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业,可以幸福(长文,但深度得自己试!)


这个小小的自媒体,于我来说,越来越像个鸡肋。

 

最近得了空,很认真地更新了两篇内容。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出信息就好像是把一瓶水倒入大海,本想给海底的精灵们解解馋,效果呢?只能是白瞎了一番良苦的心思。当然了,这不重要,随缘就好。

 

想起少年的时候,得了“丧心病狂症”,也曾以“文痞”的架势制造了些所谓的爆文,得了些数学上安慰,但于人、于社会却没有多大的益处。随着年龄增长,我也越来越懒惰,不愿意去蹭什么热度,争什么眼球了。


既已知道,信息泛滥成灾,身处其中,我是不是也该调整一下自己,进入“冬眠”的状态了?毕竟码字这事儿,也挺不容易的。于是,我就想,如果我要写下最后的一篇文字,我会写什么?

 


创业,可以幸福

/ 刘耕 2018.3.20 - 24

 

伟大的诗人,并不死学写诗;伟大的画家,并不会钻到画画里面不出来…对于伟大的企业家,经管类的书籍也绝不会是他们案头的主流。听创业导师说创业,本身就很荒唐。内功,是基础;外功才是成就。

 

社会、人、思想观念,才是真正的主题。

 

 

人生只有两个终极问题:

 

优秀的问题;

幸福的问题。

 

优秀,是从生命到生存的问题;

幸福,是从生存到生活的问题。

 

从生活出发,用更高的视角来看创业者这个身份,很多时候,优秀和幸福是会冲突的。先看看这些成功人士都说过些什么?

 

马云:我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创建阿里巴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早点退休,早日享清福。现在管理这么大公司,拥有这么多钱,每天要为几千万人的吃喝拉撒负责,真是活得太累了……

 

任正非:我曾经是一个严重的忧郁症、焦虑症的患者……我无力控制,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半夜常常哭醒……研发失败我就跳楼……

 

陈天桥:有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太阳下山,我都感觉自己不会醒来,我都要写遗嘱……一个人一辈子死一次就已经很痛苦了,两个月,几乎每天晚上死一次……

 

雷军似乎是看上去最风光无限的,但我在网上还是找到了这样一段话:说实话我觉得创业真不是人干的事……因为一旦选择创业,就选择了一个无比痛苦的人生,压力、困惑、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而且,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成了铺路石。

 

《法制周报》曾提到一份公开资料,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为自己摆脱不了的心理障碍走向了自杀身亡的道路。数据我没有考证,但就在最近,茅侃侃真的从楼上跳下去了。回头看看身边整天忙的焦头烂额的张四、李四们,还有我们自己,可见马云他们说的应该是真心话。

 

有人会说,这正好印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但你同意吗?

 

如果命运让你优秀,但不让你幸福;让你挣到钱,但是必须伴随着焦愁忧虑;让你人五人六的,成为一个别人羡慕的成功者,但连5点下班回家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你干不干?

 

有人选择了,不干。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一个商人劝说一个渔夫,趁年轻不要偷懒,多打渔,扩大生产,等财务自由之后,就可以过上在海边吹风的日子了,那该多幸福啊!渔者看了他一眼说,现在每天都在吹海风。

 

俨然一个现代版的陶渊明和孟浩然。

 

清贫的田园生活,这样真的有那么幸福吗?

 

恐怕是没有。


真是,进退两难!


但在我看来,优秀和幸福二者,非必是个单选题。

 

那么,怎样才能即优秀,又幸福呢?

 

 

这里我们先看看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怎么说,就是这本书——《幸福的方法》。

 


在本书中,作者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只顾眼前享乐,不是幸福;现在很累,换未来的幸福,更是荒诞;破罐破摔,就更不行了。简单说,感悟幸福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眼下的乐趣,未来的意义。

 

幸福,就是又能享受眼前的乐趣,又能充满希望,感到笃定。知道这一点,很多人已经醍醐灌顶了,但我还必须要补充一点,非常关键的一点——

 

未来的意义又分成两种:


希望自己好的,叫欲望;

希望别人好的,叫理想,也就是使命。

 

掰扯这两个枯燥的概念是因为,欲望和理想,看似差不多,但给人的“幸福”却大不相同。出于欲望为了自己得到更多回报而努力,就是在负责任,忙任务,所以就累;尽责任,做该做的,就会很开心。梁启超有句话说“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就这个意思。

 

还是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群孩子每天都在小区院子里踢铁桶,“咣咣咣”的噪声让人们很烦躁。

 

后来这个院子,住进了一个老人,他是个心理学家。

 

他把孩子们找来,说:你们踢桶的声音很热闹、很好玩,如果你们使劲踢,我每天给你们每个人一块钱。

 

孩子们听说踢铁桶有钱赚,都卖力地踢了起来。

 

一周后,老人说:我现在收入减少了,以后给不起一块了,只能给五角。

 

孩子们听说踢铁桶的价格减半了,很不开心,踢铁桶的劲头也少了些。

 

又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我最近没有收入了,不能给你们钱了,等我以后有钱了才能再给你们。

 

孩子们一听说没有钱了,纷纷说:那怎么行,一分钱不给,我们可不干!

