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叛时服的古徐国


       由于从夏朝到西周中前期,有关淮方国方面的史籍和出土铭文极度缺乏,徐国的活动情况无从知晓。商朝时,我们通过大量甲骨文记载推断,战争中心似乎移到了西羌和巴蜀一带。其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妇好(zi),她是商王武丁众多妻子中的一位,能征善战,甲骨文里有关她的记载达200来条,墓中出土的兵器最重达18市斤。只活了三十来岁,在那时不算早逝。我们通过几则甲骨文卜辞推测,可能是旧伤复发吧?那时打仗都是群殴械斗,屡次出征的将领身上不受伤几乎是不可能的。“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为妇好征三千兵卒,征军旅万人,伐羌,辛巳占卜,吉利。“贞”是正,吉利的意思。)如何把万三千个脑袋、万三千种不同想法的士兵、协调如一个人一般任你指挥,即使在通讯设备发达的今天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称妇好是“军神”并不为过。
    周朝刚建不久,因周公旦独揽朝政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发生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殷商贵族武庚以为有机可乘,借势发力发动复辟叛乱,以徐国为老大哥的淮方诸国也参与了武庚的叛乱,不过这起叛乱很快便被周公旦平叛下去。(《尚书.大诰》:“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判。”)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也是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地酝酿期。社会即将发生大变革、大动荡的前夜。我们通过现有的史籍和屡现的出土铭文,可以感受到以徐国为首的“淮夷”人,在这段历史时期频繁与周朝发生战事,搞得周天子很是头疼。
据史料和铭文记载,几次深入周国畿辅内的战役经笔者梳理出来的有:
    “淮夷敢伐内国。(《卣铭文集成》5420)”;“淮夷伐格,晋侯搏戎。(《晋侯铜人铭文近二》968)”;
    “格”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北张楼村,那里出土过大量带“格氏”文的陶。
“隹(惟)王十月,王在成周,南淮夷迁殳,内伐鼎昴、参泉、裕敏、阴阳洛,王命敔追御于上洛、炘谷、至于伊班、长榜,截首百,执讯四十,夺孚(俘)人三百,啚于荣白(伯)之所,于炘衣肄,复付厥君。......”(《殷周金文集成》4323号“敔簋”)这次南淮夷几乎攻到洛邑城下了,太险了!周大将敔杀俘不多,杀俘数字里面自然保括周卒乱捕乱杀野民冒功的人数。个人以为“舞殳”似乎比“迁殳”通些——“挥舞兵器”之意。
“厉王三年,淮夷侵洛,王命虢长公伐之,不克。”(《今本竹书纪年》)
“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后汉书.东夷列传》)
“虢中(仲)以(与)王南征,伐南淮尸(夷),才(在)成周作旅盨,茲盨友(有)十又二”(《虢仲盨盖铭文》)
    另外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实力,曾一度威胁鲁国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逼得鲁君不得不在费地誓师讨伐:“徂茲淮夷徐戎并兴......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尚书.费誓》),为什么独征徐戎呢?因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老大徐国一旦败了下来,余者必鸟兽散也。鲁国是周公旦儿子伯禽的封地。费地在今天的山东省鱼台县,济宁市有两个鱼台县,这里当指与徐州和枣庄接壤的鱼台县,古称“棠”。《左传》鲁隐公五年臧僖伯谏劝鲁隐公不要去棠地观鱼,除了国君去棠地观鱼不合礼法外,恐怕还有边境不安全因素在内。当时君臣都能领会到这层意思,无需点破罢了。这篇文章也收在《古文观止》里,很有名的。
    再如周厉王时期的《首阳吉金39.应侯视工簋》:“应侯视工,......,淮南夷毛敢〔〕薄厥众鲁,敢加兴作戎,广伐南国。王命应侯征伐淮南夷毛,休克。剪伐南夷。”(薄,可能通假“搏”。“作戎”,兴兵。“休克”,欢捷。)先胜淮南夷毛,再伐南夷。有学者据此认为“南淮夷”就是“淮南夷”模范地倒写之误。
    有时徐淮夷也跟随他国一同作乱,《禹鼎集成》2833(又称《穆公鼎》):“烏虖哀哉!用天降大喪于下或(國),亦惟噩(鄂)侯馭方率南淮尸(夷)、東尸(夷),廣伐南或(國)、東或(国)至于歷内......王迺命西六師、殷八師,曰:''(撲)伐噩(鄂侯馭方),勿遺(壽)幼。’......弗克伐噩,武公迺遣禹率公戎車百乘,斯(厮馭)二百、徒千......休,隻氒(獲厥)君馭方。”“勿遺壽幼”就是老少皆杀。一战不胜,武公派禹助战,胜,擒获鄂君馭方,鄂国自此衰亡。此事应该发生在周厉王时期。参与这次作乱的依然少不了南淮夷。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徐淮夷敢屡屡深入周朝內地,来去像串门似的,肯定沿途有小国地暗助。注意南夷与南国;东夷与东国,周朝是有严格区别的。“夷”、“毛”、“戎”都是周朝对杂牌国的蔑称。
    史上提到淮夷或周天子讨伐徐淮夷地记载也不绝于史籍:“率虎臣御淮戎。”(《录卣铭文方鼎二》)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诗经.大雅.江汉》)”该诗是周宣王赞扬召虎平服淮夷叛乱的功绩。可应证《录卣铭文方鼎二》。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保有凫峄,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诗经.鲁颂.闭宫》原bi字打不出来)”这首诗历来不被学者看好,但今天对研究淮夷史来说,却极有参考价值。
