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伯庸:我写《长安十二时辰》用到的读书法 || 贞观大讲堂


泱泱中华,昭昭有唐,厚重的史书,浩瀚的文化。

在当下的世界里,我们如何读好书?如何读好历史?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在今天又该如何应用?我们怎样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找到文字叙述里之于我们个人最重要的内容。

前不久的「贞观大讲堂」,《长安十二时辰》作者马伯庸先生,以自己独特的创作经验为依据,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

以下是现场实录的文字版。(有删节)

大家好,我是马伯庸。

首先特别感谢大家能来听我的讲座。听说中签率还挺低,好多人问我,咱俩关系这么铁,能不能蹭张票什么的?我说不瞒你,能上讲台也是我自己抽到的,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个人抽一个呢,所以我今天能做这个讲座特别高兴。

我记得上次来西安做讲座是五月十五号,当时在陕西省图书馆,那会儿《长安十二时辰》还没播,所以这次活动应该算是播了之后衣锦还乡,总算腰杆能更直一点了。

今天这个主题当时跟「贞观」聊的时候,他们就问我希望讲什么,我想了想,我来西安,我敢讲什么?

讲文物讲历史吧?在座的肯定比我熟,在西安讲历史,怎么都觉得有点班门弄斧,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想法,是不是能跟大家伙说道说道怎么读书,或者更专点,怎么读历史。

很多人问我:我想读一些历史,但我读不下去,你有什么办法没有?相信今天来的各位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困惑,现在到处都在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也在寻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文化基因,那怎么获得这个东西呢?思来想去,只能是读书。

但是现在读书读历史确实有困难,怎么办?所以,我今天就打算请出历史上的一位大咖——苏轼。

结合苏轼的方法跟我自己的经验,跟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读书。

01

在这之前,咱们先想一想,历史书为什么读不下去?

其实很简单,读小说就不一样了,随便找本历史小说来看,只要写的好,一口气一天就能读完,那为什么历史书就读不下去呢?其实是因为小说、故事跟历史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小说、故事通常有一个非常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前因有后果,前面留有伏笔的话,后面就一定会把伏笔解开,所以人物一定会有一个交代,因此,我们读它,就会不由自主地有一个预期。

但是历史不一样,历史就跟咱们写日记一样,非常散碎,今天吃的啥?明天去哪儿?后天干什么啊?这些记录就像流水账一样,只有我们读到足够多的资料之后,才能从流水账里提炼出一些规律,发现它有趣的地方。

举个例子,这是《三国志》的目录,比如说我们要了解赤壁之战,如果是普通人,看了《三国志》,估计很快就眼前一黑,因为这本书跟我们习惯读的历史书不一样,它是纪传体。 


以每个人的生平为基本单位,所以它是讲曹操、曹丕每个人的生平这样一路下来,而赤壁之战在哪呢?

赤壁之战隐藏在所有这些相关人物的生平里,所以要想找到这个故事,不仅要读曹操的传记,还要读刘备的、孙权的、诸葛亮的、周瑜的等等,差不多二、三十个人的都读完之后,才有可能把赤壁之战的所有内容提炼出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然,这对史学家来说不成问题,但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么读的话,赤壁之战根本读不下去,因为需要自己把所有碎片化的东西拼合出来,就很容易头疼。

怎么办呢?其实我原来也读不下去,觉得费劲,但后来,我无意中看到苏轼的读书法,特别有意思,解决了这个问题。

02

那苏轼到底是怎么说的?

苏轼这人也不容易,六十多岁的时候,被反目成仇的好基友章惇陷害,贬到了海南儋州。他年纪都那么大了,还得一路跑到海南去,那会儿的海南跟现在可不一样,现在一提海南,阳光沙滩大海什么的建设得很好,但那会儿的海南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很多人到了之后就得病死了,再也回不来了。

苏轼到了海南,因为他是个诗人,必须要写诗,他当时就写了一首诗,叫《儋州夜梦》。


这首诗里就透露出了苏轼的秘密,这秘密跟我们今天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咱一句一句聊。

第一句“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讲的是他到了海南以后,有一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回到小时候在那儿玩,结果他父亲苏洵找到他,问他说,你作业写了没有,然后就把他给吓坏了。他爸究竟给他留了什么作业,把他给吓坏了呢?

