者择其折中:《“等着我……”》,其依据:第一、这首诗知名度太大,译名《等着我吧》早已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权且是约定俗成,若是“若是你等我……”,用语不简洁,重要的是,吞没了既有的强大感召力和铿锵气势,意境大变,同时也让读者在感情与审美习惯上难以接受;第二、若是《“若是你等我,我一定会回来”》恰恰破坏了这首诗的整体语境,与下文的无数个“Жди”相拧,那絮絮叮咛,那急切深情的感觉则打折扣,而且语法与语气上也并不和谐;第三、淡化形式,根据诗的真实含义灵活处理,况且,诗的解读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可以读成祈使句,但也同样可以读出暗含其中的条件假定语气,语境是承接着的,谐和不悖的。但几经思量,笔者觉得这首诗的着重点恰恰不在强大感召力和铿锵气势,而在于抒情主人公爱的深情抒发,忠诚的递进体现,信任的热切表达,几经犹豫,同时也参考了张建华先生的建议,笔者译成了今天的标题:《“等着我,……”》,为的不让诗歌一览无遗,而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把“祈使”处理成“恳切”与“温婉”,既有“外柔”也有“内刚”,深情与执着兼备,未尽之意既含有假设,也含有祈使,这样既保留了这首诗在中国的接受定势,也符合诗人本人的审美动机与心态,同时也践行了诺维科夫的研究话语:“‘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堪为整首诗的精华,“这一主旋律出现三次,引领着每一个诗段”[1](245),从而促成每一诗段的首尾照映,进而构成整首诗的因果呼应,形神皆通。

 

2、诗作的缘起

 

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每当时代处于激变时,冲在头里的首先是诗歌。19416月苏德战争爆发,使得苏联人民的和平社会主义生活发生激变,同时也催生出了声势浩大的战争文学,而抒情诗,以其“短、平、快”的特有艺术形式率先而起,“轻骑”于前线与后方,成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最有力武器,成为当时作家爱国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也就在这个时候,已赢得“士兵诗人”声誉的西蒙诺夫,以《“等着我,……”》为题,唱响了烽火岁月的“爱的赞歌”,同时也写下了卫国战争中第一首爱情诗,确立了“卫国战争血与火乃至死亡最严峻考验下的爱与忠诚的永恒主题”[5](14)

西蒙诺夫和瓦列金娜·谢罗娃在前线,《等着我,……》——诗就是献给瓦·谢罗娃的 

这首诗注明写给他当时的恋人,后来的妻子瓦莲京娜·谢罗娃的。战争爆发第六天,西蒙诺夫奉命赴任《真理报》战地记者,离别前他依依不舍于自己痴情深爱的女友,亦即全苏闻名的电影明星谢罗娃,喃喃诉说着对她的缱绻恋情、殷殷期望。奔赴前线后的西蒙诺夫,思念之心日盛,半个月后,于战壕之中,将这蕴积心头的爱的话语,一气呵成为一封情意深切的情信。本想着这只是自己的一封私密情书,不曾想要公开,更没想到要发表,但后来的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据诗人回忆,他常常被大雪和其他恶劣天气堵在土窑里和落满飞雪的圆木小房子里,几天几夜出不了门,为了打发时光,他常常给各式各样的人朗诵自己的诗作,一时兴致,把这封情书也给念了出来,谁知,这封情书随即被士兵一遍遍作为诗去吟读,数十遍地在煤油灯或是马灯下,在碎纸片上抄录,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喜爱,诗中的柔情、爱与期待驱散了他们于战争一开始时所产生的恐惧,……他们抄下来后或是贴身收藏,或是夹在信中寄给后方的家人。是前后方读者对这首诗的喜爱之情触动了他发表这首诗的动机。据传,不久后,诗人满怀自信地将这首诗投到他所在的第44军军部报纸,可是却遭冷遇。那里的一位编辑认为外敌当前,国家危难在即,应该多写些鼓舞士兵士气的东西,而不应沉湎于个人隐秘私情,涣散军心,……但出乎意料的是,诗作转到《真理报》,却得到了全然不同的评价。编辑部一致认为,这是首好诗,好就好在诗的视角独特,通过一个普通士兵对女友爱的期嘱,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恋与互勉,表达了恋人间的爱的忠贞与信任,并由此上升为一种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一位出生入死士兵的热切叮咛,传达出“千百万战士对国家对生活对亲人的无限热爱与依恋的共同心态”[6](976)。《真理报》破天荒第一次登载诗歌,并辅以醒目标题。这首诗一经发表,立即变成了传单,被谱成歌曲,飞遍苏联大地,而且迅即突破了原意上的恋人之间的爱恋之情,也突破了某一对具体夫妻的叮咛与期盼,而上升为前方志士与后方百姓的互为期待与互勉互励,极大地鼓舞了战时苏联人民的爱国士气,可以说是全国百姓对这首诗爱不释手,男女老幼争相吟诵,竟至倒背如流,很多少女将它抄录在写给远方爱人的信中,参战士兵将它从报纸上剪下来揣在自己的胸口奔向前线,还有人将这首诗刷写在开往前线的列车上。评论家柯舍奇金如是描述当时的情景:“《“等着我……”》对于前方战士和后方民众来说,西蒙诺夫的这些诗行成了忠实爱情的誓言,夫妻情感纽带的神圣象征,期望与夙愿的符号”。诗作登载后,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所到之处,全是《“等着我,……”》的吟诵声;后方男女小心翼翼将这首诗剪贴下来,装进自己运动服或工作服口袋,贴入自己的纪念簿,整日对此念念有词,时时吟唱。正如柯舍奇金所说,“在世界诗歌史上从不曾见过因一首诗而如此群情沸腾的景象”[7](12)

