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拳架中的十字手

起心动念写这篇心得是因拳架有了大的进步,想记录下来,作为自己学拳路上的纪念,也可用于同门师兄弟师姐妹相互学习交流,还可用于同门后学者同阶段学习的参考。

这篇心得很难产,拳架心得难写,再一次深刻体会到,明明练时感觉到较大的进步,体感很多很多,想法也很多,到动笔写时却毫无头绪,于是拖拖拉拉一周时间仅开了个头,直到老师在二十年后公众号发表金融文章时提到很久没看邮箱,心中明白,在众多邮件中,老师最期待看到的一定是学生的拳架心得想到老师为了我们这些学生,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分享几十万字的金融知识文章,觉得惭愧,下决心这篇心得必须写出来,可再理还是没个主题与头绪,为了逼出这篇心得,就在公众号留言给老师,说最近感觉到拳架有大的进步,想写一篇拳架心得。没了退路,再次开始梳理最近的拳架状态,看偶尔记录的片断文字,看拳理拳法书中心得涉及的内容,理了一天还是没个脉络,做晚饭的空暇随手练了几式,想再细致体会一下进步的地方便于表述,在练到十字手转抱虎归山时,再次在心中嘀咕,这不就是左掤和右掤嘛,和揽雀尾也差不多,接着,思维又开小差游到在拳理拳法书中看到的第十二周如封似闭师傅叮咛的重点三,灵光一闪,顿悟了。下面是我习练拳架的一些新体悟。

关于夹脊

年前看书时,看到十字手式师父叮咛中说【十字手是前面十二个式子的集成总和】,因这句话,觉得只要练好十字手,那前面十二个式子也就好啦,于是重视十字手,增加了练起势和十字手的时间占比,并在练时琢磨,为什么会是前面所有式的集成,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手肘不仅仅是原来理解的要接地有根,而是同时也要被地上的根拉着。经过对十字手式的重视,和对手肘根劲的培养,慢慢在练拳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锁夹脊和开夹脊,有了不一样的拳架体验,不似以前,每次得从涌泉再蓄动力,过程中掤劲经常丢。

体会:实侧如一根直立的轴,落胯锁夹脊,炁会从脚底往上灌,这样身体就会有饱满感,掤劲不丢。松沉落胯开夹脊后,炁会通过夹脊如开闸后的水,炁灌末梢,从夹脊给手一个冲击力,这个力会让身体以实侧为轴旋转,两臂会熊经状合抱旋转(如靠式)或反旋转(如单鞭转提手上势)。如果说落胯是一级泵站,给炁一个不停跑的动力,那么锁开夹脊就是二级泵站,给夹脊到手一个冲击的动力,给熊经状旋转一个动力。锁夹脊蓄炁,开夹脊是开闸。

关于炁如车轮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最后两句为【炁如车轮  腰似车轴】。学太极拳的人对这两句都很熟悉,在学郑子太极前我也曾经花很多心思琢磨过,那时,认为所谓的轴,是如车的轴,横向的,如车轮水平向前滚动,为这念头还把自己想象成球,往前滚。现在,按我自己的体会,觉得郑子太极的垂直轴,就是腰似车轴的轴,当能做到如老师书中描述的,怀揣炁感,圆、整的练拳的状态,熊经状旋转就是炁如车轮。

关于如封四闭

2022年1月28日晚,老师在总群做了2021年旧历年的最后一次语音分享,主题是“武学格局思维”。记得没结缘心炁门郑子太极前,在一位XX气功老师的群,尝试着练群主老师说的几个小功法,不似心炁门太极院广传养生五功,从理念到动作表述的明明白白,需要按自己的理解去摸索着练,通过坚持,收到不错的效果,就向一位在小广场常见面的拳友推荐,他回复我“你好好练,等你练好了我和你学”,这个回复听着熟悉吗?很熟悉,就是老师语音分享中深层剖析的【我先自己好好练,等练好了出来当老师教人】同类思维,我笑笑,作罢,心想,我都验证了的,你还等什么,等我练好了时,您需要从那时再开始走我走过的路。

