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文明的同化力比想象中弱得多,唯一彻底成功的只有北魏
userphoto

2022.07.26 广东

关注

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很强,绵延五千年而不绝。虽然屡经外来文明的入侵和打断,但每次都能翻身复兴,并且将征服者融入到中华文明当中。因此有一种感觉,好像中华文明的同化力非常强,连征服中华文明的民族,也会最终被中华的文明所征服。但事实并非如此。

近似的说,中华文明的主体就是儒家文明。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儒家还未成气候,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国学,中华文明形成了以儒学为核心代表的文明。所谓同化,不管是所谓中华民族内战中胜利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外部征服者建立的政权,要看他们是不是舍弃了自己的文明,改而接受儒家文明。

文明表现为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国家政体、社会运行方式等多个方面,中华文明对这些政权的同化也有高有低。其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同化,只有北魏的汉化。

北魏是南北朝时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在孝文帝时进行改革,简称孝文汉化。其程度之深,彻底使得鲜卑族融入汉民族。孝文帝效仿汉民族政权,实行高度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其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鲜卑人必须穿汉服、取汉姓、用汉语。鲜卑皇室原来的复姓拓跋,改为元姓,拔氏改成长孙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

在这些努力下,北魏鲜卑族与汉族彻底融为一体,罕有文化上的隔阂、区别。南北朝后建立的隋唐,隋文帝杨坚原姓普六茹,唐高祖李渊原为大野渊,都不是纯正的汉族,但是隋唐均被认为是汉族王朝,就是因为他们都已彻底汉化。但是历史上像北魏这样彻底被中华文明同化的政权仅此一例。

北魏的汉化虽然成功,但是却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从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算起,仅仅39年之后,北魏就亡于六镇起义。而这六镇,正是拱卫北魏旧都平城而在北部边境设置的六个军镇。迁都汉化之后他们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发动了叛乱,北魏却无法在汉化的洛阳新都一带征集到有足够战斗力的队伍进行镇压。这暴露了汉化的一个短板:武力不昌。

在两汉和西晋时期,汉民族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具有军事、政治和文化上压倒性的优势。这种压制持续了近500年,以至于即使鲜卑族在北方建立了政权,也缺乏治理汉人的自信,不惜借助全面汉化来维持统治。但在南北朝200年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大多数时候对南方汉民族政权取得优势地位,这种民族自卑已经逐渐消散。自隋唐以降,所谓中华文明的同化力就表现得一代不如一代。

儒家文明,是为了实现皇帝高度的中央集权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文明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按照等级,统治者们可以舒服的享受着骄奢淫欲的生活。对于征服者来说,衣食住行、礼义廉耻等方面的文化规范可有可不有,但是享受骄奢淫欲的生活,这对统治者的吸引力就太大了。但是骄奢淫欲,又会很快导致腐化堕落,这就导致征服政权非常纠结。

在北宋一代,雄踞于北方的辽、金、夏这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均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儒家文化,典型表现就是三国全部建立皇权,实行科举制度。但是这三个政权,没有像北魏一样彻底汉化,而是实行了一种二元制,大致上,本民族的政治和社会活动按照既有民族习俗进行,被征服地区的汉人则按照儒家文明规范政治和社会活动。

这种有限汉化的二元制,既是为了实现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便于统治国内的汉族百姓,也是认识到儒家文化容易导致文治虽强、武功太弱。所以辽、金、夏的统治者有意识的将本民族与汉人区分开来,以保证自己民族的战斗力。一直到元朝征服宋朝,蒙古族的统治者依然按照这个方式统治中国。辽金夏元四朝,再也没有废弃本族文字改用汉字,也不再改成汉姓,穿着汉服。虽然他们对于汉族已经不再有着心理上的弱势,但是依然允许汉民族延续自己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上保持着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金世宗时,被儒家文明的皇权政治所吸引,大力推进汉化,搞出来一段大定之治的太平盛世。结果死后仅仅22年,崛起的蒙古就在野狐岭打败金军主力,金世宗成为另一个反面例子。

到了满清,除了接受儒家文明的君权至上、科举制外,满族对待中华文明采取了极强的防范和反制措施。满族是第一个强制汉人剃发易俗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此不惜激起多次暴乱,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儒家思想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损的观念延续两千年,但是满清要求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反抗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几千万汉人倒在血泊之中,终于强制汉人随了满俗,留起金钱鼠尾,穿起旗装。这是罕见的中华民族的满化而不是汉化。在辽金夏元四朝允许本族与汉人通婚,皇帝的后妃里面也有汉人,但是满清严禁满汉通婚,皇帝的后妃绝对不允许纳入汉女。这也是前朝所未见的。等到满清被推翻,为了避免被报复,满族也搞了一出北魏改汉姓的把戏。爱新觉罗改成金姓,叶赫那拉改成那姓,钮钴禄氏改成钮姓……看来武力的威胁比文明的吸引强大多了。

所谓中华文明的同化力强大,如果仅仅指吸引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做皇帝,建立一个统治阶级牢牢控制被统治阶级,过上骄奢淫欲的生活。那么中华文明的同化力异常强大,以至于满清始终不敢让八旗与汉人杂居,以免丧失入关前充沛的武德。但是八旗子弟小日子过得太舒服,很快就失去战斗力,这副作用也不是盖的。这样的中华文明,除了建立一套皇权统治的治国术,还有什么是这些征服者不能割舍的吗?满清告诉我们也没有什么不能割舍。

再看看华人在国外的境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是华裔众多的国家,其中马来西亚华人约占一半,新加坡占大多数。结果马来西亚最终伊斯兰化,新加坡则英美化,日本在台湾殖民50年,台湾也出现了明显的日化。所以中华文明的同化力比想象中要低得多。

儒家特色的皇权政治虽然吸引统治者,但是也能严重削弱军事能力,造成统治阶层严重的贪腐堕落,连辽金夏元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都看出来的毛病,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沉醉于中华文明的强大同化力,不过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真正强大的,还是全民族不屈和奋进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阅读体验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经济、文明、文化等多角度,看北朝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北魏绝对是被低估的一个王朝
与顶级国宝同行 · 国家博物馆篇 · 帝国时代 二
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
北朝
曾磊 | “世王幽都”与黄帝苗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