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C头条:中国古代中医带你认识重症肺炎

当前,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狙击战期间,我们在坚定信心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同时,还要追本溯源,从我国传统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肺炎,特别是重症肺炎,从而做到自觉用中医学理论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重症肺炎是当代医学领域专有名词,虽然在我国古代传统中医药学中,并没有专门的重症肺炎病名,但是,在许多传统中医药的典籍中,早就有相关症状的描述。

被誉为“医学之祖”的中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于“重症肺炎”就有关于“热病者,皆伤寒之类”的论述,并明确指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的论断。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还首次明确提出了“肺热”的病名,并在《素问篇》中有这样的记载:“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

同时,《素问篇》还对“肺热”的临床表现与体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是最早论及肺热症的记载。

东汉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张仲景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其在中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中,对“重症肺炎”也有关于“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描述,对“温病”的症状、形成机理有初步的探索与认识。

在《伤寒论》中,首次提出了“风温病”的病名,并认为这是“太阳温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的变证,但是,这与后来所称的“风温病”概念,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北宋中医药学专家·庞安时

被誉为“北宋医王”的著名中医药学专家庞安时,在专著《伤寒总病论》中就提出“病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则发风温”的论述,对风温病的病因、病位、症状与治法有了创新性的认识。

《伤寒总病论》

清朝著名温医学家叶天士先生,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风温者,春月受风,其气已温……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此手太阴气分先病,失治则入手厥阴心包络,血分亦伤”的论述,明确了风温病的病因病机、传变特点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清朝著名温医学家叶天士

其中,叶天生提出的关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述,至今依旧是治疗风温肺热病的基础医学理论依据。

清朝中医学家石寿棠也对“风温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在学术专著《温病合编》中指出:“风温为阳邪,最易伤阴,大忌辛温发散,苦寒攻下劫燥津液”。

以治疗温热病而著称的清朝中医学家王士雄,在其医学专著《温热经玮》中,也有相关论述。

《温热经玮》有这样的记载:“风温者……初起咳嗽喘促,通行用薄荷、连翅、象贝、牛赛……表解,热不清,用黄零、连翘、桑皮……里热不清,早上凉,晚暮热,即当清解血分,久则滋清养阴。若热陷神昏,痰升气促,急用牛黄丸、至宝丹之属”。

《温热经玮》

这个记载,明确了治疗风温肺热病,要根据卫气营血、表里寒热的变化,采取辩证的思维,进行用药治疗。

(欢迎关注大鱼号:绕梁笛声讲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难经》本源与脉针角度浅谈新冠肺炎
华佗无奈小虫何,仲景来了办法多
白虎汤加减方有哪些?
《肺有六怕》+何绍奇;中医诊疗肺炎的心得体会(笔记版) +慢性咳嗽经方治疗体会+六淫七情伤害后咳嗽+慢性咳嗽不用怕,用药一览表一看就明!
古代十大名医(图文)
李蔚普:给初学中医者的十封信(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