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求与得

 因缘而遇  向远所见

请您关注、推荐  欢迎转发、点在看


闲看电视,看到了老电视剧《济公游记》。

这一集讲的是求雨的故事。久旱无雨,太阳火辣,老百姓纷纷来到菩萨面前求显灵落雨。两个财主也来了,一个是卖扇子的,天热使得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是卖雨伞的,天不下雨没有任何生意。卖伞的求菩萨赶快下雨,而卖扇子的一个劲地求菩萨不要下雨,争得不可开交。这时,济公来了,人们围上来求活佛帮帮大家。济公对着这俩财主说,福气是你的就不是他的,满足了他的福气就满足不了你的所求,依了你俩就依不了大家。随后,他带领村民们来到山边,对大家说,这山上滴下的水可浇禾苗,禾苗活了人就有救了。人们一下子明白了过来,只考虑自己,求也不得,活佛告诉大家的是,要做,而不是无谓的“求”。

由是,深深感悟到,不求而得的,往往求而不得,只为自己所得的,更是求而不得。

为什么求而不得,知乎上有一个回答,我很是赞同。

求而不得,大多数情况,不是我们的求出现了问题,而是我们的知和行出现了问题。不是不知,是知得不够。知不够,何以言德。无德又何配其位。 

古语“德不配位”是诠释“求而不得”的最好答案。所谓自知之明,便是深刻的自我反省,过后,知行合一,不断吸纳外界和自身的建议,反复循环,不断调整,从而获得心想事成,求而可得。 

人的虚荣和欲望是好事情,有欲有望才有盼头,任何时刻,都保持这着这种盼头,并以德配之,一切才会水到渠成!

我想,这个“德”最大的是善良和利他

一个人,可以活出自己,但不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择手段、利欲熏心。设若如此,万求不得其一的。

不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容易想到自己的需要,而常常疏忽了别人的需要。一件事情,也常会站在自己的观点来看,很难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所以谁能跳出这种窠臼,谁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因此,如果我们求而不得,那我们就应仔细地去探讨,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可专怪上天不俯允!有句话说的好:“你们得不到,是你们不求。你们求而不得,是因为你们求的不当。”

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求而不得,最大的原因是自己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需要的不多,一方面是一个人的生活不是离开这个想要的东西就活不下去,另一方面其实力还和这个东西匹配不了,所以现阶段那些东西在实际意义上是自己不需要的。

想要的太多,这就和人的欲望有关了。欲望就像理想,贴合实际了那就是理想,不贴合实际那就是幻想。脱离自己实际的欲望过度,不管哪一方面,万一占据了一个人的心灵,总有一天会让其成魔!

佛教经典《六祖坛经》里说: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这正如一首诗偈说的:“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心外无佛,自己纯真的本性就是佛。这句话,同样适应我们的日常,同样是对我们人生的认识,把心治好,有清净正直的思维,有善良的言行,有知足常乐的心胸,生活自然就安稳祥和、幸福快乐。

求而不得,更是因为自己做的太少,而想的太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没有种子果不得。有的人的求,是求天上掉馅饼得“好事”,然后守株待兔,到头来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人的求,就是说说,唱唱高调,真要做起来,百般理由做不得,自是结果无所得了。甚至有的人的求,处心积虑设计,主观臆想,而不是努力做好自己而心想事成,不仅不得,还狼狈不堪,惹人耻笑。凡此等等。

生活中,也会听到有的人拜佛求神,是期待死后能上西方净土,希望能因此捡大元宝发大财,甚至是希望自己做了坏事不被发现不受惩罚。其实,这拜这求,更应该是敬畏,像拜老师一样学做样子,得真智慧。拿学佛来说,除了不要干坏事,要做好事之外,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过去不正确的习性和错误的观念,净化自己的心不受红尘所诱惑,处于任何情境心如同潭面,不因为月影穿潭底而波动。正如佛教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很多时候,我们迷信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事实上并非如此,不是我们读了些书,就自然会写出好文章,就能出口成章,就能懂道理会做人,这中间隔着千遍万次的练习、持心续情的洞察呢!

做,才是根本。我们日常工作生活,谋求人生意义,莫不如是。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求而不得的真正原因,是这样子的:当你越想要的一个东西的时候,你的脑子竟然全部关注的都是与他相反的东西,所以你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相反的。

人们常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这只不过描述了一个表面现象,因为没有任何事情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和达成的。这里的无心并非是真正没有心,而是指一种放松和放下的状态。

我们人人尽知的是,强求不得,就像俗话所说的:强扭的瓜不甜。而很多时候,强求会连个瓜都扭不到,甚至芝麻都得不到,刻意往往不如意。

我们的痛苦和烦恼就在于执着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没有真正看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世界会满足我们所有的需要,但不一定用我们以为的方式和结果来呈现。从根本上来看,我们需要的无非是自由、快乐和爱。我们创造金钱的目的其实是想要让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同时可以透过金钱购买的服务和物品来感受人生的快乐;我们追求着爱情和地位,也都是期望可以获得关注、重视来满足自己对爱的需要。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头脑总是固执的认为,我们只能够通过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来获得这些需求的满足;我们的小我也总是狡猾地诱惑着我们走向背离真正获得快乐、自由和 爱的道路。于是,便垂头丧气自己求而不得,痛苦不已。当着我们心平气和下来,安静的看看自己的人生和所拥有的一切,也许早就拥有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只不过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如同人们常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于“得”,人们还有着一种奇怪的“痛苦”。用周国平的话来说就是——

当我们缺少一样必需的东西时,我们痛苦了。当我们渴求一样并非必需的东西而不可得时,我们十倍地痛苦了。当我们不可得而别人却得到了时,我们百倍地痛苦了。 

就所给予我们的折磨而言,嫉妒心最甚,占有欲次之,匮乏反倒是最小的。”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就为此倒了不少的苦水。朋友说,有一种奖励,单位从来没有拿到过,后来大家一起努力,积极争取,终于以优异业绩换得了这项不菲的奖励,并按上级文件规定发放执行。他是负责这项工作的。令他想不到,甚至有点失望的是,大家很多没有那种该有的感恩之情,却不断冒出不同的声音,什么谁应该拿谁不应该拿,什么谁拿多了谁拿少了,等等。后来,朋友提议表彰了这项工作的突出贡献者,反复讲了整体工作情况、不同人员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不同贡献以及文件的奖励具体方法,算是形成了正确的导向和继续努力的氛围。

朋友感叹道,没想到,没有的时候,似乎风平浪静,有了反而不平静了。

我对他说,这很正常,自古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世界难题啊!所以,我们向往的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至少利己利人。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正所谓,无所求无所苦,无所不得。

这也算是我的一得,快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古刹灵隐寺
去香火旺、名气大的寺院拜佛,功德就大吗?
佛缘深厚有三个特征!
济公1721
佛歌《佛在灵山莫远求》一听就上瘾,再听心已醉!
【枚素传真】| 拜佛不要半信半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