第一次读《郑子太极拳理拳法》时,就对【第一主角 舍我其谁】中的一段话印象深刻,内容是【但不论您的学习能力有多快,以前学过多久的太极,都请严格按照“每日功课”来日日训练。如果您能彻底按照“本书导读”来执行,那么未来只要稍加点拨,就能进步神速】。因这段话,我确信,只要坚持练,虽做不出花样米饭,但一定能收获做饭的米,花样米饭再好,无米可炊也是白搭,因此,在没参加线下筑基功法班前,就按书中讲解和收集到的资料尝试着练熊经功、行功,并一直坚持到参加线下班。

上面两段话说的是题外话,但说明了我是一位不听话的学生。在拳架上的习练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难练,越觉得难越担心拳架下学习班时跟不上,自然就又动了提前体验拳架下的心思,已经有拳架上的基础,在习练上半套的同时,慢慢串练下半套的动作,对参加拳架下学习是有利无害的,于是,又一次做了不踏实的学生,2021年年底开始了拳架下的预习。

最初学拳架下动作时,练出的每个动作都让自己特别失望,完全超出了预想,失望之余,总在内心安慰自己,可能是动作不熟悉的原因,但却未因时间的推移有所改观,这时才面对现实,确信是拳架上练的太差,有种被泼凉水的感觉。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十字手式转换到抱虎归山式时,毫无熊经状旋转的迹象,是一点都没有,按老师教的解决办法,去上一式十字手找问题,可分析后,认为这种结果十字手一定也有问题,那只能找前式如封四闭,去看拳理拳法的师傅叮咛、本周心得找原因,师傅叮咛中有这样一段话:

【第二个重点】不管是两手相互交叉还是展开再按出,一切小臂的开门关门动作之枢纽都在肘部。以肘部为支点,以根劲为劲源,进行前进后退,开合互换。不要两只手自己动来动去

看后触动很大,一直注意垂肘这个要领,也在培养肘的根劲,但两手开合互换时,没有把肘当支点,于是,在练拳时刻意注意这个要领,慢慢的,发现这个要领让开合夹脊的动作有了很大进步,学拳架下也有了新动力。每天平常心态的学练,练了一段时间,又在一次看书学习中,被看到的如封四闭师傅叮咛中下面这段话触动

【第三个重点】两手十字交叉不只是外形,它是防御自卫的动作,更是发身劲的一种。双手一交,可攻可守,可拿可发。一个看似简单的两手交叉,其实包含了掤劲、捋劲、挤劲、按劲、掤劲、挒劲、肘劲与靠劲等八种劲法,大家在练习的时候要多加思考。

看后晕了,十字手是前面十二式的集成,可为啥如封四闭的动作却包含了八种劲法,那岂不如封四闭成了各式的集成,疑问过后也没再多想,既然这式包含八种劲法,一定很重要,那就多花心思练吧,又在这式多用心。慢慢的,许多动作都有了新的进步,明显感觉到了大的进步,体会到了圆、整、合抱、夹脊开合。

练拳日志摘录

最近几天练拳貌似有了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感觉,圆、整,练拳时在想熊经,想弹簧体结构,那两手是否应该在弹簧体的外面,从上到下,功体应该是呈现柱状?这样才能圆,才能整,才能合抱,还真是迷糊啦。    

今天练拳,去想着  两手尽量合抱着圆柱的外面,转时从下到上柱体状一起转,【搂膝】身体左转时顺畅很多,也有了圆、整的感觉。【抱虎归山】时右脚向右前方,身体松沉后,右实手的旋转作用将身体向右整体旋转,右手和左手抱于身体两侧的腰际。【白鹤亮翅】也尽量让两手有抱于柱体外侧的感觉,但因身体原因,还是很拧。

