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段历史 |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雕塑艺术的巅峰

1475年3月6日: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

1488年:进入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克·基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开始学习绘画

1489年:进入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

1501年:用四年时间完成《大卫》

1505年:开始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

1513年:历尽磨难成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1536年:61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召回罗马西斯廷教堂,用近6年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画像细部》(Michelangelo Buonarroti )

约1544

伏尔泰拉 (Italian, Volterra 1509–1566 Rome)

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精湛入微的绘图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译“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倘若要深入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就必须追踪溯源,了解其创作生涯的原点。尽管米开朗基罗本人习惯对外宣称自己全靠天赋自学成才,但他却是接受过正规的绘画训练。米开朗基罗1475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贵族家庭,13岁那年以学徒的身份进入了多梅尼克·基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这位挑剔刁钻的画师也许教会了他如何为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绘画设计草图,这门技艺在当时颇为罕见。


在1490年至1491年期间,他转而投奔贝尔托尔多门下学习。贝尔托尔多是一位卓越的雕塑家,同时也为罗伦佐·美第奇工作。美第奇家族当时四处收购古董一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并聘请贝尔托尔多来管理这些藏品。决定米开朗基罗命运的时刻也因此而来临,事实证明,雕塑才是他倾注一生心血的艺术。雕塑带领他进入古典艺术大门,让他从中吸取养分并推陈出新,也成为了米开朗基罗与美第奇家族之间的纽带。


当时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理念是肯定人类的创造力量,米开朗基罗是公认的绘图大师,他掌握精湛入微的绘图工艺,前所未有地以概念思维综合绘画,雕塑,设计和建筑,驰骋于广阔的艺术思维空间中。他生时已被称为不世出的天才,同时代的人更称颂他为“神人”。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大师级绘图手稿吧!


《酒神侧面头像》(Tête de satyre, de profil)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Suzanne Nagy


《跪着的女裸体像》(Femme nue agenouillée, tenant une couronne et des clous)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Thierry Le Mage


《西斯廷教堂亚当草图》(Figure d'Adam à la Chapelle Sixtine)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Jean-Gilles Berizzi


《男子背部习作:西斯廷教堂最后的审判》(Etude d'homme de dos, d'après le Jugement Dernier de la Chapelle Sixtine)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 Jacques L'Hoir / Jean Popovitch


米开朗基罗廊

说到卢浮宫博物馆馆藏的米开朗基罗作品,必须要提的便是米开朗基罗廊(Galerie Michel-Ange),它建造于19世纪,现在这里陈列的是卢浮宫馆藏中意大利雕塑艺术的精品,以米开朗基罗的《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尤为著名,这间展厅也因为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大师而得名。


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扬言要把意大利著名艺术家都集中到罗马来,美其名曰“保护”他们,实质上是想利用他们来为他实现宏大的墓葬计划,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可是这个喜怒无常的教皇在设计陵墓期间,一再更改,否定原先的计划。米开朗基罗忍无可忍,只好毅然离开,逃回佛罗伦萨。教皇动用军事武装直捣中部意大利,使佛罗伦萨政府不得不强迫米开朗基罗回到教皇的身边。忍辱负重的米开朗基罗从1508年起,第二次为教皇设计陵墓计划,不仅作了大量他所不愿意作的壁画,还完成了全部雕像的任务。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


在中世界意大利,统治阶级在墓前立奴隶像是象征死者的权威。当时米开朗基罗为了发泄他对统治者的抗议,把奴隶雕刻成渴望解放而不可得的两个青年壮汉,他们具有力士般健美的体魄。《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并不像垂死,好像在微睡;胸前的绳索象征着暴力与专政,但他没有表现出极度的痛苦,也没有为了挣扎而显出的痉挛,而是一种摆脱了苦难的昏迷。似乎沉重的劳动已使他疲惫不堪,他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仍然想要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以及死亡搏斗。


《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加强烈了,他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型拧着,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出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也有人称这尊雕像为“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的体现。由于种种原因,这两尊奴隶雕像并没有安放在教皇陵墓前,而是转送给了别人,如今被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内。


《被缚的奴隶/反抗的奴隶》(Esclave rebelle)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Raphaël Chipault


《垂死的奴隶》(Esclave mourant)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Musée du Louvre, Dist. RMN-Grand Palais / Raphaël Chipault


《被缚的奴隶》与《垂死的奴隶》(Esclave rebelle - Esclave mourant)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Raphaël Chipault


《卢浮宫:米开朗基罗廊》(Louvre : Galerie Michel-Ange)

卢浮宫博物馆

Credit: Photo (C)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u Louvre) / René-Gabriel Ojéda


1562年米开朗基罗受其门生,著名画家,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之邀称为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名誉院长。之后他一直生活在罗马,从事雕刻,建筑和少量的绘画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于自己的工作室。


米开朗基罗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伦比的影响。他与达芬奇一样多才多艺,兼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于一身。他得天独厚活到了89岁,超越了古稀之年,度过了70余年的艺术生涯,经历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带有磅礴的气势和人类的悲壮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弗朗索瓦一世 “意大利艺术的狂热爱好者”
卢浮宫举办安托万-让·格罗绘画作品展
全球期待值爆表!史无前例的「达·芬奇大型特展」,一次看尽最全达·芬奇
新年给你一个来卢浮宫看展的理由
卢浮资讯 | “放大镜下的卢浮宫”
《神秘的勒南兄弟》于卢浮宫朗斯分馆展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