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健石窟与古遗址拍摄散记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金奖


心影相交 感悟敦煌

——石窟与古遗址拍摄散记

吴 健

内容摘要:摄影通过高科技的影像记录手段和视觉思维抉择的图像传达设计与创造的行为。特定的时空、光影的结合、营造的真实是它的特征。本文探讨石窟与文物摄影中,如何实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让人文与自然、窟内与窟外、地上与地下,在摄影艺术形式上呈现为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的创作技巧和感受。


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0窟-公元6-7世纪



印度阿旃陀石窟第26窟佛像-公元6-7世纪



印度埃洛拉石窟佛像-公元7-11世纪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48窟菩萨像-北魏

入编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雕塑卷》

甘肃莫高窟第248窟佛像-北魏

入编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雕塑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意外的与摄影结缘,更不可思议的是至此以后二十余年我的镜头一直面对着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她,伴我成长,是她,使我羽翼丰硕,是她,最终让我步入了艺术殿堂。

起初,对我来讲,敦煌石窟艺术的概念是陌生的,那摄影又是什么?应该去拍什么?怎样去拍?亦十分茫然,在我眼里万物皆为神灵,咫尺间的题材在我的心里却显得那么遥远而深不可测,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随之“人云亦云”“照方抓药”,苦思冥想到底“根”在那里?……

“成功必须探索,探索未必成功”,审美之路创作历程是何等艰辛,数年来,百般困惑,数次失落,苦恼与遗憾伴我多多,一次次的沉闷,一次次的唤醒,当然,唤醒的是灵感,启迪的是心境,坚定的是信念。这一切的一切,源于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源于先辈们崇高的风范和教诲,也源于自己从稚嫩到成熟的不断感悟,一句话,敦煌养育了我,石窟艺术是生命,摄影艺术也是生命。

摄影艺术创作是“道”,古人云:“道在太极之上而不算高,在六极之下而不算深”,可谓道无止境。曾几何时,有业内人士谓之石窟摄影不成其为艺术,只不过是翻拍记录;也有人士认为其不过是一切业务的附庸,一时间似乎失去了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其实,这并不重要,既然从事了摄影,操起了相机,就必须寻找我眼中的敦煌,寻求我眼中美好的世界,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拍就是二十五个春秋。我的摄影之路是一条藤上两颗瓜,一是保护,二是弘扬,前者是科学的、精准的、全方位的将石窟及相关文物信息拍摄下来,永久保存;后者是通过镜头艺术的、审美的、多层次的将石窟文物不断升华,生动形象地感染观者,唤起他们对敦煌艺术的熟知和眷恋:“噢,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敦煌……”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28窟-北周


入选2014年中韩“影像丝绸之路·中国甘肃”摄影展

入选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27窟--隋


入编1998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敦煌石窟艺术全集》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05窟塑像-初唐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28窟菩萨-初唐


入编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雕塑卷》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6窟弟子-盛唐


入编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雕塑卷》

摄影是一门造型艺术,通过高科技的影像记录手段和视觉思维抉择的图像传达设计与创造的行为过程。特定的时空、光影的结合、营造的真实是它的特征。石窟与文物摄影,同样是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是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体。

多年来,我所拍摄的作品题材涉及丝路风光、古遗址、石窟外景、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壁画以及出土文物等,在内容上包括了人文与自然、窟内与窟外、地上与地下;在艺术形式上呈现为平面与立体、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就以上各类题材的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与技巧,借此略谈一些感受。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30窟弥勒大佛像-盛唐


入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物《国际博物馆文物摄影精品集》

入选2014年中韩“影像丝绸之路·中国甘肃”摄影展

入选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涅槃佛-中唐


入选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入选首届“丝路·长城”中国嘉峪关国际摄影艺术大展

入选甘肃省第三届摄影奔马奖摄影作品展并获得优秀作品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96窟菩萨-晚唐


入编20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雕塑卷》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代


入选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选了首届“丝路·长城”中国嘉峪关国际摄影艺术大展


甘肃瓜州榆林窟第6窟-大佛-唐


01 古遗址摄影

古遗址是古代建筑遗存,虽历经沧桑、风蚀雨侵,残存不整,但仍具较高历史文物价值,我们若只用相机去反映其残亘断壁的现状,不过是一种景物再现而已。因此,要认识它的历史作用及审美价值,追溯它的往日辉煌,就必须整体构思、启发想象、天地合一,在特定的时空和典型的自然环境下,确立主题,烘托气势,同时,根据所处地理,充分利用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光线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变化寻求一个既能表现主体被摄影景物的形状,结构等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又能充分反映它所处的典型环境和空旷神圣的大自然氛围,使人文与自然高度统一。摄影是用光线来描绘,是由光线来确定物体在其周围的空间中所占的体积,光线给物体真实的透视感,强调物体的立体感,显示出物体的结构。色随光变。丰富的色彩或色调变化,增强了景物的空间透视感。在光影色最佳组合的瞬间,快速完成最能使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盎然的一幕。艺术,常常就是要使人工的东西显得自然。被摄物体越显得自然地融合于环境之中,就越能用它的品质、它内在的必要性打动观众。古遗址摄影属于风光摄影的范畴,旨在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