以上三个动作进步最明显。

昨天练拳有了新感觉,可能因这几天左侧又调整了,练时想到了筑基功法班老师在教熊经时,让将两手收到碗口大的事。拳架回来后,因学拳架时,老师让踩时手是荡出去,因此,总觉得应该大开大合,注意力放在荡了,而忽视了垂直轴,一直没个好状态,于是不去想大开大合,意念放在 身体尽量垂直,这样两手出现了弹簧合抱的体感,左掤时有了右手去往身体左后旋转的感觉,右手摸屁股的外形。

今天练了几下拳架,确确实实是进步啦,是继上次写心得文章后比较大的一次进步。确实感觉到了合抱、圆、整,终于练拳架有了享受的感觉。左侧身体还是难受,后颈也是拧着,左胸骨别着,有种呼吸困难的感觉,但明显感觉到是做了大的调整。

弹簧体,一根?两根?独立的?不像,连体的两根?那两手应该是弹簧的末稍,这末梢在练拳时是怎样的关系?

十字手

学拳架时,一直有个疑惑,不知为什么书中第一章节是到抱虎归山,而学拳架时却少一式,要学到十字手,所以才到拳理拳法书中去看十字手的内容,因师父叮咛中【十字手是前面十二个式子的集成总和】才重视十字手的练习,并在练时总会琢磨,为什么会是前面所有式的集成。越好奇就越想去找原因,一次在看拳理拳法书时,看到第三十七周的十字手合太极时才明白,分上下半套拳的原因。老师在上课时说,上半套,平铺直叙,到十字手是归太极,下半套要跌宕起伏,然后再到十字手归太极。在反复看书的过程中,下面这段话又勾起了好奇心

虽然各位花了九个半月的时间,学了这么多招式,但实际上太极只有一招。《拳经》上说的连绵不绝,并非只是一招一式环环相扣而已。实际上,从预备式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个十字手合太极为止,都是在连绵不绝地练着同一式。只不过大家在初学阶段为了掌握手眼身法步跟操练根劲,所以必须拆成一招一式来学而已

老师说,拳架就三个动作,定式是靠山功,移动是行功,转换方向是熊经,可一直也没真正体会到,学时仅一式就好多动啊。明明37式,为什么会是一式?这一式是什么样的啊?有种越学越迷糊,越练越迷糊的感觉。每每练时思维就会不受控制的去想这些问题,但一直也没个答案。回到前面的顿悟,当想到双手一交】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蹦了出来,十字手?如封四闭重点三说的重点不是这式,而是相交的十字手?没学郑子太极时,在太极群听某派的拳友说过,秘诀是“背丝扣”,当时还琢磨折腾着,想探个究竟。难道郑子太极拳架的秘诀是“十字”扣?所谓的一式就是“十字手”?

当时被自己这个奇怪的念头雷晕了,但还是很惊喜的去试,这一试拳架明显不一样啦,对拳架就三个动作这说法似乎有体会,尝试过无数次的【熊经收口到碗口大】在顿悟后终于做到啦。

郑子太极拳架只有三个动作:虎背靠山功、熊经、行功,一式:十字手(这仅仅是我个人认知上的猜测)。听着简单,但是否能探得一斑,需要在余生以平常心去习练,需要在一次次不断否定中化繁为简,用老师的话,慢慢来比较快。 

【诸罗遁叟注】:

河北郑淑红老师这篇郑子太极拳架心得,很有她的风格,阐述跟行文都很流畅明晰,诸罗遁叟不需要再多加任何点评。但藉由郑老师这篇文章的发布,我想说点题外话。

每当我发布看似与武学不相干的文章时,总会有学友私信反映,希望我多写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内容,不要总写一些与之无关的文章。

其实,我很不喜欢写武术文章,因为每个人总会以自己脑袋里的认知来解读所看到的任何文字(不然解读道德经怎么会有那么多?)。倘若不是诸罗遁叟手把手教过之人,其实真的蛮难看明白。

比如诸罗遁叟所著的【郑子太极拳理拳法】一书,想必我的学生们就能有很大的感受。在经过我的亲自指导跟当面教学之前后,看此书的深度跟体悟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我总觉得武术源于生活,并没有太多理论可谈。只要当师父的愿意倾囊相授,愿意从理念到动作说的一清二楚,接下来【练就对了】,没那么多好说的。

以前创拳的武师大多没读过什么书,怎么到了今人手里就变成理论一大堆了?

