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罗锅枨」

中国古代木匠在锤炼和推敲中成就经典,见微知著,正是因为细节的千锤百炼,才造就明式家具的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细说“罗锅枨”。


所谓罗锅枨,即横枨的中间部位比两头略高,呈拱形,或日“桥梁形”,现在南方匠师还有称其为“桥梁档”的。

在北方,人们喜欢把两头低、中间高的桥用人的驼背来形容,称“罗锅桥”,因而把这种与罗锅桥相似的家具部件统称为罗锅枨。

在古代,枨多竖于古时门两旁,以防车过触门。《说文》中也提到:“枨,杖也。”

而在古典工艺家具中,枨引申出新的含义,它作为家具中承重又能加强形体牢固的“木柱”,被开发出了许多种造型:直枨、罗锅枨、霸王枨等等。


明 黄花梨有束腰内翻马蹄罗锅枨杌凳

明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霸王枨条桌

枨子的功能在加强腿足之间的联结,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枨子安得矮一些,对稳定结构较为有效。

但枨子低了会妨碍使用者腿膝的活动,产生不便。两端靠下,中间拱起的罗锅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想出的造法。

清早期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方桌

罗锅枨作为明式家具中常见的构件,一般是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加固结构的同时,向上隆起的部分可大大增加使用空间,比如用在椅子下方时,腿的活动空间就足够,不会因为枨的存在而受羁绊。

明末清初 黄花梨无束腰顶牙罗锅枨半桌

罗锅枨是从早期的拉枨演变而来的。

早期的拉枨是直的,到了宋代,家具的框架式结构取代了之前的板式结构,成为了家具造型的主流,这时框架之间的拉枨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演变空间,出现了拱形弯曲的罗锅枨。

到了元明时期,高拱的罗锅枨已经在家具中独立使用了。但由于当时的居室采光不足,居室内的家具比较少,室内的家具往往要一物多用或移动使用,高拱罗锅枨的力学强度难以满足使用的需要。

明晚期 黑漆螺钿花卉纹罗锅枨平头案

基于这一点,到了元末明初,一种力学强度很好的顶牙式高拱罗锅枨出现并在家具中流行。

清早期 黄花梨高束腰马蹄足罗锅枨半桌


明代家具中已经出现了罗锅枨加矮老、卡子花的结构,但尚未流行。
而清代家具流行将罗锅枨下移,这种结构的罗锅枨装饰性强,其简洁的形式感已经到无以伦比的地步,但是过多的切削和木纹横向收缩的特性,也造成其力学不稳定和器物后期的易损。

清黄花梨高束腰罗锅枨带屉棋桌

罗锅枨的做法本身就很有讲究,它不是单纯的弧度达到标准就好,而是需要突出与家具的呼应和流畅感。

现在很多新做的家具,可以发现在罗锅枨拐点处呈现高坡状,并形成明显棱线,整体造型和形态也因此而呈现僵硬之状,这都是工艺不到位的表现。
 
规范的罗锅枨制作,中间高拱应呈斜坡状,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没有所谓的棱线。看上去既有弧度,又流畅自然。

 明末清初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罗锅枨禅凳

古代木匠处理构件的美学基础可以从书法中寻找答案——

我们写书法,在笔画弯折的时候放慢运笔的速度,毛笔顿一顿,自然线条会略粗一些,如同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言,导之如泉注,顿之则山安。

家具的构件就比如书法的线条一样,有流动的线条美感。好比一条大河奔腾而下,没有阻碍的时候,河道顺直,流速也快,河面相对也就窄一些;而一旦碰到阻挡的时候,流速慢下来,而同样的水量要通过,因此河水冲刷两岸,河面自然变得宽一些。

古人讲究师造化,艺术从生活中来,造物背后有哲学,这个哲学来源于我们的古人对世界对万物的观察。

所以,这样设计的罗锅枨就不仅仅是一根做工精细规矩的构件而已了,视觉上它是有迅疾和徐缓的变化,充分显示出线条的魅力。

明末清初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二屉桌

线是中国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和书法的线条一样,中国器物中的用线也是很讲究的,当代的大多数设计师会从轮廓线的角度看待中国古代家具的线条,这个和西化的教育背景有关系,但中国器物中的线条是自成体系的,理解这样的线条要放到中国传统审美体系中来审视。

清早期 紫檀有束腰马蹄足罗锅枨长方凳

如果把线当成器物的轮廓线来理解,那么它的特点是静止的、程式化的、标准化和失去生命感的东西(如电脑字体)。
 
而中国器物中的线则不是这样,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泼泼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蕴含着中国艺术精神。

  一腿三牙罗锅枨
明式无束腰方桌或画桌有一种独特的形式叫“一腿三牙罗锅枨”,多数造型优美,特点突出。

明末 黄花梨一腿三牙高罗锅枨八仙桌

“一腿三牙”是因桌子的每一条腿都和左、右两根长牙子及桌子转角的一块牙头相交而得名。

从结构上看,桌子的每一条腿都被三个方向的牙子所嵌夹固定,腿足再带一定的侧角,桌子的稳定性已经足够。但作为定例为何“一腿三牙”非要与“罗锅枨”相搭配呢?

为安装三个牙子,腿子不安在桌子的四角而稍稍缩进一些,因而边抹较宽,桌面喷出。因而形成的探出之桌角类似我国古典木构建筑的飞檐角,桌角的牙头与托起飞檐的角梁、角昂等相仿。

梁枋结构(左)一腿三牙(右)

从侧面上看,腿子上部的三个牙条和罗锅枨组合而成的曲线造型,在视觉上使平直呆板的桌角于对称中产生了静中欲动的变化。

  罗锅枨与矮佬的搭配
古代工匠当曾设想,为什么不用端柱将枨子和上面的构件联结起来呢?这样不就使枨子也能传递承重的作用吗?于是“矮老”就在家具上出现了。


清 紫檀无束腰罗锅枨三屏风罗汉床

罗锅枨与矮佬通常相互配合使用,其作用也是固定四腿和支撑桌面。这种部件,都用在低束腰或无束腰的桌子和椅凳上。

明 黄花梨圈椅

明末清初 黄花梨无束腰攒罗锅枨马蹄腿画桌

清 紫檀罗锅枨方凳成对

  罗锅枨加卡子花的搭配

卡子花是由矮老发展出来的。卡子花是位于桌面和枨子之间的雕花木块,其作用不容忽视,既可加强桌体框架结构的稳定,又可将桌面的承重经由枨子导向腿足,还是装饰上的画龙点睛之处。

明 黄花梨草龙纹券口玫瑰椅

清早期 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

不管何种形式,罗锅枨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构件,它不仅是可以沟通大木作,小木作的结构构件,而且是承载美的一个装饰性构件。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编号262126 】明 黄花梨 无束腰罗锅枨条桌
明式家具八病:王世襄先生评点明式家具
名木鉴赏堂 37
说说明式罗汉床的分式和流变
王世襄先生品论明式家具的“八病”
明式家具术语,建筑行业常用,保证连贯衔接,浑然一气的:交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