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移民感悟:蒙特利尔今昔|生活
www.canadameet.cn:

蒙特利尔( Montréal)地名的由来,是源于「皇家山」(mont-royal)的法语相似发音。皇家山位于蒙特利尔岛的中央,如以山为轴,山的南边就是蒙特利尔的市中心,再往南的话,就是旧市区和港口了。

皇家山和蒙特利尔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是他们最重要的休闲之处。也正是这种将皇家山作为地标的习惯方式,使得蒙特利尔的市区地图将皇家山放在了地图的最上方,而不是将其置于在正北方。这对于习惯了以指南针做为地标依据的人来说最初往往会有点晕头转向。

从我住的圣凯斯琳大街东行,经过伊顿中心和舍布鲁克街,然后从麦吉尔大学旁的小路绕行而上可直往皇家山。沿途的路标尽管很清楚,但我还是走了一些冤枉路。好在是上山的路有很多,我反倒又走了一些捷径。山路虽说有点曲折,但路面却很平坦,也许是这里的冬季时间较长,为了便于防滑除冰,上山的路面几乎全都是用碎石子所铺设的。起初由水泥路转入而行还非常的不习惯,甚至会心存疑惑而哀声叹气;名山崎路、徒有虚名!可留心一看,路两边的排水渠道竟如同是铜墙铁壁,依路而筑的护坡层也是坚如磐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来人家更注重实效。

哗哗做响的碎石子伴着我的步履流星般的溅起而又落下,看着一栋栋建筑由仰视而变为俯瞰,一种攀越后的兴奋竟让我有点感怀;依山傍水的城市在我的印记中可谓是风毛麟角。北京有西山,但缺水的呼应。上海有浦江,但又缺山的依托。屈指可数的好像只是桂林山水的秀色以及杭州城内三潭印月与南屏晚钟的烟波。

乎然想起了广州城中的白云山。这座居于城市中央,俯览珠江如锻带,环视四方风乍起的山岭却被广州人视为了祈福呈祥的风水宝地。在岭南文化中,对风水是很讲究的。依山为福、面水为财巳在人们的意识中根深积固。香港半山李嘉诚、霍英东的巨贾豪宅,其布局朝向无不如此。在广州,我曾多次浏览白云山。也许是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缘喻。每次上山都令人神清气爽,乐而忘返。从山与水的距离以及山在城中的位置而言、皇家山与白云山竟如天缘之合而神似奇同。在攀爬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一种故地而重游的感觉,只是两地的距离实在是天壤之别,我唯有反复地提醒自己别张冠李戴而顾此失彼。

一阵急速的口哨声让我如梦初醒。抬头一看,横冲直下的山地自行车迎面向我驶来,我赶忙侧身躲避。只见一个个装备精良, 体魄健美的身影风驰电掣般顺坡而下,像是灵动的霓影将白杨和松柏映衫得格外苍劲,也将皇家山的青翠点缀得更有生气。而我就像是做了一回环法自行车赛的冒险看客。即目而望,他们巳成为了这座城市中动感的前景。原野、河水、楼宇、山林;瞬然间仿佛也添筑了一抹激越的活力。

沿阶绕梁、穿林跨石,一处岔口出现在了我的前方。循此急驶,弯弯曲曲的木梯像是登极的天阶让我仰而兴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仔细地看了看脚下的木板,深色的木质在栉风沐雨的磨沥中巳被风化。践踏而过的足迹虽巳荡然无存,但它所承受过的重负并没有压力下的扭曲甚至变形,反倒是多了几许不屈不挠的韧性。这让我想起了当地法裔人的个性。

虽说早在1642年法国人迈松纳夫就在此开创了蒙城的历史并建立了玛丽城。可好景不长,此后不久,城市的支配权就落到了英国人的手中。也许正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整个的魁北克地区英、法两大民族的矛盾积怨甚深。英国人刚开始统治加拿大的时期,所推行的是一系列的“英国化”政策,即盎格鲁——撒克逊化政策。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同化政策,它企图促使英国的传统政治制度、法律、语言和宗教信仰扎根于异地,并力图同化法裔人。此间,居住在安大略和马尼托巴省的法裔人被规定不能用法语去教学,而居住在魁北克省的英裔人却能用英语教学。这就同原有的法兰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法裔人虽然只占加拿大全国总人口的28.7% ,但“英国化”的政策却遭到了法裔人特别是魁北克人的极力抵制,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向当局提出要求。当时英国人在加拿大刚刚打败法国人,而南边的13个英属殖民地却在闹独立。因此,英国人十分担心不甘忍受其统治的法裔人与南边结成联盟,这就促使了1774年英法合签的《魁北克法案》。