第二句就讲了“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也就是说他爸让他把《春秋》这本书完整地读一遍。

首先,《春秋》这书特别难读,每一个字都微言大义,历朝历代研究这个书的人也特别多,现在的人可能都读不下去,对小苏轼来说,就更难了,那他读了多少,全书十二个君王,他才读了三个,那肯定要被爹骂呀。

所以你看他后来这个状态,“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整个人就坐立不安,吓得快得心脏病,跟鱼被鱼钩挂起来的样子一模一样。

所以我们不用觉得自己没什么文化,苏轼那么厉害,他读不下书也是一样的状态,历史对他来说也是如临大敌。

接下来的中间我们先不用提,但后面他说“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意思就是说他在官场上混了40多年,结果呢,当官没当顺利,最后只剩下书陪着他。

但是后面,他说了一个口气特别大的话,“自视汝与丘孰贤”,这个丘是孔丘,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我问自己:跟孔子比较谁读书比较勤奋啊?

这话就厉害了,他在跟孔子做比较。

后面又提到一个典故,“易韦三绝丘犹然”。孔子读书“易韦三绝”,但我读书怎么样呢?苏轼说,“如我当以犀革编”。

意思就是说孔子读书是用熟牛皮编的,但以我看书的勤奋程度,这些绳子根本扛不住,必须要拿犀牛皮来串。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诗句开始还讲他一读书就吓得跟钓鱼一样,心脏病都要犯了,结果到最后,他觉得自己比孔子读书都勤奋,中间这个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

03

得亏苏轼是个话痨,像韩愈读完书,他就告诉你,要勤读书,但不给你讲具体的技术。但苏轼不一样,他是个话痨,什么都爱记录下来,有一次,他给他侄女婿王庠教了一个方法。

王庠这个小孩特别中二,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发下一个宏愿,说要把天下的书都看一遍。苏轼听了之后就很担心,说王庠这孩子智商很高,但怕走错路。

所以他就给王庠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苏轼苦口婆心地把他的阅读方法放在了里边,信里主要就说了一个读书方法——八面受敌读书法。

这个名字有点怪,但一会儿我给大家解释,咱可以先看这个文章。


我给大家一句句来说一下,比如第一句,“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意思是如果年轻人想读书,该怎么读?要多读几遍。

当然到这儿还没啥,咱再往后看,他说,“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意思就是,这个书实在太多了,你根本读不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书籍中去,根本看不过来。

那我们该怎么看?首先要想清楚你自己想从书里得到什么东西,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特别关键的点。

后边他说,“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意思是你要是真的愿意读书,那每次就只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比如说,“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意思就是,如果有一本历史书,那你这次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读一次其中所有政治以及人物在其中起的决策作用,下一遍,你再给自己设定另外一个目标,读里面的这些制度,这个样子慢慢来。

我们很多人原来读书,必须从第一页开始看,而且一定要看到最后一页。我就有这毛病,有些书,我其实看不下去,但我咬着牙也得从头看到尾,搞得我就特别困难。

苏轼就说了,你不应该这么读,应该先想清楚读这本书,你想看什么?哪怕从中间翻开一页,把这些看了也行,这样就可以有一个目的性和效率。

所以苏轼特别提了一句,他说,这个读书方法呀,是很笨,但是如果你学成了以后,你比那些泛泛而读的人,读书效率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里面说“八面受敌”,为什么叫“八面受敌”呢?如果你们有街头斗殴的经验,应该就能知道,举个例子,很多人以前上学,放学了会遇到几个同学说放学以后在门口别走。到了校门口一看,前面四五个比我身材高大的,冲我走过来,那这时候怎么办呢?跑是跑不了的,但是打也打不过,毕竟寡不敌众啊。

这个时候,该采取什么策略一个很实用的方法,就是你揪住一个人打,不管别人把你打成什么样,你就揪住他,直打到他站起来维护你为止,那就结束了。你会发现这样比你光挨打要好很多,当然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所以说,这个八面受敌读书法也一样,这么多书围在你身边该怎么办?认准一点,不管书有多少,就揪着一本往死了磕,读深读透,这样才能有所获得。

