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看到MTF曲线跳舞的时候,一切误解都被解释了。齐老师指导您如何开始设计一支MICRO FOUR-T...

当我在教摄影艺术理论的时候,听说现在的很多大学摄影艺术专业的课程中不再强调《照相机》这门课程的时候;当我在给孩子们指导创客课程的时候,听说STEAM变成了STEM,ART没有了;这些时候都会觉得非常心痛!摄影这玩意自打发明以来就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如果没有了艺术的思想指导,设计出来的产品最终也会缺乏美感。总之,艺术和技术的本质是永远无法被完全切分开来的。


 


上几期的文章《这个比拼太极端,难怪比试到一半就有人来喊冤!终极画幅镜头的非对称PK之二!》和《极端画幅镜头的非对称PK,OLYMPUS EM5 对阵 LEICA S》我都强调了小像场的镜头天生具有高分辨率,设计的时候肯定比较好伺候。但是还是有很多爱好者觉得我说的是无稽之谈。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要设计过一支小像场的镜头就不会再来问我同样的问题。镜头的设计在很多摄影爱好者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


今天我就要通过设计一支供奥林巴斯/松下使用的MICRO FOUR-THIRD规格的标准镜头来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理顺一下设计的起始思路。我们需要设计一支和普通的全幅传感器相机一样的标准镜头。大家都知道,全幅传感器的相机就是我们传统的135相机,它的标准镜头一般是50mm,有时可以是短一些的40mm,也可以是长一些的60mm。 而这种规格的镜头一般的最大有效孔径是F1.4-F2.8之间。


 


这个是一般人的思路,但是在设计师看起来,最重要的是指标是这支镜头的半视场角。在设计中,称为semi-FOV (FIELD OF VIEW)。


 





这张图在我写的教程中出现过多次,我们通过查询可以得知标准镜头的对角线全视场角是46度。semi-FOV大约是23度。


 




我查询了镜头设计的过期专利库,通过一系列刷选,选中了这支镜头。我将它在电脑中打开,并且仔细审核它的性能。它的semi-FOV(在这个软件里显示FOV)是21度,最大孔径是F2.0。应该说它的原始结构基本符合要求。从结构图上可以看到它是一支很典型的6片玻璃组成的对称型双高斯结构。


 


唯一不符合要求的是它的焦距。现在它的有效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是100mm。长了一些。再看看它的像场圈,近轴像高居然可以达到38.38mm。近轴像高就是成像圈的半径,也可以理解为对应传感器对角线尺寸的50%。如果传感器尺寸为60mmx45mm(实际目前中片幅相机传感器的尺寸只有48x32.9mm,应付这样的传感器绰绰有余),那么对应的像高必须达到37.5mm以上。对应数据来看,这个镜头的成像圈完全可以覆盖整个传感器。所以现在这个原型镜头是一支为中片幅相机(我们俗称120相机)准备的标准镜头(略微偏长焦一些)。


 



上图:目前全世界最小的120数码相机的尺寸,装载了一个80mmF2.8镜头,大家感受一下它的80mm标准镜头需要多大;如果将上面这个100mm f2.0方案转换为真实的镜头,它的物理尺寸需要有多大?


 


尽管如此,我认为它基本性能符合我原定的设计要求,就用它来进行改进设计,将一只给120相机用的大型标准镜头,改变为一个小得多的MICRO FOUR-THIRD相机用的小型化的标准镜头。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这支原型镜头的MTF非常不理想,而且看起来很凌乱。因为,我在原先的SETTING中将空间频率设定为10线对/mm、 20线对/mm、30线对/mm、40线对/mm、50线对/mm、60线对/mm。将空间频率提升的这么高主要是为了后面设计派用处,看一个120规格的镜头不需要这么高的数据。我将它的设置简化为10线对/mm、 20线对/mm、30线对/mm(这样和市场上的镜头采用相同的分析标准)。


 


我通过空间频率设置对话框,重新定义一下我想要的空间频率。DONE!



 


去掉3组空间频率以后,MTF输出图像显得简化很多。但是,镜头实际性能并没有提升。应该说这支镜头对于高频率细节的描写是很差的。我补充一下,尽管我认为很差劲,但是这是一支完全可以实用化的镜头方案,如果真的制造出来,装到哈苏相机上用,它拍出的照片一样是比较清晰的。你对照一下下图卡尔蔡司发布的哈苏镜头官方数据。不过如此。所以我的理论是正确的。大片幅相机的清晰度主要来自于比较大的焦距(像对应的物比较少)。


 