这条法案明确了法裔人据此可以使用法语,并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以及天主教的信仰,同时,法国民法在魁北克地区继续有效。这一政策的变化实质上是将盎格鲁一元化的专制转为了盎格鲁、法兰西二元文化主义的结合,英国人在后来的民族问2011加拿大移民政策题上常以此来强调这种以二元文化为主导的民族融入政策。

加拿大联邦政府所实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其基础是在双语二元文化主义之上的政策扩展。早在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公布了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系列政策,内容包括:帮助各文化集团保留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克服文化障碍,全面参与加拿大社会;在国家利益下,促进文化交流;进行官方语言训练。

1988年,加拿大又颁布了《多元文化法》,将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做了新的补充和说明,使之更全面、更系统,主要内容有:促进了解多元文化主义反映的加拿大社会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情况,并承认加拿大社会所有成员有权自由保护和享受其文化传统;促进不同出身的个人和社区全面地公正地参与加拿大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帮助他们消除在参与这些活动中的任何障碍;在加强加拿大官方语言的地位和使用时,保护和提高英语、法语之外其他语言的使用。虽然政策和法律上已经规定英语、法语同为官方语言,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人口、政治和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原因,法语实际上是处于在了一个不平等的地位。

由于政治、经济权力主要还是掌握在英裔人手中,法语在加拿大并未享受到同等的地位,同时,真正能够熟练地使用英法双语的人也并不多。因为社会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加拿大全国,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中7% 的人操双语,以法语为母语的人口中46.2% 的人操双语,在魁北克这两个数字分别是44.9% 、3.7% ,在其他地区分别是4.4%、88.8% 。居住在魁北克的多数英裔人可以忽视法语,而居住在其它省份的绝大多数法裔人都不能忽视英语。

掌握英法双语的人主要集中在联邦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分布在几个大城市和魁北克省、安大略省交界的双语区,其他地方则很少。由于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在语言、法律、宗教、教育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的鸿沟,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一些地区的英裔居民对使用法语很有意见。而一些法裔居民的民族情绪也很强烈,他们总担心最终会被英格兰人所同化。如在英裔居民占多数的安大略省就曾出现过因反对边区的法裔学校实行法语教学而引起的民族冲突。在法裔居民中特别是法裔人占大多数的魁北克省,也总是一直蕴藏着一股民族主义情绪,几乎每过二三十年,矛盾便激化成不同程度的冲突,随后又渐趋缓和。

据说,魁北克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20世纪60年代有明显的增长,并导致过反对征兵的动乱。不少人号召魁北克应脱离联邦,彻底摆脱英裔人的统治。面对魁北克法裔社会寻求独立的动向,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63年曾专门成立了一个“两种语言二元文化皇家委员会”,旨在促使加拿大成为使用两种语言、发展二元文化的统一国家。

但是,魁北克的民族主义情绪并未因此而减弱。魁北克问题的严重性,使加拿大联邦政府深有所悟,试图以英格兰文化同化法裔民族及其他民族是行不通的,以“加拿大化”或“熔炉化”的政策协调民族关系同样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由多民族移民所组成的庞大社会,加国联邦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又推行了一些新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虽然大部分魁北克人对该政策表示理解,但是那些一向主张魁北克独立的各派政治力量却很反感,他们反对联邦政府把魁北克作为一个并列的行政省,并要求获得加拿大国家奠基民族的资格。1970年,“魁北克解放阵线”通过电台、电视台煽动通过武力手段解决魁北克问题,由此暴力活动四起,魁北克陷入于混乱中。随后联邦政府断然采取强硬措施,调集联邦军队包围蒙特利尔,才平息了事态。

