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本之本——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根基(下)



图片来源:Pixaby

谈到关系,也引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五个核心基础,即关系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非常重视关系,因为他们认同人其实是关系性的存在。所谓关系性的存在,并非是表面上——人的生活免不了被卷入各种关系中。而是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肯定了人的存在的性质,进而从根本上否定了主客体二元分裂的原则。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即“此在”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为“存在于世”,在他看来,如果离开了人,世界将不存在意义。相对的,个人的意义必然受到当下处境的影响和限制。所以人的存在其实是个人与处境共同参与塑造的。这体现了存在与处境的关系型。


第二种存在的形式,被海德格尔称为“存在于他人间”,或“共在”。当我们与另一位“此在”相遇时,双方都是主体,彼此不分先后,不分主次的投入对意义的创造。这体现了“此在”的主体间性。例如我今天在这里分享,什么是意义?若此刻没有大家,我的分享便没有任何意义,空虚就会侵袭我。同样,如果你不能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我说的内容,那么你也会感到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是借着彼此协作,产生我们的个人意义,这便是“共在”的呈现状态。认识到“共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进入到主体间的关系,也是马丁布伯所谓的“我-你”关系。


第三种存在形式,海德格尔称它为“存在于时间中”。即“此在”仿佛浸在时间之中,他必然伴随着时间的流动和终结。我们存在于每一个当下,无法重来,终有一死,但又凭借着必然的死亡而获得生的意义。这体现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视个人的存在为关系的交织与延伸,而非封闭的个体。由此出发,人本主义咨询师更倾向于真实的投身于咨访关系;平等的对待自己和来访者;相对于关系中的移情,更在乎彼此间的真情;尊重双方的差异,接纳彼此的缺陷;以生命旅伴的状态,协助来访者活出个人独特的意义,从而达到关系的疗愈。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六个核心基础是,身心活化,又称具身化,英文是embodiment。身心活化几乎与之前的每个核心基础都密切相关。


首先,身心活化体现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全人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传统的心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过于关注理性的功能与作用,如意识内容和口头表述。然而人显然比其理性所能代表的要渊博的多。身体、情感、直觉以及超个人影响,都是人不可或缺的部分。透过这些部分,我们才能更细致的觉察和了解自己和来访者的真实体验。而这些也正是生活或临床中确实发生在我们或来访者身上的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借助现象学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的自我成长,和服务来访者。


身心活化的另一层面是“活出来”。谈到人本主义疗法,常有人说它更多的反映为某种态度,而缺乏技术。在我看来,人本主义疗法并不缺乏技术。只是不同于我们平常的认知,在人本主义疗法中被使用技术的对象,常常不是来访者,而是咨询师自己。例如,真诚,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觉察,勇气,本真,等等。通过不断以这样的技术来训练自己,才能获得切实的体验。


体验与理论不同,唯有自己感受过,才真正的了解那是什么,才可能在咨询中,被来访者感受到,或与他产生共鸣。所以Mark经常对我们说:“Don't tell me, but show me.”


活出来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向我们个人的存在方式和自我实现。弗兰克尔认为,人是依靠意义而活的存在,追寻意义的意志是我们的首要驱力。所以,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看来,意义既不会丢失,也无法通过寻找或创造来获得。意义是被我们在每一个当下踏踏实实的活出来的。无论我们是否对此有所意识,我们是如何活着,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什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不曾怀疑过推动心理健康这件事/记一次面试的对话
|积少成多|《教育学》(32)《教育心理学》人物思想汇总(4)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罗洛·梅:一个具备完整人格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人物周刊】一生充分享受生活的榜样——卡尔·罗杰斯丨第01期
咨 询 的 关 键 在 于 关 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