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孟浩:郑板桥为何弃石涛而选择八大山人?
在郑板桥33岁那一年,他离开了北京驻足扬州,那时扬州已经聚集了大批成名的书画家,而此时的郑板桥还是个无多大名气的人,尽管他很有文采,能写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但人们似乎并不看好他。
面对现实,郑板桥对自己进行了重新审视。他画竹来自日光月影,来自大自然给他的启发,与后来的艺术成就相比,甚至谈不上入室,算是初学吧。
郑板桥兰竹图
在今天看来,郑板桥当初选择石涛作为师法对象是极其正确的。他学习石涛也是从竭力模仿入手,后来发现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学七抛三”的学习法则。
就是不“学七”就不能继承传统,不“抛三”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由此感悟后,他选择了八大山人。
为什么?
郑板桥分析,石涛精于绘画,题材涉猎很多,兰竹不是主要绘画对象。石涛有好几个别号,如苦瓜和尚、大涤子等等,而八大只有八大,无二名。所以说,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扬州。
郑板桥清醒的认识到,在绘画题材上,贵在“专”;在笔墨风格上贵在“减”;在名号上只用“板桥”。他的结论是:
“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
之后,郑板桥践行了这一结论,一生只画兰竹石。
纵观当代艺术家,有如此般清醒者甚少。放在今天来说,这个结论仍然可行,贵在“真干”。
我喜欢画兰,该题材在书画圈里定义为最难画的,很多艺术家都绕道而行,但在学习中国画中,这一课题最关键,因为中国画最终还是落在线条上。
画兰对基本功要求很严格,尤其是书法造诣上,这点对自己来说不见得是坏事,画的人少就不会像画牡丹那样俗,留给自己的空间就大。
半世竹子,一生兰。画一辈子兰肯定就比一辈子什么都画的人有成绩。
我想,这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心思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成就。

刘孟浩
2020年6月13日写于兰清阁灯下

兰清阁——www.liumenghao.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汤立 | 从容典雅者高贵 ——我爱八大山人
我国古代诗人,扬州八怪,苦瓜和尚画语录
两位寄寺为生的僧人,为何经常书信往来
石涛曾致信八大求一尺阔小幅
石涛'伪作'数量大流传广 学者:不辨真伪其他都是空谈
[不妨一阅]清前期绘画中的敏感文化因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