1976年6月,魁北克英裔飞行员、导航员又举行了大罢工,要求空中取消使用法语,这一行为很快就得到加拿其它各省的支持。魁北克法裔人被英裔人抵制法语的情绪所激怒,要求脱离联邦而独立的情绪再次被激烈化。11月,主张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人党在选举中获胜,夺得了魁北克省的政权,第二年他们颁布了《101法案》,规定法语是魁北克省惟一的官方语言,儿童都必须进法语学校学习,商务活动也必须使用法语。此法案遭到了英裔人的抵制,后来被迫废止。也正是因为这个规定,大批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裔商务人员离开了蒙特利尔,致使该市人口大减,从而将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桂冠拱手让给了多伦多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在魁省执政的魁北克人党提出了魁北克要实现政治上的独立、而经济上则与加拿大其它的地方保持共同市场的联系,即“主权-联系”的主张。1980年5月,魁北克全省就是否脱离加拿大而独立的问题举行了全民投票,但赞成者只有 40% ,因此,独立半途而废。未能脱离联邦。对于魁北克的地位问题,多方意见不一。1984年到1992年,马尔罗尼所领导的联邦政府一直努力对宪法加以修正,并赋予魁北克更多的特权。但是一些联邦省份认为,承认魁北克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就是对魁北克过于纵容,也更会致使其闹分裂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他们多次地投资移民2011否决了宪法修正案,这就为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进一步发展和魁北克问题的解决蒙上了阴影。

1995年10月,魁北克再次举行了全民公决,结果以49.4% 的人赞成独立,50.6% 的微弱多数赞成滞留联邦险获成功。1998年8月,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了最高法院所作出的裁决,宣布魁省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从而为魁独设置了法律上的限制。不管独立是否可行,然而,几百年来法国移民的风骨气质与文化秉性并没有因此而被异族所同化,他们始终不渝地在坚守着自己的主张与民族的权力,并弘杨和传承着本民族的精髓。据说,蒙特利尔的法裔族群并不喜欢别人加于他们这座城市‘北美巴黎”的称誉。在并未放弃主张魁省分离独立的今天,他们仍在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独自发展的模式。

一步三叹,不知不觉的就巳踏上了攀爬的尽头。告别木梯,前面竟然是繁花似锦。原来我巳来到了皇家山顶。一个宽阔的平台又像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游人如梭,摩肩接踵,一对情侣尤其惹人注目,她们携手相依,缓缓前行,就像是T型台上的模特,默契中踩着猫步,行进间变换着造型。男士的衣着很休闲,咖啡色的直统裤搭配着浅黄色的T恤衫显得很得体,女士足蹬戍质的半高皮鞋。无袖的细花短衫配着几乎是与上衣平齐的超短裙在细颈飘逸而下的轻纱中将身型凸现得异常妩媚而又娇艳,令人垂诞欲滴而刮目相看。她们走到平台边缘的护栏处,一会信手指点、一会打情骂悄、一会相拥而吻。她们为蒙城的暮色平添了一许百看不厌的风景。

广场上的平台其实就是一个观景台。由于山是居于城中,所以视野和角度都非常的好。朝南的正方无垠沃野就是美国。这里距美国边界仅有五十公里,距首都渥太华为150公里,而离魁北克的首府魁北克城则有200公里。

纵横俯瞰,整个城市坐落于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的汇流之处。从地理环境上看,蒙特利尔市区就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全市占地约499平方公里,包含了29个行政区、镇。据2001年统计的数字,蒙特利尔地区的人口总数为3,511,800,这个数字包括了南岸Longueuil和北边的Laval两市人口。市区人口则为一百六十万。它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全北美的第十四大城市。

作为全国最大的河港和金融、商业、工业中心,蒙城的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同时它也是加拿大的第一大高科技中心,在航空,生命科学,通讯,医药,多媒体,电子商务,运输,仓储等方面均居世界前位。由于加拿大的小麦出口居世界第一、因此,蒙城又是世界著名的小麦输出港,仅现代化的港口数量就达140个之多。同时,全国最大的蒙特利尔皇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总部和股票交易所也设在这里。著名的加航、国铁其总部也都设在这里。这里还有四所著名的学府;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肯康迪亚大学和魁北克大学蒙城学院。据说,整个魁北克省拥有学位的人数比例在北美洲中最高。而蒙特利尔每百人中拥有学生的数量是居世界第一,这里也是近两年中国留学生申请入学最多的北美城市。让人倍感亲切的是;著名的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所工作过的皇家医院也在这里,在白求恩广场上,人们还可以看到矗立在那里的由我国赠送给加拿大的汉白玉白求恩雕像。

由于蒙特利尔是一座漂浮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岛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人们过去曾常会把圣劳伦斯河误作为大海的一个海湾。