我特地翻出沉睡多年的资料。如果您看得懂MTF图,其实卡尔.蔡司、哈苏已经在几十年就告诉您,他们的这个80mm F2.8号称全世界最优秀的经典镜头,其实在F2.8的时候,在近中心光轴到对角线极限位置的50%距离(精确点可以认为是25%的距离,即距离光轴半径15mm的地方开始,就已经无法分辨40线对/mm的目标了。 即使在光轴上,还原能力也只有区区45%,也就是模模糊糊看得清楚。F8.0以后才有所改善。这可是精心优化以后的结果啊!而上面的模型,没有优化过的,是F2.0状态的。


 


 


 


接着我第一步先将这个原版模型变化为一只符合索尼ALPHA-7相机(配备36mmx 24mm传感器)的镜头,大家参考起来方便一些。


我们先看看索尼36mm X  24mm传感器和奥林巴斯/松下所采用MICRO FOUR-THIRD规格传感器巨大的尺寸差异。灰色是全幅传感器,粉红色是MICRO FOUR-THIRD规格传感器。




 


 




其实将100mm的镜头变化成50mm的镜头很容易,选中所有数据以后,按照比例缩小就OK。第一次我选择比例为0.5。就是缩小成一个50mm的标准镜头。


 




 


完成以后,我分别在三个对话框中点击“UPDATE”,结果镜头的结构图是完全不变化的,但是参数和MTF变化了。镜头有效焦距EFL变化为50mm,近轴像高变化为19.19mm。


 


但是大家会发现MTF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红色的那根代表30线对/mm(较高频率)的曲线有明显的上升。


 





接着我恢复了原先6组空间频率设定。重新恢复为为10线对/mm、 20线对/mm、30线对/mm、40线对/mm、50线对/mm、60线对/mm。大家可以明显看到,除了30线对/mm以外,高空间频率的部分,40线对/mm、50线对/mm、甚至60线对/mm都有明显的提升。最重要的是MTF的曲线比较平缓、均衡,这个对今后的设计拓展是很有利的。说明这个原始型号选择得不错。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设计MICRO FOUR-THIRD规格的镜头。


 


大家都知道,松下、奥林巴斯的MICRO FOUR-THIRD规格的镜头等效索尼ALPHA-7的标准镜头焦距是25mm,也就是100mm的四分之一。照葫芦画瓢!



 


按照上面的步骤,将缩放系数设置为0.25。这支25mm F2.0的标准镜头就初步定稿了。MTF进一步飞速提升(尤其是近轴的部分,上升飞快)。但是在欣喜之余,不要忘记检查一下数据。这支镜头符合基本预期,但是有一个数据是不对的,那就是近轴像高。


 


它的像高只有9.5mm。这就意味着成像圈的直径不能覆盖MICRO FOUR-THIRD的传感器。


 


我提醒大家回想一下初步的方案。它的原型是一只100mm的镜头,而120相机的标准镜头只有75-80mm的焦距。如果对应成MICRO FOUR-THIRD传感器的镜头,100mm应该被折算为30mm左右,也就是说这支原始结构是一只比普通规格略长的标准镜头。那么它不应该被设计成25mm,而是30mm。


 


于是我返回原点,重新设置,计算。DONE!


 





这次真的成了!一支给MICRO FOUR-THIRD相机用的30mm F2.0标准镜头就初步定稿了。至少它可以作为一个原始方案继续发展下去。


唯一的不足是60线对/mm的MTF径向曲线在接近近轴视场70%的地方,下降了。但是它的切向MTF还是很好的。尤其是近轴部分的光学表现极为出色。不但曲线平坦光滑,径向与切向表现极其接近,而且还原能力都在50%以上。


让我们等待工程师来进一步的优化它吧!


 


在上面的步骤中,我没有使用任何优化工具,没有对镜头结构进行任何修正。大家可以看到,我无论如何点击镜头结构图中UPDATE按钮,镜头的结构在焦距缩放的过程中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也就是说一只给120相机用的100mm镜头和一只给MICRO FOUR-THIRD相机用的30mm镜头,没有结构上的任何区别。


 


但是他们对应的MTF表现和像差是截然不同的。小像场的镜头要好伺候得多!天生的!


 


我再深入让大家看看衍射极限的问题。有些朋友觉得大像场的镜头有很好的衍射极限特性,因此分辨率可以达到很高;小像场镜头受衍射极限的限制,因此分辨率做不高。


 


上面的例子已经很好的回答了分辨率的问题,40线对/mm的空间频率(就是分辨率)都做不好的120镜头,你还指望它的更高的分辨率能高到哪里去? 


 


让我继续用软件来显示这个原始结构100mm镜头的衍射极限。首先是调用衍射极限显示。


 




 


看到这个对话框中有一个SHOW DIFFRACTION LIMIT的选项吗?打勾!DONE!


