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词类常识 一、文言文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二、文言文常用词法

    (一)古今异义

    古代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亲戚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不同:爪牙 鹰犬

    5( 单音节词代表双音节词的误会

    今齐地方千里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云髻半偏新睡觉

    叶叶相交通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诚宜开张圣听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老大嫁作商人妇

    (二)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

    

    

    

    

    (三)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的语素组成的并列式词语,在某个具体语言环境中,两个语

    素只有一个语素的意义充当整个词语的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只具备语法作用。

     1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学生版

    1

1/8页

意义相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意义相反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四)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并不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又数刀,毙之。(《狼》)

    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谓语,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wànɡ)之。(《史记项羽本纪》)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膑》)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的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具有这种性状,只是一种主观的认为。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例如:

     2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学生版

    2

2/8页

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齐策》)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3(名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名词用

    如动词后,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词类活用的条件

    词类活用的语法条件,有七项最主要的,介绍如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例如: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

    名词、形容词放在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论贵粟疏》)

    名词、形容词放在”“”“”“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一般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名词、形容词放在等代词前面,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

    及陷于罪,然话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也活用为动词。 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是”)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名词用连结时,活用作动词。

    例如:

    儿涕而去。(《促织》)

     3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学生版

    3

3/8页

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项羽本纪》)

    了解上述几种活用情况,能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但在运用时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各类词的语法功能

    和结合关系,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一个词是不是活用,这样才能达到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 4(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名词

    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5(名词用作状语

    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

    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子东游,见两小辫。(《两小儿辩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五)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斯是陋室《陋室铭》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

     4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学生版

    4

4/8页

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为乡里所患《周处》

    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表示被动。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四、倒装句

    1(定语后置

    我们知道,定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般放在中

    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

    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4(中心词,数量词 如: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5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学生版

    5

5/8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文言文朗读停顿及词类活用复习指导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语法】词类活用
《古汉语之词类活用》王来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