蒙特利尔也是一座地形富于变化的城市,从立体的角度去看,城市是由市区的平地部和以皇家山为中心的山地部、以及地下街纵横的地下部等3部分构成的。而在市区部又可以划分为现代商业区和历史老城区。在商业区内,又以圣劳朗街为界,东面是法语系和一些少数民族系为主的社魁北克技术移民中介区。东部的旧市区是该城的发祥地,圣劳伦斯河的港口也就是它的起源,那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19世纪风格的建筑和街道,街道均以法文命名,建筑风格则渗溢着堡垒古城的遗风,那里还有古老的教堂和广场、小巧的古玩店、庄重朴实的石砌大楼和众多的喷泉剧院。而西面则是以英语系文化为主流的社区。

市中心是被地铁绿线及桔线所包围而形成的一个长方形区域。其中大部分的商业大厦、购物商场和四季无阻的「地下城市」(Underground city)也都分布在这片区域。让人引以为豪的是在典雅、庄严、凝重、且具有着欧陆建筑风格的(PlaceVillMarie)维尔玛瑞广场上,雄伟地耸立着一座被号称为国际建筑界现代主义泰斗----美籍华人贝聿铭为之创作、设计的48层十字形大楼。它奢华却不失雅致,时髦而不失稳重,将建筑艺术巧妙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蒙城的地标性建筑。

从城市的结构布局来看,西部均以新市区和较为豪华的现代建筑为主,其中以多米尔广场为主,集中了全市商业、金融、行政、文教和娱乐场所。圣凯瑟琳大道一带也是商业中心,这里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商场。多切斯特大街则以高层建筑著称。而舍布鲁克街也享有蒙特利尔的“第五街”之美誉,那里有许多精巧的小商店,专售名贵的物品。

地下城也是举世闻名。商店、餐馆、旅馆、影剧院、银行等服务设施都很齐全,有玛丽大厦、博纳文图赫等6大中心,每个中心均为庞大的建筑群所聚,各中心之间均有地铁相连。由于东与西气氛的截然不同,因此,无论去到哪里,其各自的特点都会很鲜明。就住民的比例而言, 3/2是法裔的加拿大人, 因此,在市区到处都能听到、看到法语。同时长期对这有着政治、经济支配权的英国势力也较为强大,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说或许巳有点平分秋色了。此外,再加上八十多个民族的移民所带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使得蒙特利尔更具有了马赛克式的独特情调。

登山观景、纵览蒙城,傍晚往往是最显其神采的。从山顶眺望,全城仿佛是沉浸在灯的海洋中。流金溢彩、霓影千虹,到处都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把一座座建筑物映衬得格外绚丽,犹如是格林童话中的宫殿布景,令人目迷神眩、顾盼流连于一种浪漫的情怀中。

瞭望台的后面有一个旅行驿站,继续沿着斜坡而上,会发现这里在超过山顶高度(232米)的地方,建了一个高30米的铁制十字架。据说这是三百多年前法国人刚开始来这定居的时候,有两个虔诚的信徒在此竖起了这个巨大的十字架,目的是想以此来祈求上帝保佑这块土地以免遭受洪水的侵袭。为了尊崇这种神圣,蒙城市政府特别规定,市内所有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得超过山顶的高度。夜间,山上的十字架会在灯光的映照下闪耀出幽幽的白光,显得格外的醒目,远在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当地的住民都把这看作是一座圣山,人们到此也常会来瞻仰这座神秘而圣洁的十字架。

皇家山如今已成为了蒙城文化娱乐的中心,由于它同时也是蒙城最大的公园,人们都喜欢来这里寻欢做乐,尽享悠然。在皇家山的西侧还有一个宽阔的海狸湖(Lac aux Castors)。冬季人们在此越野、滑冰。夏季人们在此聚会、憩息和进行各种户外运动,每逢傍晚或周末,这里也常会举行一些戏剧表演和音乐会。