 




 


出现了黑色曲线,这根很平直的黑色曲线就是目前这个镜头的衍射极限。在这里我更换了一种MTF读取方式,将横坐标改为空间频率,最高为60线对/mm。实际的MTF曲线离开理想的衍射极限相差甚远。根本达不到的!


 




 


我接着将镜头缩短为30mm。您看!衍射极限曲线,没有任何变化。而MTF曲线确实有很大提升,尽管如此,离开衍射极限曲线还是相差甚远。


 


所以,一个镜头的基本结构才是决定衍射极限的最根本因素。衍射极限与焦距无关!在实际设计中,根本达不到衍射极限!在实际使用中,对于照相机镜头来说,可以完全忽略什么“衍射极限”这种伪概念!


 




 


面对一大堆枯燥的参数,您如果能够坚持看到这里,说明您还真实我的忠实粉丝!先喝口咖啡放松一下。肯定,这篇文章不是给初学者看的。


 


有人会问我,您为什么对这些技术参数如此痴迷?而不是好好研究如何拍照?我的回答是:我在理工科和摄影艺术方面的精力差不多各花了50%。摄影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基于技术的艺术!这个也决定了它与绘画的重大区别。以前,甚至还有一大堆感光化学需要学习。应该说是数码技术的普及大幅度降低了学习摄影的难度。否则您可能连黑白胶片也冲不出来。


 


在感谢数码科技之余,我想说的是:在摄影这个艺术领域,本身就有很多训练是需要依靠技术方式解决的,比如“透视”。 比如我以后教透视的时候会动用可以移轴的技术相机。


 


在相机方面,了解得越深入一些,越容易让您决定在什么场合使用什么相机组合?使用什么镜头组合?当硬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用“软”的办法来解决。


 


比如,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可以把全幅28mm广角镜头直接转到MICRO FOUR-THIRD规格的奥林巴斯相机上做标准镜头?我的回答是:可以的,但是不是最佳方案。在设计镜头的时候,原始的结构决定了镜头的特性。全幅28mm广角镜头是反射远结构的,是大FOV的广角镜头,高空间频率的再现并非它的强项。如果能您看了我上面的设计步骤,就不会再问我同样的问题了。同时,您也避免了因为使用不恰当的镜头转接方式,从而而得到一张分辨率不高的照片。这就是摄影者、文科爱好者了解理工科知识带来的好处。


 




如果您是一位理工爱好者,您或许会问我:设计一个镜头岂不是很容易?不是的!光从几百个原始数据中确定一个比较好的型号就很花时间,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设计才能知道可不可以进一步发展。有时候往往做到几步以后就废了。接下来还需要进行约束和优化,公差分析,镀膜分析,等等,等等。总之是一件非常烦人的工作。其实这篇文章我很早就想写,可惜要找这么一个原始模型就花了很长时间。在光学部分完成以后,还有机械设计的一大段路要走。


 


我录制了一段设计步骤的视频,大家可以去网站上看看MTF曲线是如何跳起舞来的。


(微信版有点噪声,请关闭音量;电脑版是无声的)


我还要再补充一下,最近富士也紧跟着哈苏推出了中片幅的数码微单,5000万像素级别的。他们宣布旗下的配套镜头也对应5000万像素的要求。5000像素的是个什么概念呢?


传感器尺寸是:43.8 × 32.9mm;像素分布是:8272 × 6200 pixels。我初步推算一下分辨率的技术要求是:达到与传感器产生衍射干扰状态是94线对/mm,那么实际要求降低50%(防止出现衍射),也就是47线对/mm,通俗点说:镜头是按照45线对/mm的标准来评估的。届时看看具体公布的参数究竟如何?如果是这个参数,对应5000万像素的传感器是绰绰有余(不过考虑到像素数量的飞速发展,好像还是有些不足)。以现在的技术,将120镜头的标准制定的这么高,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我知道要在微信上看清楚我啰嗦的大段文字着实吃力,我还是建议大家到www.91paizhao.com上面,用电脑大屏慢慢看。




“91拍照” 官方微信服务号,摄影课程尽在“91拍照”,

www.91paizhao.com现已上线,欢迎体验


”91拍照旗”下的微单摄影频道,为微单摄影爱好者提供最新鲜的微单资讯,讨论微单爱好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摄影、美器、美食、旅游、家居。让微单成为我们共同的轻奢话题。


“佳强连”,佳能文化,旅游摄影尽在佳强连,91拍照旗下微信订阅号


徕卡范,玩相机,品人生!91拍照旗下微信订阅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无反光镜相机,与传统数码单反相机有什么不同?
相机的分辨率
佳能80D和腾龙18-270mm 一镜天下任我行
小姜杂谈:Olympus E-P1 与 Micro Four Thirds 系统(上)
锐度(解析度)MTF定义及测试
快读MTF镜头特征曲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