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椎病物理治疗检查评估方法

颈椎病物理治疗检查评估方法

除按正规要求的一般体格检查外,对颈椎病患者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压痛点

(1)棘突间压痛:此对颈椎病的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病变早期,压痛点的位置一般均与受累的椎节相一致。但对后期病例,由于椎间关节周围韧带已硬化或骨化以及骨赘形成,则压痛点反而不明显。

(2)椎旁压痛:沿棘突两侧由上而下、由内及外按顺序进行检查有无压痛。常见的压痛以下颈椎横突,肩胛骨内侧及第1、第2颈椎旁为多。基本上沿斜方肌走行。

(3)注意其他部位的压痛:例如肩周炎的压痛多位于肩部附近,包括冈上肌。前斜角肌综合征者压痛点位于锁骨上窝,而在乳突和枢椎棘突之间的压痛多提示枕神经受累。

2.颈椎活动范围检查

对一般病例仅令患者作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与侧屈活动,并与正常加以比较即可。但对严重病例或施行手术与随访观察者,则需采用半圆尺或头颈活动测量器加以测量,并予以记录。

在正常情况下,除瘦体形者活动度较大和胖体形者活动略小外,一般无明显受限。而在根型及颈型颈椎病者,其对颈椎屈伸影响较多,椎动脉型者则可能影响颈部放置活动,其他类型一般多无影响。

3.颈椎的试验检查

(1)前屈旋项试验(Fenz征):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之后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即属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击顶(或压顶)试验或Spurling试验。先令患者将头患侧倾斜,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击手背部,使力量向下传递。如有根性损害,则由于椎间孔的狭小而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等感觉,此即属阳性。对根性疼痛剧烈者,检查者仅用双手叠放于患者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试验阳性者,则称为Jackson压头试验阳性。

(3)椎间孔分离试验:又称颈试验。与前者相反,对疑有根性痛者,让其端坐,检查者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并以胸或腹部抵住病人枕部,逐渐向上行颈椎牵引,以逐渐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有颈部松快感,则为阳性,此多系根型颈椎病患者。

(4)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因同时检查臂丛神经,故又称为丛牵拉试验。患者取坐位(站位亦可),头稍低并转向健侧。检查者立于患侧,一手抵于颞顶部,并将其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部将其牵向相反方向,如患者肢体出身麻木或放射痛时,则为阳 性。但在判断上应注意,除根型者可为阳性外,臂丛损伤、 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均可呈现阳性结果。本试验又称为Eaten试验,如再迫使上肢内旋,则为Eaten加强试验。

(5)颈静脉加压试验:又称压颈试验。检者双手压于颈静脉处,使其颅内压增高而诱发或加重根性痛。阳性者除可见于根型颈椎病,亦可见于颈髓硬膜下肿瘤患者,故又可称为脑脊液冲动症。

(6)上肢后伸试验:患者取坐、立位均可。检查者立于其身后,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向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脊神经根或臂丛神经的牵拉。阳性者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脊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情况。

(7)前斜角肌加压试验:检查者双手拇指在锁骨上窝偏内,相当于前斜角肌走行部加压。阳性者则上肢出现放射痛与麻木感。下颈段颈椎病与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均可出现阳性。

(8)旋颈试验:主要判定椎动脉状态,故又可称为椎动脉扭曲试验。患者头部略向上仰,嘱患者自主作向左、右旋颈动作,如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征时,即属阳性。因此试验可引起呕吐或猝倒,检查者应密切观察以防意外。除椎动脉型颈椎病外,血管疾病患者亦可出现阳性。

4.感觉障碍

对颈椎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定位均有重要意义,应仔细检查。除按一般体检要求外,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部及上肢的感觉障碍分布区:其与受损椎节定位有直接关系,且较为准确。

