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习方法】中医医案的学习方法


医案研习社

中医医案书籍数以百计,散在于医家著述之中的医案更是不胜枚举,这些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包含着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也包含着他们认识疾病的理论见解。因此,正确掌握古代中医医案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医的理论与临床经验,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一般我们学习古代医案,由于古人记载医案多数十分简洁,往往不得入门之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学习古代医案的方法。兹就个人体会,试作论述。



阅读与研究医案,必须结合医家的学术思想

每一位医家在认识疾病,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都反映着自己的学术见解。因此,在他们临床治病、书写医案时,必然要将其学术思想贯穿其中。所以,要想深入研究每一家的医案,首先应当掌握这一医家的学术思想,并运用其学术思想,来分析其临床医案,才能对医案有较深入的了解。当然,我们对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往往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时,注意掌握与了解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或者阅读有关的学术文章,有条件者则应该适当阅读一些医家的代表之作,以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但是,也应当看到,我们不可能将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掌握得十分全面和深入,但如果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后,在分析研究医案时,又会使我们加深对医家学术思想的理解,二者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如果我们对医家的学术思想一无所知,仅仅靠掌握的中医理论与临床一般知识去认识医案,往往对其分析时会抓不住要点,不能掌握医案辨证论治的楮华所在,从而不能得到启示与收获,兹举一案试作分析。


朱丹溪治一老人,七十九岁,头目昏眩而重,手足无力,吐、痰相续,左脉散大而缓,右脉缓大不及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略减而微渴,大便四日始一行,医投风药,朱曰;若用风药,至春必死,此大虚症,宜大补之,以参、芪、归、芍、白术、陈皮浓煎,下连柏丸三十粒,眼一年后,精力如丁年,连柏丸用姜汁炒,姜汁糊丸。


分析此案时,首先应对朱丹溪的学术思想有所了解,否则是难以理解的。朱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医于罗知悌,对刘河间、张从正、李东垣、王海藏诸家之说都有研究,在兼取诸家之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又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对东垣“相火妄动为贼邪”的论点十分赞赏。我们掌握朱氏的这一学术思想,再来分析此医案就不难理解了。其人年事已高,朱氏首先认定其阴血更当不足,故而虚阳易于亢动则是必然。因此,若针对眩晕而妄投风药,必然更加助火伤阴,势必使阳亢之势更甚,春时阳气升发,易于再进一步引动人身之虚阳上浮而变证丛出,甚则不救。所以丹溪说:至春必死。此外,此案之患者又见有乏力、吐痰、食减、脉缓而无力等现象,均属气虚之象。丹溪接受东垣之说,而东垣则认为如果人身之气虚,则会导致清气不升而下流于肝肾,致使阴火上乘。而阴火自下而动,又可引动心火,即东垣所说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由于阴火内动,故痛者又有口渴之象。中气不足,无力鼓动,大便则难以下行。总结此案诸症,一方面阴血不足,一方面中气虚衰,再兼有阴火上冲,致使火旺气虚阴伤兼病于一人。故而,丹溪在治疗时则补泻兼拖,而以补虚为本。其药用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益气健脾,以培补元气,系东垣培补之法。又加当归、白芍以养阴血,顾及阴血一面,此又是丹溪之观点。再用连柏丸,方中黄连与黄柏并用,一清心火一补肾阴以泻相火,使妄动之阴火得以平息。再用生姜汁糊丸,一者可引火归源,二者又防苦寒以伤中阳。此又是东垣泻阴火之法,从方药选用中,再进一步推断其眩晕之因,绝非阴虚阳亢所致,乃是阴火上乘而成。故尔其遣方用药熔东垣升阳泻火与自身滋阴泻火于一炉。从中町以看到东垣学说与丹溪学说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若我们对丹溪之说不能了解,往往不能理解到这一点。



结合医家本身的前后医论来分析医案

历代医家医案的撰写,有相当一部分夹杂于医家著述的医论、方论或对药物的解释之中,这一类医案的内容,往往与其医论、方论、药解等有关。因此,结合其前后之论述来分析研究医案,多会加深对医案的理解。同时,通过对医案的学习与体会,又可对医家的医论、遣方用药有更深刻的认识。反之,如若仅从医案着手分析,由于不理解其在论述中保存的含义,亦会有时不得要领,兹亦举例以说明。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曾记载一例,一妇女,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中窒碍不得容纳,更他医以为外感,投以小剂小青龙汤,喘益甚。延清张锡纯诊视,其脉浮而微数,按之即无,知为阴阳两虚之证。盖阳虚则无气不能自摄,阴虚而肝肾又不能纳气,故作喘也。制参赭镇逆汤,病人服药后,未及复杯曰:吾有命矣。洵之曰:从前呼吸唯在喉间,几欲脱去,今则转落丹田矣。果一剂愈强半,又服数剂而痊。


此案在该书中,附于参赭镇逆汤之后,张锡纯论述参赭镇逆汤之功用时,认为该方“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而满闷。”该方的药物组成为“野台参四钱,生赭石六钱,生芡实三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六钱,生龙骨六钱,生牡蛎六钱,生杭芍四钱,苏子二钱”对于方中的一些药物,张氏在该书中亦有一些论述。如对于赭石的作用,他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隔,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虚者可与人参同用,仲景旋复代赭汤,緒石、人参并用,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参赭镇逆汤中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声安奠定之,亦旋复代赭汤之义也。”张氏在《山萸肉解))一文中认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在《龙骨解》中又说:龙骨“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牡蛎解》中认为牡蛎可以“固精气”。结合以上张氏之论再分析此案,则不难看出张氏对患者之病辨证用方之椿细。患者因劳作喘,脉象浮数而重按则无,证属虚喘无疑。投以小青龙汤则喘促加重,盖小青龙汤温化寒饮,重在祛邪,必伤正气,犯了虚虚之戒。然用补敛元气之品,又见胸中窒碍,这是由于虚喘之作根于下焦肝肾,仅用补敛之品,不能纳气归元,必然见有气壅胸中之弊。张氏依据其脉浮而微数,重按无力,脉浮者阳气外浮,微数者阴亦亏虚而虚火浮动,因而诊为阴阳两虚之证。用参赭降逆汤者以补阴益阳,纳气归肾。方中人参、山药、芡实均为补益元气之品,龙骨、牡蛎、萸肉既可收敛外散之精气,又可收到益精之功效。再加苏子降气,赭石镇逆、芍药既酸收以加强收涩固摄之功,又有益精血之效,共合而成补阴益气,摄纳归元之效,这样才不致于出现补敛而壅滞不行的弊端。其中,张氏运用赭石不同于常人,不只是取其降逆的效用,更强调其可引气下行,使元气潜纳的功用,这正是张锡纯运用药物的独到经验。由于结合张氏对诸药作用的论述来分析医案,对于本案的理解则可进一步加深,并从中可学习到张氏的临床用药处方的经验。(待续)

 


读经典

学医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案指南06 | 医论与医案紧密相连
张山雷的中医文献整理研究贡献
气降了,病就消了!两千年前的“降气方”,健脾、消痰,让人气顺病除
中医评书:旋覆代赭汤,治好精神病!健脾、理气,气顺人安,请感受
张锡纯应用山萸肉的经验
中医治“肋间神经痛”的方子!止痛,先治胃,别具一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