 

从此这里恢复了平静。

 

看看那群孩子,当踢水桶这件事变成了任务(负责任),它的乐趣就没了。

 

这个故事只是证明,一件事变成为了回报而必须去完成的任务,它就会痛苦。但绝不是证明,漫无目地踢水桶,这种玩乐也是幸福。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于使命,来自于责任,来自于不计结果的付出。

 

回过来说一个企业。

 

企业的意义,绝不是为股东创造利润,而是解决社会问题。企业应该先设定一个为社会解决难题的使命,而不是一个财务目标。就好像,你遇到一个心仪的姑娘,不要先想你能占什么便宜;你要先想,你帮她能做些什么。

 

企业,即虚拟的法人。你当企业是一个人的时候,每个成员都是企业的器官。而把社会比作一个人的时候,每个企业又成了社会的器官。论合作的本质,不论领导力,还是执行力,都不如说成是器官之间的协同力重要。作为一个器官来说,尽自己的责任,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有存在的重大意义,让别人离不开你,就是存在感,就是重要感,就是幸福。某个器官,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结果就是“用进废退,被无情地抛弃。

 

器官,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看待营养呢?当成奖励,当成额外的礼物,但不要当成目标。就像钱,它是你尽责任的奖励,而不是奋斗目标。这样想,你就不会有焦虑。

 

人常常犯两个错误,把手段当目标,把奖励当目标,唯独不把尽责任当成目标。“工作”是手段;“钱”和“幸福”,是奖励。责任和使命才是目标。追求错了,“苦”就来了。

 

拿企业来说,既不要把“广告创意、管理效率”这种手段当成目标;也不要把“销售额、荣誉称号”这些奖励当目标;只有“为了消费者更好、让社会更文明”的使命才是目标。

 

当然,上面这一番说教,不是我发明的。我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

 

“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这样说。为,让你辛苦;不为,让你堕落;为而不争,才能让你又优秀,又幸福。这大概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了,它诠释了“人道”的真谛。

 

后面换汤不换药的解释就很多了,有儒家的“尽人事,听天命”、“但问耕耘,莫问收获”;释家“诸行无常,因上努力,果上隋缘”;在老百姓那里,比如《增光贤文》的第一句便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等等。

 

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的斯多葛主义,也有这样的观点:尽最大的努力,但不抱任何希望。意思就是,做自己能做的,不抱怨控制不了的。

 

说法不同,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要,最痛苦,给,最幸福。用高尔基的话说:给,永远比拿让人愉快。

 

给,是你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努力还是逃避,这是可控的;要,是别人怎么对你,认同还是嘲笑,感恩还是负义,这是不可控的。做可控的,你就幸福;执着于不可控的,你就痛苦。


综上所述,“为”是一定要“为”的,但你“争”还是“不争”决定了你的幸福。努力是一定要努力的,“为自己好”还是“为别人好”决定了你的幸福。

 

有的人说,道理是懂了,但我难以说服自己,我就是怕白白付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思维方式已经深入骨髓,是不是此生就和幸福无缘了?

 

其实,还不是真懂。

 

 

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只屎壳郎,推着一个粪球,在山路上奔走着,突然扎在了一根树枝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左推推、右推推,不见动静,又倒着往前顶,也不行,它还处理了周边的土———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还是深深地扎在那。

 

作为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心情是复杂的,但在屎壳郎的字典里并不存在开心和不开心这两样的词汇。在我们看来,它可能会因失败而沮丧,但它没有。终于,它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脱身”出来,并滚到了斜坡的下面。

 

没有因为挫折而感到烦恼,也没有为胜利而欢呼。它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推着粪球急匆匆地走了。

 

那个屎壳郎,是不是幸福极了!就因为他没什么其他私心杂念,它只管努力去做。



还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植物思维,像小麦这个物种,只管努力结出种子,供人食用,从来不争取什么。


人是自是极高的动物,自然不会愿意和小麦、和屎壳郎相提并论。但也许事实并非如此。《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是2017年超级网红级的全球畅销书。读完了之后,你会得到这样一个感觉——人,其实并没啥了不起,真的是很自以为是,很骄傲。想象力(植物、动物没有的)虽然让人更文明,但却没有给人幸福。本文不赘述,没有看过的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下。

 

要回答“我懂了,但说服不了自己”的难题,就要特别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叫《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看完前面三分之一,就非常震撼,对我来说,它最重大的意义,就是让我给幸福的哲学找到了科学层面上的依据。当我明白了这一点,夸张点说,突然觉得三藏十二部的经典好像都没有什么意义了。

 

那这本书说了什么呢?

