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早灌输知识适得其反

大家都知道“揠苗助长”是不好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断督促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其中原因大概是他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过早地开始学习知识能带来什么样的的危害。

英国洛翰普顿大学(Roehampton University )的豪斯教授(Dr Richard House)曾说过,不应让六岁以下的孩子接受正式学习。2012年的时候,他编辑出版了一本书叫《Too Much Too Soon》,其中收集了许多世界各地儿童教育家、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家长的研究,他们认为人们对于认知发展太过重视,从而付上的代价是不值得的,这是人们在教育上所犯的错误。

学者的研究一般人也许不易了解,但如果只是说,“不要太早,太早不好”的话,又都太抽象,所以不如从一些从事教学的老师和校长们的一线经验来谈谈,也许能让家长们更加明白,太早灌输知识为什么不好。

有位学校的校长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用两道数学题来测试两组最普通的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组学生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另一组学生是五六年级的。测试内容只是四则运算,老师给出四个数字,学生要运用加减乘除的方式,得出老师要求的答案。题目分两道,第一道是给出2、3、3、6四个数字,要求得到答案是24;第二道题是给出2、2、3、10四个数字,也要求得出答案24。大家也可以试试解这两道题,借机了解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

测试结果非常有趣,低年级组别的学生在解答两道题目时所用时间差不多,就是说假如解答第一道题需要十分钟,那么解答第二道题的时候,也差不多是用十分钟的时间。但是高年级组别就不同,他们在解答第二道题的时候,通常要花比解第一题时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假如他们解第一题时用了二至五分钟,那么解第二题却需要十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高年级的学生说,第二题比第一题难。但是为什么在解这两道题目时,低年级组别用了相近的时间,高年级组别却会有明显的时长差距呢?

看这两道题的答案就会明白了。第一题的答案是(6-2)× (3 3)= 4×6 = 24;第二题的答案是2× (10 3)-2 =26-2= 24。很明显,第一题用的是找因数的办法,而第二题就不是。

这位校长的解释是,高年级学生早已经将乘法表背的滚瓜烂熟了,运用的也出神入化,看到24这个数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是从找24的因数入手,他们的思维要跳出这个因数的桎梏是需要时间的。反而低年级学生并没有将乘数表烂熟于心,所以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四则运算。也正是因为对乘数表不够烂熟,所以两道题的难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样的,两道题花差不多的时间完全是合理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固有的知识有时候反而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发展。不知道看到这里,是否还有家长坚持要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背熟乘法表呢?

语文方面,现在的孩子们在成人社会的逼迫下早早地就开始认字。但是可惜,在进入小学之后,学前识字量的差距很快就被抹平了。

教小学低年级的老师说,一年级时学生识字方面的差距显著,有的孩子识字非常多,有的就很少。但是到过完第一个学期之后,以及到升上二年级,就几乎没有差距了。所以幼年时期,牺牲了大量游戏和探索世界的时间换来的所谓“早慧”往往是不值得的。

还有一个身边的例子,许多小朋友们在未入幼稚园之前,早已经认识了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但有一个小朋友不同,虽然他三岁才开始学习认识英文字母,但一年后,他不但拉平了与同学的差距,在英语运用和阅读能力方面还远远地超越了他的同学们。说句玩笑话,这也许就是“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此外,许多家长也有“惨痛”的经历,他们教孩子三岁就开始背唐诗,到了小学的时候,因为之前被迫背诵的不愉快经历使他们对唐诗很快丧失了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的兴趣。有位妈妈说,如果可以再来一次,不会让孩子太早开始正式学习,可惜时光无法倒流。

创意或者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能力。过早地灌输知识只会将孩子们的思维早早地就固化了。知识只有慢慢地、循序渐进地习得,才对我们的思维成长有帮助,我们才有可能在习得的知识之上建构进一步的分析和开创能力。

“凡事有定期,万物有定时”,“播种有时,收获有时”……不如因应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给予养分吧,揠苗助长不但无法让人赢在人生的终点,恐怕就连在起跑线上也无法赢。

最后补充一点,有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会特别聪慧,愿意更快更早地开始正式学习,那么也就不要人为地阻滞孩子在学习上发展。对于主动要求学习的孩子,也要给与足够的机会让他去尝试挑战自己。有的孩子因为老师讲的早就会了而在课堂上不安分,此时老师就需要就同一主题给予他更深更广的学习任务,在实践中,如何在同一课堂中照顧不同学习差异的孩子在香港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高年级轻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折腾低年级孩子?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67-70)
1-6年级好习惯养成攻略(家校共育版)
如何学好科学课
小学生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