(2)准确判定其程度:检查者可用针尖在正常与异常感觉交界处来回划动,以使患者分辨出正常、感觉迟钝、过敏与消失等。

(3)左右对比:对躯干及上下肢的感觉障碍除应准确判定其性质与分界线外,尚应左右加以对比,以判断脊髓受累两侧平面是否一致及其程度有无差异。

(4)其他感觉:除痛觉外,尚应酌情检查温觉、触觉及深感觉等。后者包括位置觉及深压觉等。

5.运动障碍

酌情对全身或部分肌肉的肌张力、肌力、步态、姿势、肢体运动及有无肌萎缩等有步骤地进行检查。

(1)肌张力:即当肌肉松弛时在被动运动中所遇到的阻力。一般应在温暖的房间中进行,并嘱患者切勿紧张,肌肉尽量放松。在颈椎病范围内常作的检查有以下2种。

①肢体下坠试验:患者仰卧、闭目,检查者举起一个肢体后突然放开,肌张力高时坠速缓慢,减退得则快,左右对比之。

②上肢伸举试验:患者闭目、双臂平伸。有锥体束张力痉挛或小舞蹈症者,前臂渐趋内旋;有锥外强直者,患肢向中线偏移;有小脑疾病患者则向外偏斜;轻瘫者,患肢逐渐下沉;严重深感觉障碍者则手指呈不自主蠕动。

(2)肌力:即病人在主动动作时所表现的肌肉收缩力,其测定评级标准如下。

0级 肌肉毫无收缩。

1级 仅可触及轻微收缩,不产生动作。

2级 肌肉有收缩,关节可活动,但不能对抗肢体重力。

3级 能在地引力相反方向动作,但不能对抗阻力。

4级 能对抗一般阻力,但力量较弱。

5级 肌力正常。

全身骨骼肌甚多,并非每块肌肉均需检查,现仅选其中临床意义较大者列举如下。对手部肌力最好使用握力计测定之,既较精确,又便于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

①胸锁乳突肌:为第2、第3颈脊神经支配,因其表浅易于检查。如有受累则应多考虑颈椎病以外疾患,例如脊髓侧索硬化症、高位颈段肿瘤等。

②斜方肌:为颈3、4脊神经所支配,其意义同前。检查时可嘱患者向上提肩,检查者给予阻力并以此判定其肌力。

③膈肌:由颈3—5脊神经支配。检查时嘱患者仰卧于床上作深呼吸,检查者触摸腹壁的紧张度,并以此判定其肌力。可见于颈椎病后期或颈椎管严重狭窄者,更多见于脊髓本身疾患或颈髓部肿瘤。

④三角肌:由颈5脊神经(腋神经)所支配。分为3部:前部收缩时提臂向前,中部收缩时则使臂外展至水平位,后部收缩时引臂向后。检查时可依此予以阻力判定之。

⑤肱二头肌:为发自颈5、6的肌皮神经所支配,具有使前臂屈曲和前臂旋后的作用。测定时可让患者前臂旋后、屈肘,再于腕部予以对抗阻力。

⑥肱三头肌:为来自颈7、8的桡神经所支配,起伸臂作用。测定时检查者托住患者上臂以消除前臂重力的影响,此后嘱病人在对抗阻力情况下伸直前臂,即可触及该肌的收缩。

⑦大鱼际肌:由颈6、7发出之正中神经支配。主要观察有无萎缩及其程度。

⑧小鱼际肌:为颈8—胸1发出的尺神经所支配。易判定之。

(3)步态:是判定神经系统及肌肉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对颈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上对颈椎病有鉴别意义的步态主要如下。

①痉挛步态:主要因痉挛性瘫痪所致,单侧轻瘫者,患肢可因挛缩而显得较长,且伴屈曲困难,故步行时需将骨盆提起,下肢向外作半圆形旋转动作。双下肢痉挛者除上述情况外,尚伴有股内肌收缩而呈交叉样步态,形成'剪刀型'步态。此主要见于脊髓受压之早期病例。

②共济失调步态:患者步行时两腿呈分开状之'阔底步态',严重者似醉汉,易于判定。主要见于小脑病变者。

③垂足步态:当腓总神经麻痹时,由于足下垂而形成拖足行走样外观,或是将患肢的膝部提起较高,之后足尖再着地行走。此更多见于下腰椎及腓总神经本身病变者。

④基底节病变步态:即在震颤麻痹者由于其起步和停步均感到困难,形成前冲后蹶样步态。

6.反射

对颈椎病的诊断与定位亦有重要价值。

(1)深反射:指通过叩击肌腱或骨膜等较深在组织引起肌肉牵伸反射者。常用的如下。

①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心位于第5—6颈髓段,由肌皮神经传导,主要在颈5病变时出现异常。

②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心位于颈7—8段,通过桡神经传导,以颈7受累时为明显。

