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成王败寇,压倒信仰良知

司马迁在《史记》里评论秦国道:“以暴虐为天下始”,秦国把战争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统一战争中六国光士兵就被屠杀了几百万人。秦始皇称帝时天下户民有4000万,到了汉朝只剩下大约1800万人。

在两千年前的《刑法志》里,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就是说,在秦朝,囚徒多得堵塞道路,牢狱繁华得像闹市。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道,秦仁义不施、繁刑严诛、赋敛无度、天下苦之。

但整个社会一直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维,事情做成了,他就是“正确”的,哪怕他的手段再卑劣,也会为他的过往行为合理化。

在这个思维下,“成功”成了历史唯一的道德。

比如大秦赋里就说秦王统一天下是为了救苍生于倒悬。甚至楚国人还专程不远万里的投奔秦国,因此,秦国的统一不但是顺应历史大势,更是顺应了六国的民心——是“先得了民心才得了天下”。
  
在《大秦赋》看来,有统一天下这种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高尚目的,屠杀与奴役就变成了一种无需特别在意的手段。

但事实上,凡是高尚的目的都可以通过高尚的手段达到。如果无法达到,那就说明这些目的并不高尚。

我们总以为有目的才有手段,比如秦朝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但当目的达到了,有时手段就获得了某种自足和独立性,最可怕的是,手段本身逐渐变成了目的——秦国就是这样,为了统治而统治,为了征服而征服,为了杀戮而杀戮。

据史记记载,在统一六国后,秦王回忆他为什么攻灭六国时说——赵、魏、楚反叛秦,所以灭了他,燕王昏乱,派荆轲当刺客,所以灭了它,齐王驱逐秦使,所以灭了它。

在手段压倒一切下,灭国还需要理由吗?秦国就像一家农场和一座军营。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只要国王一声令下,便猛兽般地扑向敌人。

手上有刀枪的人,绝对不会跟手无寸铁的人谈道理,武力本身就是正义——如同狮子对牛羊,吃你不需要理由。

比如在当时的秦国,人人唯利是图,个个急功近利,周围都是生死搏斗,到处尔虞我诈,成者为王败者寇,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们,何曾有暇于道德伦理。

李斯入秦,先投靠吕不韦,吕不韦败亡,他紧跟秦王政。李斯向秦王推荐同学韩非,眼看地位要超过自己,又进谗言毒杀这位旧日同窗。

靠突破道德成功的人,终将被反噬。这位到秦国之后,最终后悔的楚国人,再春风得意,最后不也是在奔赴刑场的路上,回头对同判死刑的二儿子李由说:

“我真想,和你再牵着咱们家的大黄狗,去上蔡东门外追野兔。但是,还能吗?”

秦确实胜了,成了笑到最后的人,他为什么能胜是可以研究,但他胜了并不代表他是对的,因为看一段历史,暴力的猖狂绝不是历史的荣耀,统合黑暗的土地也称不上辉煌。

正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究竟该如何反思秦国,尤其是其诞生的机制与土壤,其实这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商鞅的“尧舜之道”说起
为何说楚国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秦国六代君王历时百年才统一天下,其中哪一任秦王的贡献最大
秦奋六世而一统六国,在这“六世”中,你觉得功劳最大的前三位秦王是谁?为什么?
功过都有的范雎: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走遍了各国
同为秦国名将 白起和王翦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