说到玩乐,蒙城的旅游观光业是非常发达的:它业巳成为了本地的几大重要产业之一。据统计;1998由其创造了57771个就业机会,其工资收入达12亿4千多万加元,并上缴联邦税款3亿7千万加元、省税款3亿8千万加元、地方税款1亿1千多万加元。1996年的旅游人数约为991万人,1997年约为1023万人,而到1998年已经上升到1128万人了。游客人数的连年翻番,巳呈现出了明显的递进式上升趋势。由此可见,蒙城巳是一座人气鼎盛的国际性城市,正是这个特点,蒙城目前巳成为了全球的第二大非首都领事城,岛上设有90多个领事馆和70多个国际组织。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院的总部就设在Decelles街Hautes tudes Commerciales的一幢老式的建筑内。据悉,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五个下属组织将总部设在了蒙特利尔。(加拿大联邦政府和魁省政府将分别向这个统计研究院投资六百六十万和三百三十万,以帮助这些机构的发展,而该研究所也将通过向各国提供服务而获取微利。)

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著名的国际公约是在此鉴定的。一个是1987年由美国和联合国许多成员签署的关于停止生产CFC的国际公约,即---《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有意思的是这个议定书是于1999年12月3日的北京修正案才获通过的。其中较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订法,要在2010年停止使用各种受控物质。其背景原因是1973年,美国化学家马里奥·莫利纳首次提出氟里昂对臭氧层有影响。由于氟里昂是一种CFC,在冰箱和空调器中已经做了20多年的制冷剂。但是当时没有学者测试臭氧层的厚度,也没有多少对臭氧层的研究,各国政府并此事并未在意。对臭氧层的破坏是在做南极研究时才逐步被发现的。最著名的是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在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的大小达到了历史最大值,由此震惊了科学界和政界。这也是一项环保性的重大举措。随着中国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1986年至1994年中国的ODS使用量以年平均关于12%的速度增长。1995年底发达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ODS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ODS使用和生产国。到1996年底中国的ODS产量达到85,500公吨,使用量约为91,000公吨。到2004年底,ODS产量降到52,000公吨以下,使用量降到53,000公吨。

有一个对中国独具意味的公约就是05年的7月31日,由国际民航组织1999年主持签定的《蒙特利尔公约》将在中国正式生效。国际航空旅客伤亡赔偿限额在航空公司免责的情况下将提升至约1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9万元)。而目前国内航空旅客的伤亡赔偿限额仅为7万元人民币,内外标准的强烈反差使中国民航的相关法规面临着重大的调整。《蒙特利尔公约》又称《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是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1999年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以取代适用70多年的《华沙公约》,目前已有61个国家和欧共体加入。新的《蒙特利尔公约》对国际航空运输中的承运人赔偿制度作出了重大修改。旅客伤亡时,不论承运人是否有责任,只要损失不是索赔人一方或者第三人造成的,承运人的赔偿限额增加到10万特别提款权(按照公约签署当日的货币换算标准,约13.5万美元)。而此前,旅客伤亡的赔偿限额为7.5万美加拿大技术移民申请元。当旅客伤亡是由承运人责任造成时,旅客还可以要求得到超过10万特别提款权的赔偿。10万特别提款权只是一个限额,实际损失低于10万特别提款权的,根据旅客遭受到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另外,对于航班延误造成损失的,每名旅客赔偿限额为4150特别提款权(约5000美元)。行李赔偿方面,则不再按照重量计算损失,每名旅客以1000特别提款权(约1350美元)为限。新公约在举证责任上更加倾向于保护旅客,航空公司须承担严格的举证责任,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实际上,国内民航法规对旅客伤亡赔偿限额已经十多年未作调整。根据一九九三年《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赔偿限额是7万元。在大连空难、包头空难的理赔过程中,这一理赔标准已经广受争议,法律专家纷纷呼吁根据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变化提升理赔限额。而航空公司在具体操作中,也突破了7万元的上限,如大连空难每名旅客的赔偿额达到20万元,包头空难赔偿额也达到21.1万元。《蒙特利尔公约》的生效使国际国内旅客赔偿的双重标准问题再度成为焦点。这个公约在我国生效后,中国航空公司在国际运输中,如果发生旅客伤亡,航空公司的赔偿限额将增加到10万特别提款权,约合13.5万美元,赔偿限额大大提高。此外,公约还规定行李赔偿不再按照重量计算损失,每位旅客可获得的最高赔偿限额为1000特别提款权,约合1360美元。巳有国内的民航呼吁,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包括大部分小国、穷国)的国内伤亡赔偿限额都在2万美元以上,我国应修改相关法律,适度提高国内航空旅客运输的赔偿,使其逐渐接近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赔偿。