苏轼当时还特意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读汉书,他说:“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如治道、人物、官制、兵法、财货之类,每一过专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  ”就是说他特别喜欢读汉书,每次都要读好多好多遍,第一遍,他读所有关于政治的东西,尤其关于民生的朝廷政策。

第二遍呢,他读人物。比如读读汉武帝怎么回事,这些著名政治人物究竟什么样?第三遍翻开,只看三公九卿。然后呢,再读一遍兵法,比如读卫青、霍去病,读对匈奴的战争。

最后一遍读财货,那就读桑弘羊、《盐铁论》,所有关于铸钱的这些政策。每次都只设定一个目标,最后读完之后,就事事精巧了。

你再跟他讲里面的细节,讲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他都可以给你说的头头是道。

但如果你真的是咬着牙一口气看下来,那看到最后,可能什么都根本记不住。

所以,苏轼给这个八面受敌读书法设了两个原则,一个叫博观而约取,一个叫厚积而薄发。尽管看得多,但只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自然而然地积累多了之后,就会有一个爆发。

04

前面讲的是理论,我觉得光讲理论,大家还不能够感同身受,所以接下来,咱们实操一把。

到西安了,那就举一个跟西安有关的例子——鸿门宴。

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熟,但是我相信里面很多细节,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得特别透。所以,咱就把《史记》里的“鸿门宴”单单拿出来,用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读一遍。

首先,八面受敌读书法最重要的是读之前设定的一个目标,比如咱们第一遍目标设定的叫史实,读整个鸿门宴的发展过程,那么这个故事就是刘邦去见项羽,然后两个人见面聊聊天吃饭,然后范增让项庄去舞剑刺杀刘邦,最后被项伯拦住了,然后刘邦借着上厕所的机会跑了。

当然,我不是细讲,因为大家都大概知道这个故事。我们重点放在后边几个目标。

第二遍,设定的目标是地理,就是说,要读所有关于地理的知识。

比如前面讲到,沛公到了地方之后,先倒了个歉,他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如果我们读地理的话,那么这一句话就需要格外关注了。

什么叫河北?什么叫河南?这里的河北、河南和现代的河北、河南意义不太一样,现在我们说的是省,但那时候没有。那时候的河北指的是河北的巨鹿,我们都知道有个著名的典故叫破釜沉舟,讲的是反秦联军在河北巨鹿跟秦军大将两军对垒,谁也打不动谁。最后是项羽过去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将秦军最后一股主力彻底消灭掉,从此威震四方。

那项羽占河北,刘邦占河南,河南在哪儿呢?其实指的是现在南阳一带。刘邦从南阳沿着商洛,直接就杀到关中咸阳了。所以说,我们看到地理这段细节的时候,就能理解项羽为什么这么生气了。

他在前面巨鹿跟秦军生死搏战,结果刘邦抄了个后路捡了便宜进到关中,把子婴给逼降了,灭了秦朝。这就是占了一个大便宜,所以项羽就很不高兴,因此我们读地理就能知道项羽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遍咱们还可以读礼制。带着这个目的再读鸿门宴,我们就能发现里面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司马迁把鸿门宴里面所有的座位座次讲了一遍,比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他提了一堆座位词,乍一看很奇怪,感觉跟后面的情节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特别说这个呢?

这就涉及到当时的礼法问题,我们现在都知道有一个词叫东道主,为什么叫东道主?是因为当时大家吃饭,主人一定要坐在西边,面向东边的道路,然后迎接客人,所以要叫东道。

项羽是主人,是他请客,因此他要坐在西边面向东边,项羽管范增叫亚父,类似现在的干爸爸,因此范增的身份非常尊贵,他是面南位置,那个位置就是给整个宴会上身份最尊贵的人坐的。

刘邦坐的就更有意思了,他是北向跟范增面对面,你想最尊贵的是范增的位置,那么他正对的这个位置就是地位最低下的,奴隶贱民才能坐的位置,他们故意把刘邦放在这儿,其实是在羞辱他。按道理说,刘邦应该跟张良坐一块,跟项羽面对面

按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把你放在上菜口的位置,表示了我对你非常不满。

了解了这个礼法规矩之后,我们就能从这个座次里感觉到杀机四伏。

再往下看,也可以从器物的角度去理解鸿门宴。比如里边讲到范增“数目项王”,意思是开始吃饭以后,范增就不停地瞪项羽,传眼神。

中间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这个玉玦,代表了君子有决断之美,也就是能够当机立断。他把这个玉玦举出来,就是示意项羽,你赶紧下决定,把这个事定下来,这是从器物角度传达出的文化含义,但是项羽没看见。