    “江汉浮浮,武夫涛涛。匪安匪游,淮夷来求。......匪安匪游,淮夷来铺。(《诗经.大雅.江汉》)”
    “既作泮宫,淮夷來服。....既克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獲。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经.鲁颂.泮水»)”这是歌颂鲁僖(釐)公伐淮夷獲胜的诗,从中我们得知,那时候从大别山到洪泽湖一带仍有大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淮南市农村依然有洗衣盆大的乌龟。淮夷人要进贡大龟象牙,宝玉黄金。
    “王命甲:征司成周四方,责至于南淮夷。旧我贡亩,夷勿敢不出其贡、其责、其进.....敢不用命(令),则即共剪伐。(《兮甲盘铭文》)”南淮夷要向周朝进贡、进赋、输人役的,否则就要受到剪伐。
    “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錫行(《曾伯粟簋铭文》)。”西周对淮夷的一次作战胜利,在繁阳印燮金器铭文,颁行纪功。古代称铜也是金。“錫行”可能是“赐行”?非金属“錫”解?“繁阳”在曹丕受禅那个地方,今天仍有“繁阳镇”,非江南繁昌,更不是巢湖半汤。
    我们通过梳理、分析不难发现,以子爵徐国为核心的淮方诸国的一惯作战特点,非常类似今天的游击战,避实击虚,大军一来就溜,而且时叛时服,当然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史料,都是以周天子的政治理念来记载这些史事的,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淮方国人的有关记载,所以淮方国人在这方面的话语权被“完全剥夺”了。我们期待地下发现!
    据记载,周天子大规模讨伐淮方国有两次。
        一次是周穆王亲征,说是周穆(繆)王正忙于西部战事,一说是出游玩乐,我分析还是"忙于西略"可信度大些,我们可能被小说家卖了。子爵徐国的徐驹王(不知有何铁证?),但史书记载是徐子偃趁机去掉“子爵”自封“王”号,联合了三苗、东夷、淮方九个部落国造起反来,一路打到芮国,洛邑城岌岌可危,于是“......造父为繆(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平乱。(《史记.秦本纪》)”    “......而徐偃王反,繆(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史记.赵世家》。)”    “穆王征徐,东至于九江(《纪年》。)”下注:"古九江在安徽壽县,洪泽湖西边,淮河南岸。"其实个人以为,就是怀远县的涂山。这次周穆王率领了楚国、江汉几个小国南北夹击,如秋风扫落叶般地把九个淮方联盟国打垮打服了,在涂山上大会诸侯以宣扬武功于天下,并封徐偃王的儿子嬴宝宗到彭城(徐州)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见《史记.周本纪》、《后汉书.东夷列传》、《左传.昭公四年》)。
    大概又过了150年左右吧,西周眼看就快结束了。周宣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地“靖边”战,征讨四周那些“不庭”国。他亲征徐戎,周宣王六年,徐国终于被征服。此役之后,面对逐渐崛起的楚国和吴国,徐国自保不暇,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场战争在《诗经.大雅.常武》里有绘声绘色地描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師之所。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左传.昭公四年》:楚灵王在申地会盟,时值吴、楚交恶,楚灵王因徐子母亲是吴国人,硬说徐子对他有二心,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徐子绑起来就托走了。(“徐子,吴出也,以为贰焉,故执诸申。”)
    公元前512年冬,吴王借口徐子不交出吴国公子掩余和烛庸,被孙武子和伍子胥灭掉。多数国人遂姓“徐”以示纪念。这时候的同姓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血缘关系不是太紧密。
    据说最后一个徐子叫“嬴章禹”,不知可有铁证?
    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洲坳村,出土几件有徐国铭文的青铜器,可能是徐国贵族逃国难带过去的?或者是徐国女子嫁过去的配嫁妆?他们之间肯定有亲戚关系,在那里建国是不可能的。
    史载:徐偃王好行仁义,可能是个误会。今天北方人也认为南方男子长得文质彬彬,说话细声软语,性格温和细密;而北方人粗声大嗓,豪侠犷野,脾气大。古代的中原人大概也是这么看“南方”淮夷人
 的面相吧?
    中国的“徐”  姓有三大来源:
   在商朝的 “殷民六族”里,第一族是徐姓,商朝灭亡后,徐姓商民作为战利品被伯禽带到鲁国了。山东徐姓人基本是这一脉。
    第二脉来源于南淮夷的徐国人。
    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做徐温义子,建立南唐后,儿子璟又改回李姓,这是第三脉徐姓旺族。

古书旧刊(淮上风)。
微信:GSJK19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夷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下)
古徐国小史(六)
九族篇【五族(姨母)10】
金文所见:神秘古徐国
常武
《诗经》课堂:《大雅·江汉》/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855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