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听评书的日子
近日偶然购得袁阔成先生的评书精选,不禁欣喜若狂。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评书长大的,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道评书为何物了,那真是失去了很多人生的乐事与快感。评书演播者凭一己之力,滔滔言辞,灵牙一碰千军万马,俐齿轻摇故国神游。当时每天中午12点中央广播电台都有评书联播,我们放学以后无心贪玩,狂奔至家里收听,听到精彩处,茶不思、饭不想,双眼放光、神思缥缈。很多课余的日子也是和伙伴们讨论评书里的人物、细节度过的。记不得听过多少部书,印象深刻的有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这是我刚上小学时听的第一部书,单先生是评书演播者中知识层次最高的一位,考取过大学。可是他的书却最俗,俚语俗语颇多,“屎、尿”皆可入书,很显粗俗。记得他说的《太平天国》,形容一个人长了一对“小母猪眼。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曾经风靡大江南北,那是只要刘兰芳开始说岳,常会万人空巷,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刘兰芳的风格比较正,像是评书届的“新闻联播”,一派大国之风。她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这种官方代表倒很适合她的风格。田连元声音好,风格介于单、刘两人之间,他说《刘秀传》,在讲述刘秀躲避王莽追兵,东奔西跑,仓皇无助时,情感深沉,真切动人。当时的我正陷于高考困境中,只觉那刘秀的茫然失措仿佛如我一样,竟忍不住偷洒一滴泪于被窝之中。

  评书中我最爱的是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此书乃是评书艺术的集大成者,全书300多篇,分三年在中央电台播出,每年播出100多集,其余时间是录书。此书伴随我从小学到中学,从《三国》盲到《三国》通。那时中午12点听《三国》,听完后顾不上午休,急忙忙翻开罗氏《三国演义》,阅读“且听下回分解”后在分解什么。下午到学校模仿袁先生的语气讲给伙伴们听,活灵活现,拥趸甚重。日日如此,乐此不疲。虽是巾帼,决不让须眉,班里的男生没有一个比得上我这个《三国》通。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曹操、赵云。曹操历史形象不佳,禁忌少,所以袁先生完全把他当作凡人英雄来塑造,常常开他玩笑,使曹操的形象十分生动可爱。比如曹操赤壁兵败华容道,逃至险要山处,突然哈哈大笑:“诸葛村夫智谋不行,若在此处安排一支人马,我命休矣!”笑音未落,只听叨唠一声炮响,关羽在此。曹操一看差点咽了气。再比如曹操头疼,请个御医看不好,气得一脚把枕头踢到了床下。

  赵云是《三国》里最完美的人物,袁老本人也很喜爱,后来又专门录了赵云的全传《长坂雄风》。这部书的精彩段落“长坂坡”我还录了音,夜夜睡前静听,以致后来倒背如流。赵云容颜俊美,武艺超群,风度飘逸不尘,更难得是淡定从容,义薄云天。袁老每次形容赵云的卓尔不群总是感情充沛,激情洋溢,可见他对这个人物爱之深。“这员将真是威风八面,看赵云头上戴着亮银狮子盔张口吞天,雪片鱼鳞甲是虎体遮严,护心宝镜如天边满月,素罗袍绣海水波翻。肋下带青釭宝剑,素白色中衣,脚下一双素白色五彩虎头战靴。……这员将长得怎么这么好看呐,看赵云是眉如宝剑,目如朗星,鼻如玉柱,耳如元宝,口如丹珠。这张脸是红中粉,粉中白,白中润,润中俊。”这些语言袁老说来又俏又帅,引得我们争相模仿戏耍。戴锦华说赵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老的青春偶像,这个传统文化我是在评书中学习到的。在评书华美壮阔的铺陈下,在日日夜夜倾听,无数次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时,这位白袍将军,阿斗和靡夫人——幼童和女性的保护者,深深根植于我的精神与血脉之中,那是来自古中国最美的一份记忆。目前很多导演筹拍《三国》,据说刘德华将出演赵云,我对此根本不做期待,在我的心中,无人能及赵云之万一。也许他已幻化成天空中的一片云,以前活在评书里,现在在天上。

  当今中国最火的教师莫过于易中天了,他在《百家讲坛》上讲三国,搞得很玄乎,什么“以文化说故事,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大而不当,不知所 云。当初我也是“易粉”,后来越来越觉得听不下去。他的讲法,即没有史实的严谨深省,又没有小说好似天外飞仙,出神入化。实在是非驴非马,何也?最近又重 新听袁老的评书《三国》,相形之下,易老的《三国》就没法听了。易老讲到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用了很多时间引经据典,演绎推理,终于得出原因是因为曹操骄 傲。袁老的《三国》,在分析曹操赤壁失败的原因时,鲜明给出观点,骄傲使然。明显的事情,用得着扎进故纸堆里论证吗?袁老的《三国》是评书,评书是俗文 化,面对的是芸芸众生。可袁老却很优雅得体,诙谐幽默处比比皆是却绝不粗俗,类似“曹操对女人不能讲究只能将就。”“袁绍热爱美酒、狗、马和女人”、“诸 葛亮在城楼上唱卡拉ok”之类粗鄙油滑的语言绝不会在袁老嘴里出现。他倒也讲过现代词汇,比如许褚在战场上猛见到飘来一奇怪兵器,大惊,心里合计:“哪儿 来一飞碟?”颇具后现代搞笑风格,结合那个场景,令人捧腹。袁老的《三国》使评书艺术进入到了巅峰时期,这与演播者本人的学识、修养、境界密不可分。更难 能可贵的是倾注了袁老的一腔热血,据袁老后来回忆,因为长年讲《三国》,他对其中的主要人物爱已成痴。在讲到曹操、孔明去世的段落时,热泪不止,痛哭失 声,几乎不能录书。这种痴狂倒也快乐。

  后来因为社会进入多元化时期,娱乐的形式丰富多彩,评书逐渐衰落。有人发明电视评书,把评书家放到前台,这种方式我不喜欢,评书是听觉艺术,就美在上天入地的瑰丽想象。就像中国茶妙在那舌尖的一点余香,若也改革,将茶如咖啡一样加糖加奶,那成什么怪物了。

  现今评书已离我渐行渐远,但我永远怀念那些少年时听评书的日子。中国的古文化是以评书这种很民间的方式默默的渗透到我的心田,那些古老的故事、人物从此再 也没有离开过我,他们陪伴我、安慰我、鼓励我、填满我每一个生命的空间,一如那少年时每天中午12点的美好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国时期,被遗忘的3位将领,认识1个你就是真正的三国迷!
谈《三国演义》中的人才观-西安未央区人民检察院
魔幻三国 日常任务 三国问答 财神名将 收集整理
盘点历史上三国十大倒霉鬼,庞统只排第七,第一毫无争议
闲谈三国:“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是不是真的?他们两个谁最厉害
“猇亭之战”为何称“夷陵之战”?刘备、毛泽东为何都要改地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