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肖相如:“中医科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上)

期的一些言论,除我的微信公众号中的文章外,还有近期出版的《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肖相如伤寒论讲义》、《肖相如论治肾病》等。



中医科研的目的是什么?中医科研应该采取什么研究方法?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中医科研的现状如何?现行的中医科研会导致什么结果?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1

中医科研的目的是什么?



中医科研的目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医学。


之所以要继承,是因为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突出的优势;之所以要发展,是因为医学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认识生命现象和征服疾病。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不对中医学术进行完整、系统的继承,要想发展是不可能的,可见中医的科研还应首重继承。



2

中医科研

应该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中医科研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决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个学科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研究对象、特定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形成理论体系。


换言之,学术体系的特色取决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色。


中医学的显著特色是整体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中医学的特色同样取决于中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中医学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发生、发展、成长、壮大,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哲学根源。


中西医学的研究对象虽然都是人体及其疾病规律,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一 


中医学认为,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与所处环境保持协调统一的整体,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


人体的健康不仅仅是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完整、功能正常,还必须保持相互之间的协调一致。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即指此而言,前者为“天人一整体”,后者为“人身一整体”。


因而,中医的研究对象是整体的人,是在自然环境下人体的状态变化,即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的转化及其控制规律。


 二 


中医学的主体研究方法是整体方法,有以下主要特点:


1. 强调在自然条件下综合研究人体整体的状态变化,不注重实验条件下局部实体的微观分析分解。


如中医的研究核心是证候,而证候是一种整体的状态,不是一种实体的概念,肝肾阴虚指的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综合的状态,而不是西医的肝脏、肾脏的结构破坏或功能异常。


2. 强调多因素综合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如一个证候的出现,常常涉及多种原因,有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季节气候、生活习惯、体质、文化修养、疾病、药物治疗等,与西医的“病因-疾病”的模式大有区别。


3. 强调状态变化的随机性。


相同的原因不一定导致相同的证候,如同是气候突变的环境,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会成风寒感冒,有的人会成风热感冒,有的人还会有其他证候表现。


4. 强调治疗的个体化原则,即辨证论治的原则。


所谓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每个病人的证候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因为证候表现是随机的,而且是变化的,因此没有千篇一律的治疗方法,或者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又与西医针对疾病和病因进行对抗治疗有本质的区别。


 三 


自秦汉至明清,中医学选定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自然条件下整体状态的人,运用自己特定的研究方法——整体方法,实现了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元四大家、温病学说等为标志的不断发展。


在包括西医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体系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中医科研要想达到继承和发展的目的,必须沿用自己特定的研究方法。


怎么运用中医的整体研究方法来进行中医科研,这是关键的问题。


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学术发展产生过巨大推动作用的研究成果,首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和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


从“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的形成来看,我们可以体会出中医整体研究方法的特色和优势;


从“六经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学术水平来看,我们应该对中医自身的研究方法充满信心。


 四 


当然,用整体研究方法研究自然状态下人体疾病的状态变化规律,比用分析方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疾病某些部分的变化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弃。


可以考虑从临床研究入手:


选择一些目前西医尚无可靠疗效,中医有一定优势的病种,病例选择严格执行西医的诊断标准,疗效评定采用包括西医标准在内的全面的标准;


治疗请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实事求是地按照中医的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所有的治疗都以疾病的需要为依据,不加任何限制,但所有的治疗都要全面认真地记载;


每个病种的治疗病例要在300份以上,然后进行认真的分析、处理、总结,得出结论,形成理论,指导临床。只要我们的研究是前瞻性的,就是有说服力的。


强调中医科研要坚持自身的主体研究方法,但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完全排斥包括西医研究方法在内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吸收、引进、利用一切对发展中医学术有帮助的研究方法。


比如用分析的方法探讨证候的微观机制,显然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丰富“证”的内涵。


但是,如果因此而舍弃中医辨证的理论体系,那就是背道而驰了。


在运用其他学科方法的时候,目的是为了使中医的内涵更丰富,体系更完善,而不是用其他学科来改造中医,“规范”中医。



3

中医的科研现状如何呢?



中医科研应该主要沿用自己的研究方法,那中医的科研现状如何呢?


为此,我们查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历年资助的中医药科研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83~1993年资助的课题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立项资助的部分课题,以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编的《中国中医研究院建院四十周年科技成果选编》等具有权威性的资料。


在立项资助的课题和通过鉴定的成果中,除名老中医的经验继承整理研究和文献整理研究外,其主要研究模式有以下几种:


某法(或某方、某药)治疗某病的研究,某一理论(如证、藏象、气、血等)的现代研究,某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等。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西医的主体研究方法——分析还原方法。


还有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就是中医的科研成果与日俱增,中医的高级科研人员与日俱增,但中医学术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长足的进步,反而是中医的特色越来越不突出,优势越来越不能发挥,疗效好、会看病的名医越来越少。


特别是一些级别高、科研成果多的中医院,用一个科研方治病已成习惯、已成自然,难觅辨证论治的踪影。


依此而论,学术界的有识之士呼吁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并非杞人忧天,无病呻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当前的形势和对未来的思考系列谈之中、西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中医理论(二):“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进一步解释
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二)
我认为所谓的“辨证论治”是中医最基本的方法,而非最好方法!你们认为呢?
我们的中医科研问题在哪?
怎样研究中医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