随着诗的传播,信件如雪花一样从全国四面八方飞来,有一封信中这么写道“……您的《“等着我,……”》从后方飞往前线,又从前线飞往后方,它不仅带给了那些被等待的人,同时也带给了等待着的人以希望……”[7](12),其实,这首诗同样也给那些没有等得来自己亲人的人以抚慰和激励,正如另一封信所写:“不知您是否充分了解到,您的诗《“等着我,……”》对于我们这些卫国战争中的‘士兵的妻子’意味着什么。我们不信上帝,不知道祷文,也不会祈祷,可是总向一个什么人祈求,正在这时登出了您的诗《“等着我,……”》……我每天不知多少次张望信箱,像祈祷一样喃喃自语:‘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偏让那所有的死神拿我无奈!’我还加上一句:‘是的,亲爱的,我等着,我耐心地等待’”[6](977)

无需多说,这些话语,这些信件,以最朴素的语言却也最直接的方式道出了这首诗的鲜明思想内涵,同时也折射其不朽的艺术感染力。

苏军战士把“等着我,我一定会回来”诗句写在军车上

 

3.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等着我,……”》全诗以一位前线战士的口吻,叮嘱他的妻子等他归来。这首诗分三个自然诗段,每段十二行,将个人、公民与爱国等多种情怀融于一炉,这是一首写爱的诗,写忠贞的诗,写恋人间伟大信任的诗。三个诗段层层递进,感情逐层加强。

第一诗段,诗人以个人私情服从国家大义为情绪发端,让他的主人公以前线战士的身份叮咛坚守后方的妻子,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等待,以此撑展开等待的主题。在这一段,诗人用时间度量“долго, всегда”来框约这种等待表达,同时配以标志性时间从句,即连续六个“Жди, когда ...”([]要等待,等到……的时候)的启用,并且大多数诗行的开头都是语气坚定的表态“[]要等待……”,即诗歌中常见的首语重复,将整个诗段共十二行诗串接成一个撕扯不开的坚韧与牢不可破的等待信念,同时将这种等待的必要性渲染得格外坚定。诗歌第二句“только очень жди”则强调了这种等待的困难与长久,需具备巨大的意志力和信心,同时道明女性的等待是对前线战士的救援,也是前方战士克敌制胜的根本。其实,这里包含的不仅仅是丈夫要求妻子的等待,也有丈夫与妻子早日团聚的期盼。他比谁都明白,这一走留给妻子的将是“愁煞人的秋雨”和由此而来的“忧伤满怀”等多种难挨时光,凡此种种,烘托出妻子等得艰难,等得孤独,等得失落……同时也激励男子,为了不再国破家散,过上阖家团聚的美好生活,他没有理由不英勇杀敌早日归来。