最后范增召出项庄,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意思是说:你啊,现在站出去说我给你舞个剑,然后舞剑舞到刘邦面前,把他一剑刺死。

这个里面也涉及到一个器物,虽然没明提,但已经有了暗示。

古人吃饭,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吃饭大都是坐一圈,这叫合餐制。古人那个时候是分餐制,每个人下面放一块小地毯,人跪在地毯上,前面有一个小案几,小案几上摆着吃的菜饭酒,大家都隔开一个座,就像自助餐一样。

所以前面讲到,为什么有人东边坐,有人西边,有人南边,有人北边?其实就是因为每个人都离得很远。

那种情况下,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项庄要舞剑,因为分餐制,大家坐的位置离刘邦太远了,总需要找个理由,不能拿着剑站起来,噔噔噔跑过去,一刀捅死别人。这就有点太容易被人觉察。

所以先找个理由,舞剑,借着舞剑的姿势,走到刘邦面前,一刀把他捅死。这种方式也是受器物的影响。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那时是合餐制,大家坐在一起吃火锅。要杀刘邦,不用范庄起来说我给你唱个歌什么的,桌子下面刀一捅,刘邦就挂了,整个历史也就改变了。

所以,我们在读器物的时候,也能读出来,为什么项庄要舞剑,意在沛公。

05

当然,咱们再往下读,还有很多种不同的目标。

前一阵读《鸿门宴》,我忽然想到,可以使用代入法,把自己带代入到当时的古人中去,忽然发现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好玩的细节。

我查了一下,鸿门宴的时候,项羽二十六岁,刘邦五十岁。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二十六岁,了一个指挥中原地带的人,全国知名,谁都怕你,处于人生的巅峰状态,在你面前的刘邦是一个糟老头子,出身低贱,做事猥琐,趴在那儿战战兢兢的怕你杀他。你会杀他吗?

应该就不会了吧,你会想着我已经这么牛逼,我犯不上跟这么一个老头计较。

很多时候,我们骂项羽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刘邦后来建立了汉朝,所以不杀他有后患。但是对项羽来说,当时根本没想到啊,他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小诸侯,直接把他放了,对我来说也没影响。我要是杀了他,反而可能会影响我的声望,甚至别人都会说,项羽吃饭的时候都杀人,这多丢人啊。

所以当时项羽不杀刘邦,也有他的心理因素。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件事项羽做错了,但是我们也能理解,他做错不是因为他愚蠢,也不是因为他优柔寡断,可能只是因为他心高气傲,觉得犯不上跟这么一个普通老头计较。

所以,在读史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或者说代入人物身份之后,以前很多看着有点蠢的古人行为,我们现在都能理解。

06

而且不光鸿门宴,咱们在读很多其他书的时候也能用到八面受敌读书法。

比如我们读陆游的诗,为什么特别举陆游的例子呢?因为大家都知道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来诗作最多的一个人,他写了一万多首诗。

那我们读陆游的诗,肯定不能每首都看,一万多首读下来肯定要命,写得那么多,文采再好,作品肯定也是良莠不齐。那我们可以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想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像上边这两首,都是他比较著名的诗。我当时读的时候也特别感动,虽说第一首我感触不深,毕竟年纪没到。

但在读第二首的时候,想象一个老头躺在村里,外面风雨大作,然后他想的不是自己有多惨,而是我要为国尽忠,晚上做梦都是参与打仗,去恢复中原,这种爱国情怀就会特别感染人。

那么,除了爱国之外,其实陆游还写了其他的诗,比如,我们可以再设定另外一个目标,叫爱生活。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大家读过《红楼梦》的话,就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

林黛玉教香菱写诗,她问香菱最近读了什么诗,香菱说,我读了陆游的两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帘子不卷起来,屋里烧香的味道能够持续的更久一点,买砚台他有点凹的话,磨出来的墨能更多。

