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什么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

心理治疗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症状的消除,而是使来访者重新发现并体认自己的存在。

——罗洛.梅



昨晚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叫乔任梁的明星死了,死因很可能是抑郁症。


我一直不愿意追着新闻写文,想保持自己的节奏。但今天的话题特别想写点什么,用这个表达我对生命提前陨落的遗憾,也希望活着的人活得更有品质。



1用自我憎恨的方式生活,抑郁有什么奇怪的呢?


“由于认为自己“应该”做到许多事情,我不停地指责自己、命令自己、要求自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                                                                            ——阮胤华


早上看到一个公众号推送,有个标题是《我是怎样每天睡三小时还精神饱满》。推送理由是:满满的正能量。


这年头正能量这词已经被用烂了,什么都追求正能量。男人要坚强勇敢抗挫折,女人要独立坚韧有自信,《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做到了以下几点你就……》,每天不断的有公众号抛出这样的所谓励志的价值观,让你羡慕嫉妒恨。


更严重的后果,这个恨里不仅恨对方做得那么好,更可怕的是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做不到。


这个快餐式的社会提倡的是社会解放,但社会文化给每个人套上了另一幅枷锁,要高精尖不要矮矬穷,它提供了一套标准,指引着你拎着自己往前走。


当你认同了社会赋予的这样的标准,不断用比较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很棒”、“很完美”。做不到的时候就用最难听的话来骂自己“太失败了!”、“你配活着吗?”


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社会标准和思维方式,抑郁会来,还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吗?



2愤怒不表达,就会向内攻击自己


曾经和一个女生聊天,说起来妈妈的事,我都忘记我说的什么了,然后她厉声来了句:“你怎么能这样说你妈?”


我瞬间错愕了,然后还有些羞愧,觉得她说得好对啊!自己简直是不孝子女,以至于有段时间都不敢说任何吐槽家人的事。


后来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难道就因为是我妈,我就不能有任何不满或愤怒吗?长辈总是伟大正确的,即使做的不合适也是“为你好”。这种言论多么熟悉!


我如果真的接了那个女生的话,那我和妈妈就都成了神,她是伟大正确,我是足够包容。


我不要神,我只要做一个活生生的人。


更何况,即使我不说,我的潜意识也会知道,潜意识的愤怒是不会因为她是我妈就遮掩住的。




有个朋友就被这样的愤怒卡住了。


她说被医院检测是重度抑郁症,她说每天睡觉时最盼望的事就是第二天不再醒来。


随着我们的倾听深入,我看到她对自己的妈妈有很深的愤怒,但是不允许自己表达出来。


我们是多么善良的人,生怕我们的怒火会伤害对方,以至于让这怒火烧得自己生死不能。这股愤怒之火千回百转,转而攻击自身。


我鼓励她对着我表达对妈妈的愤怒,她表达愤怒很难,但后来终于表达出来,当她吼着把那些想对妈妈说的话说出来后,深深地痛哭。


每个来到世界的婴孩,都睁大眼睛渴望着这世界的关怀。


这些愤怒背后,是她那颗渴望得到尊重、得到理解、得到支持、希望被看见的心,她渴望作为一个人的样子深深地被看见!


毕淑敏说:“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唯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当愤怒被表达,身上锁住的能量也被打开了!


事实上,这位朋友的生命状态确实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变化。



3抑郁源自认知受限的选择


人类学家厄尼斯特·贝克说,抑郁源于认知受限的选择。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将我们困住的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评判。


比如,“我这个人真糟糕。”这是一种静态的思维,这就是困住我们的东西。


在我带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会上,一次当我问到大家来之前有没有读书,一个朋友说自己,“我这个人太懒了!”


你看,我们总是这样评价自己,忘记了是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做出的评价。


我问她,“当你说自己太懒了的时候,你是观察到了什么吗?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她想了想说:“今天上午我在家里收拾,之后就坐着休息了。”


你看到这两点的区别了吗?


