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救,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说到“急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120”。遇到周围有人突然受伤、发病,确实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能更好地帮助病人,这没问题。但小编想追问一句,你是否问过自己:“除了拨打120,身处现场的我,还能做些什么?


“除了打120,我们还有可以做的事情吗?”相信这是不少人的内心真实写照,充满疑惑。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54万人发生心脏骤停,但抢救过来的患者比较少。除了相关急救设施设备在公共场所的普及率比较低,这样的客观因素存在外,国内大众对于急救的重要性认识也很有限,这导致我国绝大部分人不懂急救,不会急救,急救成功率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在欧美,急救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教授的基本实践课程之一,“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培训了约7000万“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普及率达为25%。美国法律规定,每个公民在18岁之前必须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瑞典大规模的公众培训开始于1983年,培训的基础是美国心脏协会的复苏指南,到目前为止,有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

澳大利亚把对志愿者进行的急救培训作为急救中心的培训任务,目前有50%的公众接受过急救培训。

法国公众的应急救护普及率为40%;德国普及率为80%;日本的学生中急救培训普及率更是高达92%。

近年来,中国急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待完善。

急救和治病救人,不仅仅是医生和护士才能做到

急救,强调的是分秒必争,强调的是第一时间,且绝大多数发生的地点是在医院之外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用不着急救医生,如果哪怕能学到一点点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当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或者身边的陌生人遇到危急状况时,自己就能及时出手相救,远离危险,避免悲剧的发生,而不是束手无策只能等救护车的到来。

古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如果你不懂急救,又怎么能够“救人一命”呢?

所以急救应该像烹饪、开车、外语一样,成为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

关于急救,你应该知道的5件事

① 遇到紧急情况,冷静最重要

比如火灾现场,皮肤烧伤的人并不多,因大声呼喊导致呼吸道烧伤、窒息,还有跳楼骨折的却占了很大一部分。遇到火灾,有浓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身匍匐迅速撤离。

② 正确拨打120的4个步骤

第一步,要清晰地告诉对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如患者身份不明时说明性别、大致年龄;

第二步,告知患者当前的简要病情,现场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效果。如果是突发灾难事故,还应说明事故性质受伤的大概人数;

第三步,告知患者当前的详细地址,约定好等候、接应救护车的确切地点;

第四步,告诉其他应该说明的情况,以及急救中心受理台询问的其他问题。

③ 心肺复苏(CPR)术怎么操作?

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60万人,居全球之首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5%的抢救成功率。有部分原因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心肺复苏(CPR)术。

心肺复苏(CPR)是指为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呼吸和脑功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徒手操作、药物抢救以及相关仪器(如AED)的使用等。

我们可以把心肺复苏的重点归纳为“心肺复苏四部曲”:判断——打120——按压——除颤。但目前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由于缺少AED设备,只能够做到“三部曲”,甚至绝大多数人只能做到“两部曲”。

判断:观察现场环境情况: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快速排除各种险情。必要情况下,还要尽快请求消防队、工程救援队等有专业技能及专业器材的人员帮忙。接着判断伤者有无意识和呼吸。轻拍患者的双肩部位,并大声呼叫患者,如果患者没有反应,观察其胸部有没有起伏来判断有没有呼吸。

打120: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没有呼吸,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现场有两个人,一人赶快拨打120,一人进行心肺复苏,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S),尽快获得AED。

按压:将伤者放至复苏体位——仰卧位。施救者跪在伤者身体一侧,两膝分开,与肩同宽,身体正对伤者的乳头部位,以自己的髋关节为轴,利用体重和肩部、双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伤者的胸骨。按压的时候,手臂保持伸直状态,垂直于地面,身体不能晃动。按压部位原则上选择患者胸骨的下半部:将一只手掌根部放在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不能偏,中指压在远侧的乳头上。另一只手重叠放在上面,手掌根重合,十指交叉相扣,保证手掌根部在胸骨正中位置,按压次数最好100次/分钟-120次/分钟之间。

除颤:开放气道(让患者的鼻孔朝向正上方)后,施救者用食指和中指捏住患者双侧的鼻翼,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向患者连续吹气2次,每次吹完后侧头换气,并松开捏着患者鼻翼的手指,然后进行第2次吹气。注意,每次吹气持续1秒,不能太用力,时间也不能太长。每做30次按压后,做2次口对口吹气,这是一个循环。做完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患者的脉搏,直到做到自动除颤器(AED)可以使用,或者有急救人员接替时停止。

④ 平时可在家中自备急救包

急救包是应对危急的情况下自救或互救的工具包,可以简易到几个药盒的组合,也可以标准到应有尽有。

一般来说,家庭急救包应该配有药品、医用器械、外伤急救用品、户外急救用品以及个人信息卡。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以及所生活的环境进行个性化组合,让急救包真正发挥作用。

用品类:各种尺码的纱布及消毒纱垫、棉花、碘伏或酒精、绷带、创可贴、医用不锈钢剪刀、医用手套、胶带、体温计,血压仪,血糖仪、个人信息卡、急救箱使用手册…

药物类:感冒药,止痛和退烧药,抗组织胺药物用于敏感症状,烫火膏,止晕、止呕、止咳药物,中和胃酸药物,消肿止痛药(云南白药气雾剂,红花油等),尽量选择非处方药。如家中有冠心病患者,应常备硝酸甘油…

⑤ 高危人群要有防备意识

对于自身的已知疾病,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

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一旦脑卒中,别在家自行用药,要二话不说打120。脑卒中时间大于一切,如果能在1-2小时内溶栓,康复效果将大大提高。

有糖尿病的人:低血糖导致的晕厥多发,此时如果给予糖水、食物,很快病情就能迅速好转。

有哮喘的人:突发哮喘病,呼吸困难,千万不能把他背到医院抢救,应该让他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姿势,保持呼吸道通畅。待病情稳定后,用担架或靠背椅送往医院。

看完文章的你,现在知道在急救车到来前,能做些什么事情了吗?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贾大成新书《急救,比医生快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PR):为了不应逝去的生命
【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急救教程】——美女示范Super Sexy CPR
掌握心肺复苏C-A-B,猝死退退退!| 心肺复苏周2022
中国心肺复苏周2022|超详细心肺复苏急救要领,关键时刻能救命!
2018世界心脏日 | 掌握拯救生命的关键—心肺复苏 附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技能学习倡议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