俯瞰蒙城,我较为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整个城市的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这亇概念最初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一些发达的国家,城市中心区的制造业开始外迁,而同时商务办公活动却不断地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这就要求一些大城市在旧有的商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商务中心区,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德方斯,东京的新宿,香港的中环等等,它们都是国际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商务中心区。

蒙特利尔CBD的发展是在20世纪的后期,由于它较为注重以人为本和整体规划;CBD向东部和南部同时扩展,由此限制了在核心区去兴建更多的高层建筑;使得城市的发展中保留了具有独特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街区;同时,规划方案也充分地考虑了每个区域的特征,经过不断努力和长期发展,使得蒙城所有的街区都能融合在整个地区的规划之中。由于我的很多挚友都在北京的CBD地带购房置业、在其影响下,我对此也有点蠢蠢欲动,房子看了不少、但唯一给我留下的却是CBD的理念。记得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在朝阳门至建国门,东二环至东三环一带,规划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1998年,北京规划局在《北京市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又将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范围确定为朝阳区内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起通惠河、北至朝阳路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

2000年6月,第76次的市政府专题会议再次决定,将商务中心区建设纳入北京市“十五”计划。 2000年8月,北京政府的第82次市长办公会又专此决定全面加快北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并成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随后在北京开幕的第一届北京朝阳国际商务节上,将CBD这张'名片'象品牌一样正式隆重推出。可此可见,政府这回可是认真的,由此有人预言,以国际形象出现的北京CBD将为首都经济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它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而且还将把中国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浪潮中。这种新八股的‘‘上纲上线”虽说有点虚张声势,但该地区的房价确实巳是待价而估了。

蒙城的CBD,是位于岛上的中南部,东西长约4.375公里,南北宽为2公里,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以上,其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论发展的话,二战后的三十年代,是蒙特利尔的第一个发展高峰。第二个高峰是1967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极大的促进了CBD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蒙特利尔CBD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了。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主要是指集中大量的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更准确的说,商务中心区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也许正因如此,目前巳有许多的国际企业都将这里作为研究与发展的中心。同时,由于加拿大是处在世界最富裕的市场中,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让加拿大的企业得到了无可比拟的便利。充裕的原料、廉价的能源、低廉的商业楼宇、先进高效的基础设施、政府的宽容和为支援中小企业、技术与研究开发计划制定的优惠政策,使得这里成为了世界上一块非常难得的理想投资之地。

有意思的是,购物也是蒙特利尔的特色之一。圣凯瑟琳街(Ste. Catherine Street)、圣劳伦斯街(St. Lawrence Street)、圣丹尼街(St. Denis Street)都是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商业区。前不久,世界著名的墨赛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公布了关于本年度世界城市生活费用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将美国纽约的生活费用指数100作为对比参数,然后依此来对应加拿大的几大城市中,多伦多的指数为76.2,温哥华74.3,卡加利72.5,蒙特利尔70.7,渥太华66.4。这就意味着,蒙城的生活成本,只有纽约的四分之三。同时,在世界城市生活品质的排名表中,所有加拿大的五个城市都排在了前20名内。据分析家认为,加拿大的生活品质多年来始终名列前茅,主要得益于稳定的政局,完备的基础设施,较低的犯罪率,充分的个人自由和完善的健保制度等。

有趣的是,世界上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城市,仍首推东京,紧接其后的还是日本的大阪。其它生活成本较高的亚洲城市,还有南韩的首尔、香港和咱们的北京,在排名表上分别居于第5、第9和第11位。如果按此核算,也就是说在东京,一套两卧室的公寓住房的月租费为7179美元,蒙特利尔只需要约2000美元。喝一杯咖啡,在东京要付4.02美元,这里只需2.00美元。一顿汉堡包快餐的价格,在东京是6.32美元,这里则为4.00美元。此外,在前20名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中,最多的还有欧洲的城市,最贵的城市是排名第三的伦敦,其后是莫斯科第4,日内瓦第6,苏黎世第7,哥本哈根第8,奥斯陆第10,米兰第11。由此看来蒙城不愧是一个工作、创业与生活的福祉宝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拿大是英语国家,蒙特利尔市为何讲法语?地图帝
加拿大六次迁都,渥太华最终凭什么当选?
“我永志不忘”——魁北克的象征
第一大省魁北克:如果加拿大敢跟英美瞎混,我就敢从加拿大独立
加拿大人应该知道的101件加拿大事儿(三)
精选一组关于加拿大的趣知识;魁北克是世界上最大的法裔聚居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