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淮方部落里的“老大哥”徐国(淮南方域.原创)
    黄帝战胜炎帝后(我的一管之见,"炎帝"和"蚩尤"同属一人。见前文“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神话故事”),公有制的原始社会以黄帝为起始点,开始逐渐瓦解,私有制的阶级社会开始萌芽,当然,任何社会变革的标志划分都不可能一刀两断、干净利落。黄帝过后,经过千八百年吧?或许更长,人类在不断地社会实践和探索中,在诸多领域方面发生了一次大飞越,人们便以颛顼为代表记下了这段辉煌历史时期。这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不能像神话故事那样全归功于一个超人的部落酋长身上,这就是科学与文学的根本区别。古人有的说黄帝活了300岁或500岁,这就足以证明黄帝与颛顼中间的年代跨度很大,今天的人目前为止还没一个人能活到150岁呐,何况原始人,原始社会末期人能活到五十岁已经相当稀少了,他们的平均寿命基本上在30岁左右。民间传说秦朝时,人若活到六十岁还没死的话,就把他们放进山洞里活活饿死。这个传说在正史里不见记载,也经不起推敲,民间流传却很广,可能是造谣污蔑秦始皇的。
据《列子.汤问》记载,说南方“越国东有辄木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解)而食之,谓之宜男(以后能多生男孩)。其太父(祖父)死,负其太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处。’ ”这可能就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野蛮陋习。(唐朝柳宗元首先认为《列子》一书是魏晋人的伪托书,因为书中语言不是先秦语言,此言甚是,但说他完全是伪造,也不全对。)
    以次类推,又过了千八百年后就是帝嚳,几百年后传到尧(帝嚳传到尧地过程可能加快了速度——我们不要太拘泥)。尧可能直接禅位给舜,舜直接禅位给禹。但是《竹书纪年》里却是相反地记载:说是舜篡了尧位,把尧囚禁在平阳,使丹朱不能父子相见。(“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不过篡位说和禅让说都是凭辈辈口传记载的,两说都举不出铁证。黄帝、颛顼、帝嚳、尧、舜,史称“五帝”——也有不同的说法。黄帝上面有“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见《韩非子.五蠹》)。“三皇”太遥远了,一切史料和传说都是些零星片段,且十分混乱,根本梳理不清。
    那么黄帝在阪泉战胜蚩尤(炎帝)后,原淮方人部落联盟纷纷瓦解肯定是无疑的,据传说一部分溃逃到西部融合到后来的羌族里面去了;一部分跟江南的三苗族融合到一块了;剩下的也分解成主要两大部分:被中原华夏族称之为“淮夷”或“东夷”的,大概活动在今天的山东沂水、泰山(古称“岱山”)、枣庄和日照一带,只能是个大概,但估计不会有太大出入;另一部分被称谓“南淮夷”或“淮南夷”的,主要分部在淮河发源地从今天的河南省桐柏山起东到安徽淮南市、蚌埠、江苏徐州、泗洪、洪泽湖、连云港这一大片淮河区域。这一大区域里又分布着若干小部落,其中后来成为“徐国”的那个部落最强大,是他们的盟主——老大哥,估计如此吧。淮方一带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挺强大的,不然的话,蚩尤怎敢去跟黄帝争霸?沿江以及江南地区,在楚国崛起之前,还是十分荒蛮落后的,无力逐鹿中原。我们可以从一些出土铭文里看到一些端倪:
“王征南淮夷,伐角.....伐桐、遹。翏生从。”(见《翏生盨》铭文)
    “桐”可能是桐国,我认为离今天的桐柏山一带不远,有说“桐”通“冓”字,而“冓”、“角”都是见母韵部,属入声“屋”韵,所以“桐”就是“角”。(见李裕杓《西周时期淮夷名称考》)。绕这么大的弯子不说,关键可有“冓”和“角”通假过的实例?也有的说“桐”是指安徽省桐城一带,这扯得太没边了,大多数学者不认同这一说。依我说“桐国”就在桐柏山一带不是不可能的,人有时容易舍近求远,何况一些不见经传的小国和小地名,更容易被人忽视。1987年我去山东省烟台市时,那里许多人不知道“淮南市”这个地名在哪里?他们显得一头雾水,却知道“寿县”的大概地理位置。年纪大的人回忆说:民国时寄信地址常写:“淮南蚌埠......;淮南扬州......”,至于具体的“淮南市”地理位置真不清楚。过去又没有卫星地图,更容易犯“混”。如《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地处汉东不假,可是你无论从汉水东岸任何地方算起,方圆五百里之内,绝对不是徐国所在,所以我们不能太拘泥于史籍里的大概方位。再一个是“得孚金五十(钧)"的"孚"字,见
《伯(把左上角'十’字取掉,加'从’字)父簋》铭文释:隹王九月初吉庚午,王出自成周,南征,伐......(孳)......桐......(遹)。白(伯)父从王伐,(亲)执讯十夫,(馘)廿,得孚金五十(钧)......。'铭文见照片版《首阳»36
我认为是“浮”不是“俘”,“浮金”就是“恶wu金”专指铜铁而言。(《伯父簋》铭文)