战争是残酷的,有战斗就会有死亡。第二诗段承接先一诗段已经展开了的主题,用了另外一种句式结构和略带别样的话由,如让步连接词“пусть”的两次出现着意强调,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势下,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你都不要放弃等待。在第二诗段中抒情主人公以满带感情的言语劝自己的心上人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经得住生离死别的考验。诗人作了三个假设,先是所有人(不再等,等“我”已枉然),二是亲人:儿子与母亲(不再等,“我”已经不在人间),三是朋友(不再等。“我”已经死亡),推出重重考验,为的是告诫妻子你可要经受得住这一切,纵使所有人都放弃等待,你可要坚持。

如果第一段强调的是久久地等待,第二段着眼的是坚韧地等到,那么到了第三诗段,这种等待则穿越时空,飞到战场,飞到浴血战斗的丈夫身旁,陪伴并现场激励丈夫打胜仗。第三段把气氛与情绪抬向了高潮。正因为有了妻子的热切等待,“我”获得了顽强克敌的力量;正是妻子的苦苦等待,激发“我”挫败死神的必胜信念;正是妻子的坚韧的等待,搭救“我”穿过枪林弹雨,最终凯旋而归。这种等待,实际上已经化成一种大义大爱,这种伟大的爱铸就伟大的力量,正如屠格涅夫散文诗《俄罗斯语言》中的一句话,“唯有爱,生命才得以支撑,唯有爱,生命才得以推动”,唯有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奇迹。这种爱,任何局外人难以理解,而唯有相爱的人才能够明白:这种历死还生,恰恰源自“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第三诗段为结语段,与前面已经展开的话题构成因果必然,“我一定会回来”乃是有了“你”忠实等待的结果。

全诗紧扣“等待”这个主题,以“若是有你等我,我一定会回来”作为统领,一路走来,洒下近20个以“等待”为词干的不同形态的等待词汇,但却又因同根词的不断变化,非但不觉得重复单调,反而造成一种回肠荡气的抒情效果,传神表达诗歌絮絮叮咛的情景与爱情主人公喃喃叙说的心曲。诗歌中假定与否定,对比与对应,烘托与反衬,突出了诗歌对举的结构方式,造成了回环往复,意蕴无穷的抒情诗特色。整首诗中,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无不叩击读者的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这种对比,从一般的人到最亲的人的等待的动摇反衬女主人公等待的坚定,更显出了一对爱侣的爱之深、情之真、意之切。此外,整首诗动词现在时与将来时的对比使用,亦即建立在现在之上的未来为诗歌撑起了巨大的抒情时空(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Жди, когда из дальних мест / писем не придет...),命令式与陈述式的矛盾法拼接(Жди, когда других не ждут, / Позабыв вчера),为诗人情感的抒发和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本诗的特点还在于语言的“惊人的素朴”和修辞手段的不经意运用。一如诗人的写作动机。诗人说,很简单,我上了前线,我心爱的女人留在了后方,留在了乌拉尔,我不能不写这样一封信,即便我不写这样一封信,有我相同经历的任何另外一个也会如是写出。很显然,诗人一开始并没有着意写一篇发表出去的诗,而是一封通篇用大白话来直抒胸臆的信,并没有刻意运用写诗的手法来字斟句酌,而是抒情主人公本人对女友思念与牵挂情怀的自然流淌。也许正因了战争诗歌类似而又普遍存在着的朴素,扎依采夫定论:“战争诗歌总是思想情绪胜于艺术营造,艺术价值不属上乘”[8](43)。的确,这首名曰爱情诗的诗看不见一个诗意化的表爱词汇,一无爱的甜言蜜语,甚至看不到一个缠绵的动作。但是这种朴素的表达和普通一兵的身份又是全然的契合,一种形象和艺术的和谐,更增添了诗歌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诺维科夫曾用洛特曼的研究术语“负手法”(минус-приёмы) 来评论这首诗,指出抒情诗缺乏人们惯常欣赏的寓意与象征等诗美特征,但同时评论家指出,正是这些“负手法”将这首诗素描得尤为诚恳真挚,使得诗的感情意蕴绵长,赋予诗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赋予读者以独特的诗意化认知。这首诗大量运用了排比、列举、叠句重复的修辞手段,如引领每一诗段首行,三次出现的Жди меня, и я вернусь. 还有Жди, когда...的六次排开,更有пусть..., пусть...让步从句的平行排列,将战士对女友热切的爱、殷殷关切与絮絮叮嘱渲染得浸心入骨,感人至深!可以说,这首诗无意于技巧而技巧,在塔基亚娜·别克看来这种手法为西蒙诺夫所独具,而绝非“换任何一个人也会这么写”[9](12)。这位女诗人说,西蒙诺夫的诗歌技巧不是用于观赏的,他的技巧并不体现于韵脚和譬喻,而隐身于最难发现和最不易捕捉的语调中,这种语调因整首诗的第二人称运用像民间咒语紧紧箍框着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表现,即“抑或是恳求,抑或是告诫”(雅各布逊语),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则是男人信任和信念的忠实对象,而且女人本身的等待毫不亚于前线奋战的男人们对卫国战争所作的贡献。重读西蒙诺夫这首抒情诗杰作,我们被他的温情却又坚定所裹挟,为他的直抒胸臆与情真意切而感动与沉迷,我们已经不在意他的诗的叠句的构筑,或者是不关注他的韵脚的单调,语句的参差,况且这种单调与诗句的长短不一,强化着诗句的坚定有力,酝酿着情感的跌宕起伏直至逐级抬升,但细细想来,这又远不是无意而为之,而是西蒙诺夫诗艺的不经意营造。用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话说,这首诗的超拔之处不在于司空见惯的动词韵或其他老套的韵脚形式,而运用的是报刊小说式的词语序列,这本身就说明了诗的显见的胜利。特瓦尔多夫斯基的言论精确说明了西蒙诺夫不单向苛求诗歌形式的完美,而是思想情绪对艺术形式的水涨船高。这种诗不在意行家的口味和形式上的甜美,以有限质朴的文字传递朴素丰富的感情,在我们看来,其本身就已经践行着洛特曼所赋予的诗歌美学原则,即美是信息,是一种为丰富的情感信息所浸透了的美!

