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发性抽动症—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医案分享

多发性抽动症(TS)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肌肉抽动与暴发性不自主发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常伴有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大约有2%-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并且常伴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学习障碍、物质滥用、情绪障碍等儿童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社会功能和康复。王素梅教授对中医药治疗Ts有较深的造诣和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中医古籍中无多发性抽动症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慢惊风”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云:“风盛则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后代医家认为本病外因可归属于风、热、火,内因为肝血(阴)亏虚,肾阴不足,脾虚痰聚,心火扰动。心肝火旺,内风扰动,则发抽动:肝肾之阴不足,筋脉失

养,则生瘪痰;脾虚痰聚,流窜经络,引动肝风,风痰互扰,致本病发生。王素梅教授主张治疗小儿TS,在祛风止痉基础上,要结合病因及兼证进行五脏辨证,审证求因,而后遣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疗效。

1.脾虚风动型

脾为生痰之源,小儿又“脾常不足”,若喂养不当,或疾病所伤,损伤脾胃,

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蒙闭心窍,流窜经络,则生本病。其症见不自主面部、四

肢抽动,脾气怪庚,喉发怪声,纳差,面色不华。故其本在脾虚,标为风痰扰动,

治以健脾化痰、祛风止痉,取方二陈汤加减。

病案举例:李某,男,6岁,2008年2月初诊。不自主抽动3年。患儿于2005年4月感冒后出现耸肩、手指抖动等症,未予重视。06年7月症状加重,至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口服中药4月余,疗效欠佳。现慕名来诊,症见眨眼频繁,咽部不自主发声,偶有鼓肚,纳差,面色萎黄不华,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王教授认为本病属脾虚,风痰内扰,治以健脾化痰,息风通络。处方:青陈皮各10g、半夏9g,获荃10g、炒白术10g、淮山药10g、防风10g、白附子6g、白芍10g、地龙10g、木瓜15g、伸筋草15g、谷精草10g、葛根20g、川芍6g、决明子10g、胆星10g。7付,水煎服,日1剂。二陈汤加山药、胆星健脾化痰;防风、白附子、川芍、地龙祛风止痉;白芍、木瓜、伸筋草柔筋止动;决明子、谷精草疏风明目;葛根生津止痉,引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痰、息风止痉之功。1周后复诊,眨眼、发声明显减轻,效不更方,上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发。

2.肝亢风动型

肝为刚脏,主动,在志为怒,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主人体生发之气。小儿肝常有余,若内外因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或肝阳偏亢,则引动肝风,风盛则动,故发抽动。其症见抽动有力,喉中发声响亮,性情急躁易怒,面色红。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方用泻青丸或龙胆泻肝丸加减。

病案举例:孙某,男,12岁,2008年1月初诊。患儿主诉于2007年5月与同学生气后出现嘴角、眼角不自主抽动,吸鼻,近日又频繁眨眼、翻眼、皱眉,性情急躁,面红,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辨证属肝风扰神,治以清肝泻热,息风止痉。处方:防风10g、荆芥10g、菊花10g、谷精草10g、知母10g,白僵蚕10g、胆星10g、辛夷10g、苍耳子3g、柴胡10g、龙胆草10g、山桅10g,石决明10g、天麻3g、钩藤10g.7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龙胆草、山桅苦寒,直泻肝热;防风、荆芥引热上行,散之于外;石决明、天麻、钩藤、白僵蚕平肝潜阳,息风止痉;胆星清热化痰;辛夷、苍耳子宣肺通鼻窍;菊花、谷精草疏风明目。标本兼治,以收佳效。1周后复诊,诸症悉减,上方加减续服治疗3个月而愈。

3.肺脾不足型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外邪。风为百病之长,风随他邪而至,风邪扰动。脾虚,水谷不能正常化生气血,痰湿内生,流注经络,也可发生抽动。症见平素易反复外感,并在外感后抽动症状易于反复或更加明显,纳差、体瘦、面色不华,治疗宜益气固表,健脾化痰,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减。