    州来国都邑在今天的淮南市凤台县一带。2006年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出土文物上发现有“钟离”铭文。徐国都邑在今天江苏省泗洪县,泗洪县今天不属安徽省,黄帝战胜蚩尤后,只能杀一些首要分子,不可能把民也杀光的,他只能分封亲信们来这些部落国统治、教化并监管这里的民,让这些民世代为统治者们输贡纳赋。站在中原“华夏族”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些地区,当属于他们的“边”或“外”,蔑称为“夷”或“戎”,不在嫡系国范围,属于多发事件国,封到这里的管理者往往是那些失意的或其它战败降服的君长。他们时刻不放过任何一个反抗的机会。要“作乱”就必须实行大联合,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众多淮方国联合在一起共同“作乱”呢?原因不外乎这么几个:那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有着史上共同的失败遭遇;有共同的被压迫、被奴役的现实感觉;(譬如《诗经.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燬,父母孔迩。”大意是丈夫服朝廷劳役回来了,妻子感到久别重逢太难得了!最后四句是对酷政地控诉:王室酷政如燎如焚,隶民被奴役得如同变红的鲂鱼尾巴。因为民间传说鲂鱼劳累很了,尾巴就变红。无奈自我安慰一下吧,虽然酷政如燎如焚,比较那些远离父母的人来说,我能守在父母身边算是幸运的了。这是西周末年大概流行于汝水入淮口的古胡国民间歌曲,国邑在今天阜阳农机学校一带,虽是西周末年的事,我们从中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估计从黄帝到西周前期,大体情况均如此吧?汝坟之人多数是殷商叛民,周天子把他们集中在那里以利于监管吧。江、汉、汝、颍之间诸国属于周的南方,即周人所说的“南夷”。胡国也许不属于淮夷族,但他们却有共同的失败遭遇和被压迫、被奴役的现实感,难保证他们不与后来的徐国暗通曲款,还有桐柏山西域的鄂国、应国......,用“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一分析,就解释通了后来的徐国为什么数次攻到周都洛邑附近,都能全军退出,脱掉周军地追击,没伤亡多少人。不然的话,应、鄂、蔡、胡几国很容易切断徐国退路,同时也断了徐国的后方供给,与周军东西一夹击,保准徐国大军有来无回,全军覆没,所以徐国联军竟然屡屡在周国大军眼皮底下能够全身而退,其中必有蹊跷。
    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也容易形成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
    这个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被黄帝战败后,时有反抗的历史通过一些神话故事也折射出一些影子来。
   譬如有个神话故事:说是 水神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里都有记载,文字差不多。)”蚩尤水神,共工也水神,淮河流域多沟渠嘛。郯子对鲁昭公讲古礼源渊时也说“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最耐人寻味的是《山海经.海内经.炎帝子孙》:“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是炎帝(蚩尤)的第五世孙,那么颛顼差不多也是黄帝的第五世孙,结果颛顼胜利,共工失败。
    颛顼下面是帝嚳。《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行伯》文下郭璞注:房王作乱,帝嚳悬赏千金和美女买房王首级,群臣因惧房王无人敢出战。帝嚳家犬盘瓠趁房王大摆宴席酒后睡倒时,咬下房王脑袋回到帝嚳宫中,......
    结果房王失败,帝嚳胜了。
    这两则神话故事,我们以为依然是蚩尤部落人即淮方部落人反抗黄帝部落人地延续。
    原始社会禅让制到了禹这里算是彻底画上了句号。禹的儿子“启”凭借雄厚的私有财产,夺了伯益的帝位,开启了中国史上第一个私有制奴隶社会——夏朝,以宗主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这段历史被启有意歪曲了,被后儒美化了。说是伯益主动让位给启,自己隐居在箕山之北。问题来了,既然是主动让位给启,且又隐居山中,说明两人之间没有明争暗斗,伯益应该对启的帝位构不成一点威胁,怎么在夏启六年,启突然把他杀了呢?难道说启闲得没事找事干吗?其中大有玄机!这让我们又不得不回头怀疑皋陶的死因,禹本来内定皋陶为接班人,不幸皋陶早逝,这“早逝”的原因很难说启能撇清干系。传说伯益是皋陶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后,发配伯益儿子赢若木到徐城建立徐国,徐国正式成立。


到了徐偃王时徐国最盛,统辖淮、泗一带(《辞海.徐偃王条》),经常侵扰周天子国邑。西周人常蔑称徐国为“徐戎”、“徐毛”、“徐夷”......又因为徐国在淮方国里是老大,每次跟周朝做对基本上都是以徐国为首,所以在史籍和铭文里提到的“淮夷”、“南淮夷”、“淮南夷”甚至“东夷”、“南夷”,多多少少都有徐国的影子在里面。(下篇《时服时叛的子爵徐国》)
古书旧刊(淮上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论徐国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
邦国时代(五帝
中华姓氏漫谈-廖姓(41)
祝融八姓与祝融文化
干支纪日考证与上古历法—伏羲历
中国第一帝王黄帝,号轩辕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