 

道理你懂了,但你做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不是自己的主人。

 

是啊,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并不是自己的主人。基因,才是我们的主人。跟主人的控制相比,我们能做的决定非常有限。

 

曾经在《苏菲的世界》里面有句话扎了我一下。苏菲问老师,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老师说,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像一搜船,我们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我们的乘客“基因”运到下一艘船上去。


两本书的观点,类似——这本书说,基因为了更好的生存,制造了生存机器“人”,并让人有了智能。这就好像,人制造了汽车,并让汽车有了智能。


知道了这个,有什么了不起吗?


汽车,安心做工具,它很幸福;人,不甘心做奴仆,所以痛苦。就像那个汽车,总觉得自己是主人,就不会任劳任怨了。就像我们人,总以为自己是主人,烦恼就多了。


小麦个体,是小麦基因的工具;每一只屎壳郎,都是屎壳郎基因的工具;人是人的基因制造的工具。同样做一件事,认为自己是主人,你的苦就多;认为自己是工具,开心就多。

 

搞了半天,都是自我身份认同的错。

 

一旦认清了自己的身份,就好像瞬间就得了八正道,就好像突然从睡梦中醒来。你的贪、嗔、痴、慢、疑,一下子全没了。幸福之感,油然而生。



就连对死亡也不再恐惧了!当自己是一艘船,因为我们已经把主人运到了另一艘船,我们就应该安心地腐烂了。想让自己烂的更晚一些,有什么用呢?其实,就是徒增烦恼。

 

作为一艘船,如果我们能做些除了运载“基因”之外更有意义的事,那就更好了,比如,帮助一下别的船。而,让我们死而不朽的,就是我们能付出更多,即——生物责任之外,尽一些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这又是更高层次的幸福了。也就是传承文化基因,这本书里叫“觅母”。

 

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和“知行合一还有一段距离。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大概要爬三个阶梯。

 

第一,喜欢不劳而获的人,形容他们常常用的词语是:幼稚或浅薄。

 

第二,付出必有回报,叫做:小器。

 

第三,行事做人只信奉“给”的哲学,多想别人,少惦记自己,叫:成熟。

 

还有一种比小器、浅薄更惨的——相信超现实的妖魔神鬼可以掌控命运、可以给自己安排更好的结果。于是,百般侍奉和讨好,生怕自己得不到眷顾。这种人,叫:心智不全。(感觉有一口唾沫飞过来。)

 

所以,看似是懂不懂的问题,实际上则是成熟不成熟的问题。

 

现在就想身体力行,改变自己吗?

 

 

上士闻道,躬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的人听了,会去做;有的人会嘲笑一通,也很自然。如果一个观点,所有人都认同,也就不是哲学了。如果你是“躬而行之”的“上士”,你打算马上开始吗?

 

这里,一定会有人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搬出来。



 

马斯洛认为,人必须满足了前一个需求才会产生下一个需求。

 

我们总是这样认为——一个人前半生负责“有为”,后半生负责“不争”。前半生要大胆追求,“拿的起”,后半生要随遇而安,“放的下”。人们最大的误解是,把前与后的分界线当成自己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财富,让自己更优秀,其实那条分界线只是一颗感悟幸福的心。


乔布斯在穷小子的时候,就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了,可不是挣钱之后。

 

“少纠结得到啥?多问自己努力了吗?”有了这个心法,随时都可以感悟幸福,为什么要等到以后呢?


其实很多人确实不用等,当他阅人无数,历尽沧桑,“成熟”也会自然而然,但那时想起来要好好感悟幸福,年纪却已经一大把了。

 

但,就是有很多人觉得该等一等,主要是年轻人。我觉得原因有二:

 

首先,是因为他被“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带沟里了。浅薄的人羡慕成功;成熟的人尊重失败。因为,成败不是重点,努力才是。渴望荣誉、喜欢赞美,去追逐无限的虚荣,就很难停下来。

 

然后,是“破车好揽载”,一不小心责任超过了体力,负荷过重,让自己越来越痛苦。人,不要逞强,要给才华留些余地。宁可用高射炮打蚊子,也不要用麦杆打狼。

 