早期,诸罗遁叟的确写很多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文章,并非我喜欢写,而是“不得不写”。那时心炁门太极院刚创立,郑子太极一脉在大陆的认知度也极低,九成之人根本没听过。为了更好的让多些人知道郑子太极,所以我才勤于笔耕,不断写作与郑太武学相关的文章。

而今呢?郑子太极的认知度还是很低,只是比诸罗遁叟刚出现时好一些而已,习练人数也还是很少。比如虎背靠山功,我估计从2017年诸罗遁叟将其公开回传至今,第五年了,习练或知道的人数也就几万到几十万人,而且几乎都还是躲在家里练的。

但是...

我已经教过两百多位学生了(从三功班算起的话),还有这数万、数十万名诸罗遁叟不认识,但却日日勤练养生五功的学友们。跟当初只有诸罗遁叟一个人的时候相比,已经是数目差异巨大了。

以前只有诸罗遁叟一个人回传,只有我这一枚星星之火,自然必须由我来天天写文章、日日做分享。

但现在有那么多学生,有X万学友都学过养生五功...

诸罗遁叟的性格趋于孤僻,特别对于【练就对了】这种领域的内容,一向不爱多谈。

什么时候我会谈呢?开班授课时,我会滔滔不绝的从早上八点一直谈到晚上,想着利用有限时间,能教更多就教更多。

但其他时间呢?【练就对了】,有什么好写的。

此一时彼一时。不久的将来,诸罗遁叟也会隐退。都是我一人在写,那教那么多学生干嘛用的呢?

虽然我不写,学生跟学友们也没什么人写...

那就只能顺其自然,总不能再教更多人,还是我一直写吧?

如此下去,未来的子孙后代就都只认识诸罗遁叟,根本不认识他们那些优秀的老师了。

以后心炁门郑太一脉,就只知道诸罗遁叟,而不知道他们了,这怎么行!

另外,我写文章讲究真实与碰到什么案例才会写。不会跟很多武术类公众号一样,每天都有一大堆“神功”的文章可写,更不会每天发布一大堆“招生广告”。

上述加总起来,诸罗遁叟还有什么好写的?

其实这一年来,我根本不想在心炁门太极院写任何文章,哪怕是人生思考。

但为什么还偶尔写呢?

因为努力了五年,虽然已经X万人在习练了,但没几个人投稿给我啊。

如果我不偶尔写,人家还以为心炁门太极院挂了。

我的很多学生如今都已经是优秀的老师,如果被认为心炁门的回传理想放弃了,那对他们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为什么我还写?

为了我那些已经或即将站出来为人师的学生们。

为什么我不太愿意写?

因为已经教了那么多人,该换他们写了。

总是我在“露脸”,何时他们的脸能让人知道呢...

以上回答总希望诸罗遁叟多写武术文章的学友们。

诸罗遁叟偶尔还愿意写一些风花雪月的文章就很不错了...

PS:

郑淑红老师,抱歉了,您的佳作被我鸠占鹊巢了。

不过如果不是您写了一篇武术文章,让我有的发,我还真不愿意动手打字。

被妳老师我占点便宜就算了,反正也不吃亏,占了就占了。

PPS:

对了,这波疫情蛮严重的,我跟同学们大多一年以上没见了。

很多人甚至很久没看到有留言了。

大家都还好吗?没人被感染确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前方高能】赶紧读,快点看,朱天才老师解密太极拳十三势
太极螳螂拳新论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杨架太极拳内容介绍——套路篇
不懂太极的人请千万不要看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