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祠楹联匾额

楹联匾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把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辞赋诗文、书法雕刻和古建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成为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东方风韵的艺术品。一副优秀楹联每每使江山添姿,名胜增色,古迹因它而广为传扬,园林因它而更为秀逸。

晋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山西小江南”之美誉,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其总体布局灵活多变,建筑空间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洞亭桥榭,殿阁倒影,树影婆娑,泉水流淌,穿行其间。再加上副副匾联点缀其中,真是美不胜收。晋祠保存了从宋代以来的楹联匾额200余副,文字大多为名家手笔。或叙事绘景,寓意深长;或书法道劲,古朴典雅。游客在饱赏晋祠山水文物古迹之后,可以领略其深邃的哲理,欣赏其优美的文字和精湛的书法艺术,从趣味中获得了一番艺术的享受。

匾额

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无论是在园林名胜还是名门宅第,匾额的踪迹无处不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历史的见证。

“难老”匾

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悬挂的匾额“难老”,语出《诗经·鲁颂》:“在泮饮酒,永锡难老。”出自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之手,圆润流畅,豪迈俊逸,乃“晋祠三名匾”之神奇之笔。

傅山(1 607~1684年),又名真山,字青主,又字侨山,号公之它、石道人、朱衣道人等。山两省阳曲县西村(今属太原市北郊区)人。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善书画,博极群籍,具有民族气节而又富于现实批评精神和学术创新精神的启蒙思想家、爱国者。其著述颇丰,有《霜红龛集》行世。

“水镜台”匾

水镜台正面悬挂的匾额“水镜台”,语出《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比喻戏台上的人物,无论忠奸善恶,都逃不出世人的眼睛。出自乾隆年间翰林杨二酉之手,清秀潇洒,为“晋祠三名匾”之秀丽之笔。

杨二酉(1705~1708年),字学山,号又村,别号柳南居士,晚年号悔瓮,太原晋祠南堡人。清雍正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授编修。乾隆三年以御史巡察台湾兼理学政,政绩卓著。后官至兵科掌印给事中,能文善诗,尤工书法。为官清正,不畏豪强,时人称“倔强人似铁”。乾隆十六年“原品休致”,四十五年病逝故里,享年76岁。在他归里后的28年中,对晋祠的文化多有建树,诸如扩建唐叔虞祠、文昌宫,移建唐碑亭,复制晋祠铭碑等。所作《晋祠全景十六首》《柏月山房记》给晋祠风景增添了不少秀色。现存《全景诗》题壁、《柏月山房记》砖刻,更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

“对越”匾

对越坊正面的匾额“对越”,语出《诗经·鲁颂·清庙》:“……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意为报答并表彰祖先的功德。是太原县举人高应元所题,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为“晋祠三名匾”之雄伟之笔。

高应元,生于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东庄人,为当时著名书法家。

“永锡难老”匾

“永锡难老”匾为篆书,悬于圣母殿内檐北端。为山西祁县晋商渠家渠本翘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纂并书,语出《诗经·鲁颂》。“锡”当“赐”讲,意即永远赐予青春长驻。这里是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之意。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手法,由于光线与视觉的反差,使人看起来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

楹联

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言的独特形式,是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占有一席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殿堂中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水镜台联

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

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全联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作者仅用20个字,即描绘出一幅晋祠胜境自然景色的画卷。

撰联者宁悼德,晋祠南堡人。清末贡生,工书法,善诗文。

现挂水镜台东向正中楹柱上的黑地金字隶书联是1983年所刻。书者刘炳森(1937~2005年),河北武清人。生前任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尤工隶书。

圣母殿前廊联

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

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

全联是对晋祠山水和历史的概括描写,上联指出高耸的悬瓮山下一股晋水分流而去,下联概括剪桐封唐泽及民生的历史渊源。

撰联者祁隽藻,山西寿阳人,字叔颖,又字淳甫,号春圃。嘉庆进士,后致仕。同冶间以大学士衔为礼部尚书。在朝廷数十年,荐贤甚众。工诗词,善书法,卓然成家。

现挂圣母殿中门两侧的此联,为1981年由费新我重书。费新我,原名省吾,后改为新我,字立千。1903年出生在浙江吴兴双林镇。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汀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白鹤亭联

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

此联集清吴雯诗句而成,将晋水与稻区灌溉水系比作一条瓜蔓,天然生成,根苇叶悄,浑然一体,分布均匀,荣枯与其,寓意深长。

作者郑林(1907~1987年),曾任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唐碑亭联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此联现嵌贞观宝翰亭内东壁上,足朱彝尊集杜甫诗句楹联,清咸丰五年(1855年)由著名书法家德砚香书,晋阳书院主讲沈巍皆跋,刻石嵌壁。全联以10个字概括了《晋祠铭碑》以武力取得天下,用文教巩固政权的内容。这副楹联由于文、书俱佧,成为蜚声中外的雅联。它的拓片深受中外八十珍爱。

朱彝尊(1629~1 709年),号竹坨,浙江秀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通经史,善诗词古文,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与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著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等。康熙五年(1666年)曾游晋祠,作《游晋祠记》《唐太宗晋祠碑铭跋》和《晋祠唐太宗碑亭题壁》《台骀庙》诗。

傅山纪念馆联

万竿逸气争栖风,一夜凌云看箨龙。

此联出自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傅山之手,以行草书联,行笔如流水,着墨似飞云,飘逸潇洒,秀里藏刚。全联写出竹的纯洁而高贵的品格和气节,对仗工整,贴切而奇特,读来有生气勃勃之感。

翰香馆联

登高而思,此乐万古;

立言不袭,自成一家。

此联集峄山碑而成,是晋祠目前仅有的三副篆书刻联之一。言简意深,高瞻远瞩,颇有哲理意味。

作者杨笃,字秋湄,山西乡宁人。清光绪时举人,通词章,工书法,对金石颇有研究。光绪十八年(1892年)曾主编《山西通志》。

景清门联

山环水绕无双地,

神乐人欢第一区。

此联是杨二酉为“景清门”所拟,现仍悬挂于门(此门原为晋祠大门,现已移至奉圣寺作了山门)明间檐柱上。字为日本现代书画巨擘原田观峰先生重书,别具一格。

晋溪书院子乔祠联

子晋导仁风,千秋训迪雍川谏;

河汾绵德泽,百世繁昌钮镂家。

此联现挂子乔祠正门楹柱上。联语用典贴切,对仗工整朴实,全联道出了太原王氏千秋训迪、百世繁昌的历史渊源。刻联以隶体作书,工整朴茂,典雅灵动。由晋祠博物馆副馆长、青年书法篆刻家赵宝琴摹刻。此联堪称书文并茂、刻艺精湛之作。

撰联者张颔,山西介休人,古文字学家,著名书法家,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书者王祥之(1940年~)字振羽,号五味斋主,河北乐亭人。学书广涉四体,尤以隶、草见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副会长。出版有《常用隶书字帖》等。

责编 一 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杜甫草堂匾额、楹联赏鉴
修身砺品 执著于艺
匾额和楹联题写刍议
高古朴拙·庙堂之气——张山匾额书法艺术鉴赏
【匾额书法大家谈】匾额和楹联题写刍议 ■柯云瀚
【山西游】晋祠(1)——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