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塑像-北凉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121窟塑像-北魏


入选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像-盛唐


入选2015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5窟-北魏


入编2013年首都出版发行联盟“三个一百”精品图书《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北魏


入选2013年首都出版发行联盟“三个一百”精品图书《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02 石窟建筑摄影

石窟建筑是石窟特有的空间存在形式,因开凿时代不同,建筑风格及空间大小各异。石窟建筑摄影最大的课题就是充分体现建筑特有的社会文化、宗教内涵和科学技术水平,是用来在一个平面上正确地表现出处于立体空间距离上的物体位置与形状的艺术与科学。形象地展现建筑美,摄影家运用摄影技术和艺术语言,在有限的空间里追求一种无限而又深远的意境。

石窟建筑摄影时,应考虑布局中的主体位置作为视觉中心或重心,首先每一种建筑形式都有一个视觉中心或重心,如窟内的中心柱、佛龛、佛坛、背屏等,它们往往在构图中起到稳定和均衡的作用。画面的构图要兼顾到线条、体积、比例、亮度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合理地、协调地调整主要物体的色彩分布以及它们与画面中其他成份的相互关系来取得。石窟艺术是佛教美术形式,石窟建筑摄影必须表现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除确立主体特征以外,充分利用窟内场景、环境加以组合烘托,运用光线的散射与强弱的变化,使主体得以突出,环境若隐若现,艺术地再现和表现石窟建筑的空间结构关系。夸张与变形的手法运用,可以强化建筑形式的无限涨力,使其显得更具神秘感。建筑摄影旨在表现石窟建筑的形状、线条、色彩、质地、装饰和空间结构以及纵深感,通过艺术构思、合理布局、巧妙用光,将诸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6窟中心柱-北魏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1窟-北魏


入编2013年首都出版发行联盟“三个一百”精品图书《中国皇家雕刻艺术:云冈石窟》

入选2015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2窟-北魏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2窟外景-北魏


入选2015第15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荣获“2015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优秀摄影师奖”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2窟-北魏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03 石窟雕塑摄影

雕塑是石窟中的主题,人们顶礼谟拜的偶像。在塑造上它们虽属佛教造像,受严格的仪轨之约,但其造型基础离不开现实中的人,每个时代的造像,均有每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生活气息,摄影家应以审美的眼光和鉴赏的心态去体验。因此,石窟雕塑摄影是一个以摄影技艺物态化追求雕塑造像人格化的创造过程。

由于窟内的塑像不可移动,并不同程度地受空间制约,拍摄角度(视点)的选择犹为重要,应追求正常的透视感,即主题在大约50度的水平视角之内,透视取决于视点,理想的拍摄点可以表现雕塑最具完美的一面;构图和布局,应遵循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美学观点,“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构图艺术主要地在于合理地组织取景范围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使被摄雕塑的特写,头像、半身像、全身像和群像的场景变化丰富多彩;光线的方向及强弱变化,色彩的冷暖配置,一方面可以将被摄雕塑的姿态、外貌和面部表情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可以揭示雕塑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如佛的庄重、菩萨的慈悲、弟子的谦祥、天王的吼威以及力士的凶猛等。

石窟雕塑与建筑、壁画三位一体,除表现主体以外,还要重视雕塑环境和背景的关系,充分反映“绘塑结合”的艺术氛围和烘托作用,使其情景交融、虚实相间、动静结全、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摄影总体构思上应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5-16窟-北魏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19窟-北魏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北魏


入选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收录进《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

入编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外景-北魏


柬埔寨吴哥城巴戎寺高棉微笑-公元9-14世纪



04 石窟壁画摄影

石窟壁画是石窟艺术重要的艺术形式和组成部分,题材广泛,覆盖面大,内容极其丰富。壁画摄影,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学术知识,熟悉和了解壁画的相关内容、形式以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拍摄过程中取材要精准,布光要均匀,视点要垂直,构图要简练,色彩还原要逼真,焦距要清晰等。在内容上,讲究画面知识性、完整性、情节性和具象性,在艺术形式上,讲究画面的丰富性、趣味性和抽象性。一张照片上只能有一个兴趣中心,这一点十分明确,尽管是平面艺术,但画面同样可以产生“力点”和“重点”,给人们极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情趣。

吴健个人简历

吴健,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韩城人,1963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酒泉市,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81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工作至今。

甘肃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兼职教授,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兼职教授,兰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省古代壁画与古遗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多年从事敦煌石窟与古遗址的摄影艺术创作和视觉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理念与艺术风格,有机地将人文与自然相结合,以摄影这种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形式进行发掘探索和研究创新。摄影作品和研究论文多次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并获奖,出版三十余部摄影著作,在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大学举办摄影展览并发表演讲。2004年10月,列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2009年,入选甘肃省行业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

承担科技部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主持 “数字敦煌”项目的研究、实施和技术成果推广,对国内多处文化遗产地的数字化项目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和学术指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敦煌出发
【摄影】艺术宝库—云冈石窟
中国文化一11、东方石窟艺术大同云冈石窟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济南千佛山万佛洞
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掠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