“我太懒了!”这样的话马上会让我们陷入对自己的评判和不满中,开始厌恶自己,想要改变但无力改变。


“今天上午我在家里收拾,之后就坐着休息了。”这样的还原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不是太懒(还做了家务),我们是需要休息了。


体会到这两种思维的差别,朋友的身体马上放松了下来,在那一刻她深深的理解了自己。


是的,她需要休息,而且她用实际行动支持了自己休息的需要,她在用这样的方式爱着自己。


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受,一旦你理解了自己,就把极大的允许和爱给了自己,生命的状态也会因此不同了!



4 像检查汽车警报那样去检视你抑郁的感受


相比抑郁症这种疾病而言,我更愿意相信抑郁是一种感受,是流动着的状态。


我们的生命是动态的,感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据说同一种感受,如果你看到它,它可能只能持续50秒。


那么当抑郁的感受来的时候,你需要做什么呢?


想象你正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忽然汽车里有警报响了,这时候你会做什么呢?你大概最可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找地方停车,然后检查车辆,看看是哪里出问题了。


情绪也是一样,当抑郁来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第一时间停下来,问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有没有被满足?


就是这样。


如果你此刻感到抑郁,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渴望什么?我需要什么?


抑郁是我们向内看的好机会。



5抑郁来临的时候,试着表达你的脆弱


我有一次情绪特别低落的时候,想到过死。


当时已经夜里11点多,老公孩子都睡了。我睡不着,觉得活着没任何想望,恨不得马上去死。


很庆幸,那一刻我看到了自己的抑郁。


我决定和那个抑郁待着,感觉它。那一刻,我体会到自己特别孤单,特别需要陪伴。


我摇醒了睡梦中的老公,和他说,我特别孤单,此刻都不想活了,我想找你聊聊天,你陪我一会儿。


对于天蝎特性强烈的我来说,说出这段话真的是鼓足了勇气,但那时候,说出我的脆弱,真的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选择。


老公听了搂过我,虽然我们白天刚刚吵了一架,但他给予了我那一刻最需要的陪伴和支持。


聊的什么我忘记了,只记得聊到后来我已经完全不想死了。


也因为脆弱的表达,那晚上我们有了深入地交流,彼此的爱意也加深了。


《如何在爱中修行》的作者芭芭拉·安吉丽思讲过一个参加讲座学员的案例,那个当了多年警察的硬汉流着泪对妻子说:“我想让你也爱上我软弱的一面。”


当我们把自己脆弱的一面暴露出来时,就完整地呈现了我们自己。完整地自己被看到,被爱,这是我们可能从抑郁中走出来的捷径。



6抑郁满足了你的重要需要


《非暴力沟通》认为,不管人们做不做任何事情,都是在满足他的某个需要。如果你长时间的处于抑郁状态,那一定是抑郁满足了你的重要需要。


这个说法很可能会招来很多人骂,人家已经抑郁得够难受的了,你还在这里说抑郁是自找的,有没有点同情心!


貌似有个名人说过,我说什么不重要,真理是你要去验证。虽然这话难听,但你真的可以去探索一下,抑郁是不是在满足你的重要需要。


比如,如果你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转,身体可能在用抑郁的方式让你满足休息的需要。如果你心里有怨恨,抑郁可能是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满足你报复对方的需要。


可以问问自己,“我选择抑郁,是因为我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看看自己究竟在干什么。


很多时候,抑郁真的是一种选择,只要你想。




就是有那样的时候,我们的人生没办法按我们想象的方式展开,我们就是过不上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


这时候,承认这个事实,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我们内心的渴望,而不是去责怪自己、厌恶自己,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大的悲悯。


还有什么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暴力沟通》丨感情好不好,吵一架就知道
为了已经到来的高三,开读《非暴力沟通》
遇见:思维导图与《非暴力沟通》
047《非暴力沟通》
Snail《沟通这件小事儿》
【静心读书会】 重获生活的热情,分享会谈《非暴力沟通》第12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