③肱桡肌反射:反射中枢位于颈5—6等段,但与下颈髓诸节均有关连;通过桡神经传导,以颈6病变时反射异常最为明显。

④膝反射:反射中心在腰2—4段,由股神经传导。

⑤踝反射:反射中心位于骶1—2段,胫神经传导。

(2)浅反射:指通过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者提示病变位于上神经元。在颈椎病时常用的如下。

①腹壁反射:反射中心位于胸7—12段,通过肋间神经传导。产妇及肥胖者在正常情况下也可能引不出。

②提睾反射:反射中心在腰1—2段落,经髂腹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传导。老年者可引不出。

③跖反射:反射中心位于骶1—2段,胫神经传导。

④肛门反射:反射中心位于骶5处,下肢神经传导。

(3)病理反射:指由于上神经元受损后使节段性反射亢进,甚至原来已被抑制的反射再现。常用的如下。

①Hoffmann征:又称弹指征。患者腕部略伸,手指自然微屈。检查者以左手托住病人腕部,用右手指夹住其中指,快速地用拇指向常侧弹拨其指甲,以使其中指远端指节屈曲。阳性者,患者拇指与其他手指同时向掌侧屈曲。因少数正常人可出现阳性,故明显阳性或双侧不对称时方具有临床意义。

②掌颏反射:其意义同前,少数Hoffmann征阴性者,本征可能出现阳性而具有诊断意义。检查者一手持住患手,使其呈自然伸展状,另手用棉签的尾端自手掌中部斜向虎口处划动,与此同时观察同侧下颌颏肌。阳性者可见该肌有收缩动作。

③Babinski征:俗称划足底征或跖反射伸直反应,检查方法同跖反射。阳性者,趾向背侧方向伸展,并伴有其他足趾外展如扇状及踝部背屈。阳性者表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但在以下情况亦可呈现阳性;大脑智能发育不全;2岁以下小儿;深睡或昏迷;中毒、全身严重感染及足趾屈肌腱瘫痪者等。个别正常人亦可能出现阳性,因此需综合加以评定。

④Oppenheim征:又名压胫征。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背侧在胫骨前、内侧处由上而下划过,阳性者为趾背屈。

⑤Chaddock征:又称足边征。用木签等划外踝下部和足背外侧皮肤,阳性者同前。

⑥Rossolimo征:又称弹趾(指)征。检者用手指将病人诸趾(或指)尖一齐向上弹拔。阳性者可为足趾跖屈。

⑦Gordon征:又称腓肠肌挤压征。阳性者当捏压腓肠肌肌腹时,出现趾背屈反应。

以上3大类反射虽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但在具体病人应酌情选择,并非每例均需全部进行。

7.其他检查

(1)自主神经检查:用于椎动脉型、混合型及其他某些需鉴别的疾患。主要是观察皮肤的色泽、粗糙程度、汗液分泌情况,有无

营养性溃疡、脱屑以及括约肌功能情况和性功能状态等。并可作皮肤划纹试验观察皮肤的血管反射。

(2)Horner综合征:亦属于自主神经检查之一,指患侧眼裂变狭、眼球内陷、瞳孔缩小、两侧面部和汗腺分泌不对称等。此乃由于颈8和胸1脊髓或上颈椎旁星状神经节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所致,因此可见于颈椎病、颈段肿痛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3)颅神经检查:酌情对12对颅神经全部或部分加以测试。多用于对严重病例的鉴别诊断。

(4)视力测定:主要用于椎动脉型者。

(5)共济失调之判定

①指鼻试验:令患者上肢外展,先在睁眼状态,此后改为闭眼状态,让其用自己的食指快速反应并触及鼻尖,左右分别测之。以闭目时为准,找不到鼻尖者为阳性,表明其共济运动障碍。

②闭目站立试验:又名Romberg征,即让患者站立后双目闭合,阳性者不能站立。此时如将患者双上肢平举也会上下摆动。多见于脊髓结核、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及小脑病变者。

③跟膝试验:即让患者足跟置于对侧膝部,沿胫骨前方向足面处滑动,如出现摇摆不稳为阳性,见于小脑及后索病变者。

徒手治疗与评估微课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病基本知识(非原创)
脊柱临床检查——朱巍
颈椎病如何检查与诊断?
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04(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的检查方法
颈椎病的特殊手法测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