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戏班里丑角地位最高?

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传统,一个是现实。


先说传说的。大家都知道,梨园行尊唐玄宗李隆基为祖师爷。因相传李隆基酷爱歌、舞、戏等。便将宫廷歌舞伎集中在梨园进行训练和表演。所以后来戏曲演员这个行业就被称为“梨园行”。李隆基本人也经常打鼓伴奏。而在唐代,所谓的戏曲其实是“参军戏”。参军戏其实是一种类似现在相声的戏曲形式,主要是滑稽逗乐,所以这种戏曲,最重要的一点是逗人开心。因此,相对于现在戏曲老生、旦角挑大梁,在一开始,其实负责搞笑的丑角(当然当时还没有这个定义)才是戏曲的主心骨。


据说李隆基在梨园欣赏戏曲时,有时兴起,自己下场演戏,演的就是滑稽角色。因为身为皇帝,不好以尊荣面对台下观众,所以挂一块白玉在鼻梁上遮挡,后来就演化成丑角的丑脸。因为李隆基是皇帝,后来又被尊为梨园祖师爷,所以由他扮演的丑角一直在戏班备受推崇。


另有一说,唐代歌舞戏许多都是带面具的,叫做代面。这个来源于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兰陵王入阵曲》,演员带着面具表演。后来唐代延续这一传统。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曾经做过改革创新,让演员去掉面具,改用笔在脸上涂上一些颜料,据说这就是最早的戏曲脸谱,而李隆基本人就亲自画过丑角的脸,仅在鼻梁周围涂上几笔白色。由于是皇帝御笔,还是后来成为梨园祖师爷的皇帝,所以丑角地位尊崇。以上两种说法无论哪种是真,戏曲行业的人一直延续这个传统,一个戏班,后台只有丑角先画第一笔,其他演员才能开始化妆,体现出了丑角地位尊贵。

第二种情况就是现实考量。以前的戏班不是现在的国营剧团,有固定的演出场所。那时的戏班都是走街窜巷,往来各处,找个简易的台子就唱了。收入靠的也是观众的打赏。这样的戏班,跟现在注重艺术水平,讲究钻研唱腔的不一样。那时的戏班重要的是如何吸引观众。有个角儿挑大梁固然是好的,但是只有唱得好的角儿,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况,又有多少乡间的农家妇女、小孩子能听懂绝妙的唱腔呢?就像鲁迅《社戏》里写的,他们喜欢看的是铁头老生翻跟头,不是一个老旦坐在那里咿咿呀呀地唱。这种情况下,有个插科打诨的丑角,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才能用他们的伶牙俐齿劝观众打赏几个钱,戏班才能正常维持,才能吃饱饭。否则,水平再高也是空谈。因此,丑角地位高也就不奇怪了,人家才是戏班的经济来源保证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丑角杂谈
戏剧中丑角是配角,为什么剧团团长都是由丑角扮演者担任
餐松饮涧 - 梨园之王
谈戏曲丑角艺术的渊源
后宫四万的史上最强“扒灰手”:关于唐玄宗,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京剧原来如此美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