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敦刻尔克》,影像的奇迹

    今年,用掉“一年只准泪一次”限额的电影是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战争片《敦刻尔克》。 

  当海对岸被称之为“祖国”的岛屿“释放”出名为奋进号、胜利号等等光明称谓的民用船出现在铁灰色海面之上,被逼到绝路,犹如走到世界尽头的英法联军的士兵,发出震天的欢呼声,尤其是正宗的英国士兵理所当然地高呼“祖国万岁”。之前焦灼、难熬的困境铺垫,在这里也得到了一次戏剧性的“释放”。这一次走出潘多拉盒子的是希望,以风驰电掣之势将之前深海般的绝望挤压。 
  于是,我被强烈有效的音效和清晰壮观的画面给弄得湿了眼眶。不得不说,当电影愿意成为魔术的时候,它还真的蛮有威力的。虽然,我知道电影上映时,法国的评论界就不太高兴――因为他们的英国盟友似乎太高大上了,电影中法国人还被讥嘲为青蛙。从英国籍导演诺兰的角度来说,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历史中严丝合缝的细节并不重要,就好像电影里,德军的身影就如同魔幻电影里的鬼魅一般,无处不在却无所显形。总之,电影开头寥寥几句,就交代了英法联军的士兵一路仓皇逃亡,似乎只能等待神迹。 
  电影里,海边堆砌起厚厚的泡沫,那是因为涨潮,近海水域中动植物尸骸或者分泌物形成的白色泡沫气味并不好闻,当疲惫的士兵抬着担架踏着这些泡沫,看着电影的我似乎都能闻到一股腥味儿,而泡沫本身的寓意就是幻灭,求生的希望似乎在一周的时间里一点点缥缈。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只想带回三万士兵,又比如英法士兵之间好像看起来有点幼稚而没有道理的傲慢和猜忌,也加重了撤退的困难,还有该死的阴霾天气,搞不清楚规律的涨潮时刻――一切都那么糟糕。看起来有序排队的士兵,却像被死神所召唤而懵懵懂懂。 
  这仅仅是电影的一条时间线,称之为“一周”。 
  另外,还有两条时间线,分别名为“一天”和“一个小时”,特别有意味的是,所谓命悬一线,越是时间短,反倒最终成为整个撤退计划里最有希望的部分。 
  “一天”部分,一艘父子驾驭的民用船就像海明威笔下英勇的渔民,孤力对抗大海与德军敌机的伏击,一路奔赴目的地一路救援;而汤姆・哈迪出演的“一个小时”部分,他就成了超级英雄,在飞机机油殆尽之际还将敌机歼灭,敌机坠落之时,某个英国长官的脸上洒满金色的光芒。 
  诺兰有些地方又借助了惊悚类型片的拍法,通过特写把困在渔船里等待涨潮的士兵整得跟幽闭恐惧症患者一样,惊恐偏激,随时都将开启一场内部杀戮。这就是极端环境下的复杂人性啊。 
  我喜欢这部电影,当然因为电影魔术对于举世闻名的战争事件展示得丰富、酣畅,天空、海洋、沙滩被导演活生生搭建成巨大无朋的封闭舞台,与军事史相比,这更像是人类心灵史上的神迹。 
  而与此同时,这其中又包裹着真实复杂的人性,那些胆怯、恐惧、傲慢、贪婪、自私的秉性像是一条条礁石的裂缝,存在的意义就是让希望的光透过来,你看到的就是艺术的闪光体,熠熠生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热爱战争的唯一原因,就是没参加过战争
这部片子,建议大家跪着看。
《敦刻尔克》背后的历史故事!
明年奥斯卡的热门,没准就是这部电影
松间照||历史需要被尊重
敦刻尔克:忌脸盲、忌走神、忌不看这篇推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