《“等着我,……”》这首诗唱响整个战争岁月,正如诺维科夫所言,几乎没有一个战士不会背诵这首诗,当时每一个参战的男人和留守的女人相互激励的最好表达就是这首诗。就这首诗风靡的广度与深度,柯舍奇金一再认为:《“等着我,……”》这首诗在世界诗歌史上大概堪为无双。这位学者的奖誉之辞也许有几分夸大,但这首诗,的确将激昂的情怀与纤细的柔情不可思议地糅合在一起,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素朴而又奇妙结合,唱响了苏联军事文学的主旋律,其轰动效应胜过此前的伊萨科夫斯基的《喀秋莎》(1938)和爱伦堡的政论文,对萧洛霍夫、特瓦尔多夫斯基等一大批作家的军事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品不在大小,而在于它的思想艺术魅力。事实证明,这首短短三十六行小诗,究其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以及读者的反响,正如陆人豪所言,其知名度已经超过了作家本人日后写下的长篇巨制《生者与死者》(1963)

王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为2007年度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京教函)【2007634号。 

参考文献


[1] Новиков Л.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ый текст и его анализ [M]. М.1988.

[2]《现代俄语语法新编》(上册)[M],张会森主编,商务印书馆,北京,1979

[3]《大俄汉词典》[Z],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辞书研究所主编,商务印书馆,北京,2006

[4]《外国抒情诗鉴赏辞典》[Z],张玉书主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5] Зайцев В. Лекци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й поэзии (1940-2000) [M]МГУ2009.

[6]《中外爱情诗鉴赏辞典》[Z],钱仲联、范伯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7] Симонов К.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Поэмы [M]М.1982.

[8] Зайцев В. Русская поэзия ХХ века. 1940-1990 годы. 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 [M]МГУ2001.

[9] Бек Т. О поэзии Константина Симонова [C] // К. Симонов Стихотворения Поэмы.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оветская Россия?M.1985.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本文转引自《俄罗斯文艺》2015年第1期。68-73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诗歌背后的三段爱情故事
外国诗歌赏析:《等着我吧……——献给B.C》.[苏联]西蒙诺夫
论诗歌语意的形象美
世界文学名著选||萨福及《萨福抒情诗集》(一)
第十八本书:《叶芝抒情诗全集》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以诗歌著称的天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