然后啪的一下,直接就被林黛玉抽回去了。林黛玉说,你可不能看这种诗,你看了这种格局浅低的诗之后,就出不来了,然后她给香菱留作业,说:你去把王维的诗、李白的诗、韩愈的诗都读一百首

我当时特别好奇,林黛玉怎么这么不待见陆游,按说陆游也是一个著名诗人,为什么她就觉得这诗格局浅低的,但是回头仔细想想,这首诗确实值得考量。

咱们先看一下这个全诗。

你会发现,整首诗读下来,确实全是小事,说晚上月亮出来之后,忽然看到有一个梅花的影子,然后喝了一杯酒,还是淡酒,再一个午睡比按摩还舒服,感觉好像没说正事,全都是一些小东西。

中国古代讲究诗言志,写诗一定要讲自己的志向,讲一些大的东西,没想到,陆游竟然说了这么一堆小事,以当时审美体系来看,这首诗评价不高也是必然的

放在现在来看,感觉就不一样了,用现在话,这叫: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就是说虽然我的生活没那么多波澜,但是我看一些小的细节,就觉得很开心,这是符合我们现在人的审美的。

在当时,南宋流行说理诗。一首诗要讲出道理,讲出格局,讲出哲学的思考,在这种潮流之下,陆游写这么一首不带大道理,只是生活情趣的诗,从艺术角度来说,也算是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吧。

这样想的话,我们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就有一个特别的感触。像陆游,他有一个特征,特别喜欢猫。他写了无数关于猫的事,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这些诗写的都很特别,简直就是猫奴。

比如说,他有一首诗叫《赠猫》,讲的是他从外面买了一只猫回来。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

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 

“裹盐迎得小狸奴”,不是说他拿盐去换了一只猫,而是说他拿盐当做聘礼,在当时的习俗里,纳妾是需要用这种方式,而陆游把买猫这个事视作纳妾一般。可见他对猫有多重视。

那他买猫回来干嘛用呢,是为了保护家里藏书不要被老鼠吃掉。但是后面他又讲到我们家很穷,觉得很对不起这个猫,没给它毯子趴,也没有给它鱼吃。

然后“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意思是说你抓不到老鼠也没关系,反正到时候没吃的了,我再给你弄点鱼,每天看着猫在这打盹睡觉伸懒腰,就啥事都能过去了。

这一看就是一个猫奴。

了解到他是一个猫奴之后,我们在来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前两句都很正常,讲的是也是风雨大作,但之后呢,“溪柴火软蛮毡暖”,意思是,我点了一个炉子,里面有一堆柴火,烧的很旺,然后我裹着一个毡子在身上,后一句“我与狸奴不出门”,就是说,今天风雨大作太厉害了,所以我跟我家猫就都不出门了。

因此,要是把整首诗联系到一起,就能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白天陆游看看外面,又刮风又下雨的,索性就不出门了,把猫直接拎过来,然后开始撸,撸得心满意足了,到晚上想着,咱不能光撸,还得爱国啊,然后就写了一个“僵卧孤村不自哀”。

比如说我原来想那个画面,一个老人躺在村里,特别悲伤地在想爱国的事,后来发现不是,人家日子过得挺好的,屋里又有柴火,又有炉子,还有被窝,最重要的是还有一只猫,还能撸。

所以咋能“僵卧孤村”呢,但是最后就能理解了,因为他讲了“铁马冰河入梦来”,也就是说在打仗,在战场上的话,整个人的情绪都处于一个非常激动,呼吸很急促难受的状态。

那么陆游为什么会做一个梦,梦见“铁马冰河入梦来”呢?我们读了前面就知道,因为他白天撸猫撸的很爽,晚上猫就趴到他胸口睡觉了,猫一趴在这儿,那他肯定呼吸不畅,呼吸不畅,做的梦也就全是战争梦或者紧张的梦,对吧?