病案举例:费某,男,9岁,2008年4月初诊。患儿平素易反复外感,2年前外感后出现眨眼、吸鼻子,每遇上感后病情加重,刻下眨眼、吸鼻频繁,咽中吭吭,面色白,多汗,纳差,形体消瘦,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辩证属肺脾气虚,风痰扰动,治以益气固表、健脾化痰。处方:防风10g、黄茂10g、荆芥10g,炒白术6g、陈皮10g、半夏10g,获荃10g、山药10g、菊花10g、桔梗6g、辛夷10g、苍耳子5g、沙参10g。7付,水煎服,日1剂。方中防风、黄茂、白术、荆芥益气固表;陈皮、半夏、获荃、山药健脾化痰;配伍辛夷、苍耳子宣肺利鼻;桔梗利咽。本证主要表现于头面部抽动,有明显的反复外感史,结合面白、纳差、

体瘦等,辨证为肺脾气虚,患儿舌红,咽后壁滤泡增生,加之病程较长,考虑有阴虚,故佐与养阴之剂,药证相合而愈。患儿服药I月,它症减轻,仍有吭吭,加麦冬10g、青果10g续服,症状明显减轻,以上方加减治疗5个月而愈。

4.心火亢盛型

心主神,属火,为阳脏,小儿“心常有余”,若平素态食香燥炙搏之物,或感受火热之邪,心火上炎,灼津成痰,痰热扰神则烦躁、性急;火盛动风,风痰扰动故有多部位不自主抽动。症见不自主抽动伴夜卧不宁,心烦多梦,舌尖红,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方以酸枣仁汤加减。

病案举例:石某,男,7岁,2007年9月初诊。频繁眨眼、吸鼻2年余,吭吭、秽语伴撅臀1年,刻下见头面、四肢、躯干不同部位不自主抽动,喉中吭吭作响,夜卧不宁,形瘦性急,舌尖红,苔薄,脉弦细。诊为心火亢盛。治以清心化痰,祛风止痉。处方:川穹6g、胆星6g、钩藤10g、黄连3g、知母10g、地龙10g、木瓜10g、伸筋草15g,防风6g、荆芥10g、木贼草10g、菊花10g、夏枯草10g。7剂,水煎服,日1剂。黄连、知母、川芍清解、发散心火;胆星清热化痰;再以木瓜、伸筋草舒筋通络;钩藤、地龙、荆芥、防风祛风。诸药合用,

标本兼治。患儿于2008年4月来诊,述前药服用三月后明显好转,近因外感复发,症状较去年减轻,予上方加减再治而愈。

5.心肾不交型

多因小儿先天肾气不足,或病后肾气虚衰,肾水不能涵木,则肝阳易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上炎,心肝之火亢于上,肾虚于下,则生风抽动。其症多见抽动伴有遗尿病史或现在仍有遗尿,注意力不集中,心烦急躁易怒。治以补肾清心、化痰祛风。方以桑缥峭散加减。

病案举例:李某,男,8岁,2007年4月初诊。患儿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耸肩,近日又口出秽语,性情急躁,多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遗尿,尿色清。舌红,苔白,脉弦。诊断:肾虚风动。治以温下清上化痰祛风。处方:陈皮6g、半夏6g、桑缥峭10g、菟丝子10g、淮山药10g、柴胡6g、远志10g、天竺黄10g、胆星6g、当归10g、黄连3g、石菖蒲10g、益智仁10g。肾藏精,主骨生髓,司二便。方以桑缥峭散加减温肾固涩;黄连清心火;“怪病多责之于痰”,痰去则怪病自除,加陈皮、半夏、胆星、天竺黄化痰通络。上方加减治疗3月而愈。

1825年Itard首先描述TS,1885年GeorgeGillesdelaTourette系统报道了9例,之后即以其名命名,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生化异常、器质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氟呱淀醇或泰必利,可使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改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锥体外系反应、以及食欲不振、头晕等副作用影响其广泛持久的治疗,王素梅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对本病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本病病因有先天不足、七情失调、饮食不节、六淫所干或体质因素,为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病位主要在肝脾,又与他脏密切相关,病初多实,延久则虚。治疗上,在祛风化痰止痉的基础上,注重病因、病史及兼证,加以五脏辨证,使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同时还注重本病的预防护理及家庭管理方法,强调支持性心理治疗,解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担忧,助于疾病早日康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成群主任医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搐症经验
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认识
按摩治疗小儿抽动
案例分享|马丙祥从“肝风”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