一直往前跑,终于,造成了身不由己,失控的局面。焦虑,怪不了别人。马云、任正非、陈天桥……开始举得例子,值得思考。

 

吴晓波在节目里回答一个网友的问题,说:在他们家小区的门口,有个20年一直为大家蒸包子的小店。这就是最好的生意。

 

我赞同。

 

没虚荣,不逞强,有意义,很幸福。

 

 

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这一段了。


讲个小事儿。有一天,单位新来了一位男同事。中午在食堂用餐的时候,他表现不错,彬彬有礼地给女同事是让座;临走前,还帮助别人洗了碗。


做饭阿姨和我们都很熟了,看他素质蛮高的,就跟大家开玩笑:走那个新来的吧,挺谦让啊,这好小伙子可不好找了,姑娘们可得抓紧了啊。


姑娘们听着好像不太舒服似的,抬头看看我,我也没想太多,不经大脑随便搭了一句。当时说完了,我顿时觉得自己说的不错,心里偷偷给自己点了一个赞。


我说的是:嫁给他,他把啥都让出去了,自己家的日子怎么过呀?


这句话,并不简单。


历史上有个很著名的“宋襄之仁”的故事。大概说两军开战,宋襄公见楚军还没准备好,觉得这样的情况下去打他们很不仁义,不合君子的行为规范,所以下令等待。等楚军准备好了,开战,结果他被打得很惨。宋襄公由于受伤过重,第二年就死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道,非常道! 

 

在战争上,利己,就是道;

 

在商业上,共赢,就是道;

 

在艺术上,个性,生动就是道;

 

在心灵上,中庸,恬淡就是道。

 

一条道,去不了所有的地方。“两肋插刀”是道,“插人两刀”也是道,谁也不比谁更高级,要看对待什么人,做什么事儿。知道了“不同的道,有不同的走法”,你的生活才不会变得一团糟。

 

优秀、幸福,也是两条道。

 

优秀是商业的事,用商业的道。商业规则现在都已经很成熟了,就是分工、是交换、是共赢。你的付出没有价值,就是你的不对;让别人骗到你,更是你的不对。在商业的世界,做事就要做的优秀,用的是达尔文主义,法家、兵家都没问题,但不要用道德去绑架商业战争,他们不是一回事。优秀之道,一句话可概括:精进做事。

 

幸福是心灵的事,用心灵的道。从老庄,儒家到禅宗对我们心灵的启示,都可以当真。这里不争什么胜负,无关什么荣辱,没那么现实,所以,鸡汤在这里也没有毒。一句话:低调为人。

 

在心灵上,我们要放下执念的,是不可控制的东西,什么认同啊、荣誉啊、成功啊、天气之类的,免得让自己焦虑。在现实里,那些可控的比如契约啊、利润啊、投资回报啊,要搞的清楚明白,让自己成长。


一艘船,该得到的保养绝不能不能少。

 

该追求的就应百折不挠,该放下的就要随遇而安。

 

这个分寸能把握好,就做到了中庸,中庸就是极致的“合适”。

 

总算该完了吧?

 

其实,正经事还没讲。

 

 

 

甜蜜,必须用苦痛来陪衬,人都是在过苦日子的时候,甜蜜最多。所以,追求甜蜜本身就是一个错。而幸福和甜蜜不一样,幸福的反面是灾祸,没有灾祸就是幸福。所以,幸福是平淡;幸福,即不甜蜜,也不痛苦。


甜蜜和痛苦都是反中庸的,都是病,只有幸福才健康。幸福的味道是淡淡的,淡到可以稀释甜蜜和痛苦,淡到什么都没有。甚至连幸福本身都没有。


如果让我给幸福做个定义,我一定会说:


幸福,就是对幸福不感兴趣的感觉。


最大痛苦是你认为自己不应该痛苦,最大的幸福是认为自己不应该幸福。


终于把该说的都说了。最后,我转赠同学们一句话,望大家能常记心头,常挂嘴边。很多年前,就是这句话的启发,让我明白了“为,是优秀;不争,是幸福”的道理。


是马丁·路德的名言——

 

即便这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

 

(全文完)

 





刘耕,别号:田间歌者。

风吹稻花两岸香……目前,我隐居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某个小镇,有时候打鱼、有时候读书,有时候写诗、还有时候画画练字儿……有时,也卖弄脑筋,干点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活儿,并以此发挥“闲”热,聊以糊口。这辈子,就打算这样慢慢地混日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是一个感知体
爱是能在爱中得到幸福
哲理故事: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哪些人更长寿
幸福论 | 顾世如
【微情书068】清晨想到的第一个人和夜晚想到的最后一个人,不是让你幸福的人,就是让你痛苦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