所以把这两首诗联系起来,就能知道他除了爱国之外,其实还有一些物理上的原因,他家的猫趴到他胸口去了。

我一朋友说得特别好,他说为什么咱们现在管路由器要叫猫,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07

说完了《史记》、陆游的诗,运用了八面受敌读书法,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经历。

有一本书,叫《隋唐两京坊考》,作者是杨鸿年先生,他这本书特别好,主要讲了长安有一百零八坊,每一个坊里面到底有什么建筑,住过什么人,有没有其他的一些轶事传说。

杨鸿年先生经过大量的考证,做出了这么一本书。但是这本书有点无聊,因为里面全是资料罗列的东西,根本看不下去。我当时买了也是,看了几遍,最后都看得睡着了,实在是太无聊了。

但是后来我开始写《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回过头,再看这个资料,就觉得就特别好看。为什么呢?因为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我要写小说,写一个长安的小说,那里面的每一坊究竟有什么东西,能够关系到我的情节和人物。

所以我再看到这个,就能联想到很多桥段,当我带着这个目的去读这本书的时候,那么无聊的一本书,我也能够一口气看完。

比如说光德坊,我当时读到京兆尹在光德坊,里面提到说,京兆尹是长安城一个算警察局或者说市政府的地方,那么我就想,如果我要设定一个掌管长安城安全的机构,肯定是要在京兆府的旁边。

所以我设定了靖安司,把靖安司放在光德坊,那个地方靠着市政府,联络起来方便。

再往下,我看到有孙思邈宅,孙思邈是药王,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我想太好了,可以在靖安司边上放一个当年孙思邈的故居,藏一些他当年炼的丹药、配的药方或者留一本古书等等对主角有所帮助的东西。

这样我接着往下读,每读一页都有目标,就是让我的小说桥段能够有更多的立足之地,所以我就想的特别嗨。

我给大家举另外一个例子,上好坊。白居易写过一个墓志铭,说“葬在万年县上好里洪平原”,然而经过杨先生考证说,万年县里面没有上好坊这个名字,它其实是在郊区一里之外,一块墓葬的地。至于为什么要叫上好坊,有点像我们现在去公墓叫万寿园是一样的,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当时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一扫而过,觉得没什么意思,但是后来要写关于长安城的小说,再查到这个资料,就特别高兴。

一个墓葬之地叫上好里,就在城边上,那就可以展现各种各样的方向,比如可以写一个刺客信条,有一个秘密组织,他要在长安城搞破坏,他必须有一个立足之处,但是在别的地方会被人发现,如果藏在公墓里的话,那么这个感觉就对了。当然,探险、灵异都可以发生在这里。

我们写小说,写到一个桥段,说某组织藏在一个公墓里,这是最偷懒的写法,读者看完之后可能就过了。是如果写成一个秘密组织,藏在上好里洪平原这个地方,距离长安城一里之外,那这个描写就要充实得多,读者会觉得上好里这个名字有意思,他就上网去查,一查发现原来真的有这么一个地方,他就会觉得这个小说的信服力、说服力哗的就上升了,会让小说显得更有质感。

所以从创作角度来说,我们提到的历史细节越多越丰富,那小说感觉肯定会越好。

我有一个印象特别深的事,写《长安十二时辰》的时候,因为当时想尽量地把文物这些东西写进去,为这事我来过西安很多次,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碑林,都去了好多回。

后来真的有个读者看完书之后,跑到西安来,对着书里面的一个个器物去博物馆看,他把这些一个个都看下来了,还跟书里的东西都对了个结果。从此他对唐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现在比我还要专业,俨然变成一个唐史专家。

我作为一个作者,设定目标去读唐代文化的东西,能够有一个动力。他作为一个读者,因为看小说,然后愿意去了解一些细节,读一些艰涩的学术论文,最后变成了一个专家,这就是一种很神奇的力量。

当然,我们两个都用的是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因为我们都有目标。

今天讲这些给大家,说白了就是告诉大家怎么读书,怎么读历史书,当你找到一个目标、一个兴趣点之后,你的读书效率就会比别人高很多倍,成就自然也就比那些泛泛而读的高很多了。

最后我想说,苏轼是一个特别有责任心的人,他给王庠讲完八面受敌读书法之后,还说了一句话,叫“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

意思就是,你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这个读书法之后,从此就一步登天了。这个读书法其实是一个笨办法,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才能够有所成就。

当然,苏轼自己也是这么干的。

最后,希望八面受敌读书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大家。

  
  版式设计:霹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而后谗入之
鸿门宴之后项羽有了第二次除掉刘邦的机会,他又没有把握住!
电影《鸿门宴2011》
“妇人之仁”难成大器
刘邦为什么没有在鸿门宴被杀?
楚汉相争—鸿门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