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第五章 崔氏八味丸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脾肾阳虚,气化不利。下焦寒湿不化,聚成脚气,上入少腹。少腹气血运转失常,故而麻木不仁。治疗选择崔氏八味丸,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脾肾之阳,桂枝兼以降逆;生地、山萸肉补阴敛阳,泽泻、茯苓淡渗水湿之邪,丹皮通利血脉,以疗少腹不仁。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肾之脉起于足而入于腹,肾气不治,湿寒之气,随经上入,聚于少腹,为之不仁,是非驱湿散寒之剂所可治者,须以肾气丸补肾中之气,以为生阳化湿之用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按:中风之病,仲景未尝立方,其证与八味甚合。崔氏以之治历节脚气,若以治中风,则妙甚矣。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少腹乃属肝肾之地,肾中元阳气虚,胃关不利,阴湿上逆,以挟肾中寒湿,痹着少腹,故致不仁,而与湿热冲心者大殊。用六味丸固摄真阴,使不上逆,桂附行阳以利机关,逐湿开痹,俾真气渐充,少腹松软,而病自退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按:汉之一两,今之三钱零。此方附子用一枚,计今之法码,重应一两。此方地黄应用二两六钱六分,山药、山茱萸应用一两三钱三分,泽泻、茯苓、丹皮应用一两,桂枝应用三钱三分,附子一枚应用一两。今人分两多误,今特核正。如若多用,照此递加。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方是论述脚气病的辨证论治。由于肾阳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毒气侵犯于下,随经而上,聚于少腹,故少腹麻木不仁。

治以八味丸,温补肾气,助其气化之权,则阳生湿化,脚气自愈。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个崔氏八味丸,这个药本来是在仲景书里头,可能这个方子最原始的是崔氏的家传的方子,所以叫崔氏八味丸。这个方子呢,大概也在《近效方》里头,也有这个药,叫崔氏八味丸,书名没写,当然是根据上头。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这个就是脚气冲心了。我们用这个肾气丸啊,主要治下焦,它有个特殊症候,就是少腹这个地方,少腹不仁,不仁就是麻痹,这个主要就是附子和生地的作用,有点血痹的这种情况。这个少腹不仁,是用肾气丸的一个主要症候,这个我们要记得,或者小腹这个地方特别虚软无力,这都是用八味肾气丸的一种症候,所以古人管它叫肾气丸,它治下焦虚寒的。

这个方剂讲过的了,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各一两。肾气丸这个方子前头有了,在《伤寒论》里也有了。这个方子,它主要用了大量的地黄,一方面治血痹,同时也治烦热。

另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山茱萸这个药,山茱萸是一个收敛强壮药,这个药因为收敛的关系,起强壮作用,与山药配伍到一起,尤其能够健胃强中。那么泽泻、茯苓呢,祛湿的利尿药,配合到附子,可以治湿痹。

所以这个药又能治血痹,又能治湿痹,那么同时他有虚脱的一种情况。所以这个药也治小便频,饮一斗,小便也一斗,他就是下腹部虚得很,松驰无力,组织上也没有收摄的力量了,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它。那么有桂枝也治气上冲,那么这个附子,用量的相当的小,但是没有这个附子,上边这些地黄、山茱萸、薯蓣,这些补药都不起作用。

附子这个药,当身体机能陈衰到一个相当的程度,非附子不能把它振兴起来。附子这个药,在身体阴寒客冷到极点了,也得大量用它。就是一般机能陈衰、阴证,没有不用它的,它就能够使机能陈衰让它恢复,它能起这个作用,不是光祛寒而已。像八味肾气丸这个药,除了附子,它没有什么祛寒的药,它这个主要处理的还是一个血液津液虚,同时又有小便不利,血痹不行等等的这种情况,都参杂在一起。那么主要是因为这个机能陈衰,我们后头到妇科还会再讲到的。妇科这个转胞病,是因为输尿管松弛了,使输尿管不那么通畅了、胞系了戾,附子能使机紧张起来,输尿管就不那么褶了,小便就可以通了,在妇科那有讲,所以附子是起这个作用的。

现在咱们的六味地黄丸,就把桂枝、附子两个药拿掉了,这什么也不当了,当然还是有些滋补作用,有大量生地、山茱萸还是起这个作用。但是对这个治下焦、补肾,就补不了肾了,没了桂枝、附子到哪补肾去。这个药叫肾气丸,也叫做八味丸,名字挺多。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第2条: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第3条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痫。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头风摩散方。

第4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第5条: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第6条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第7条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第10条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近效方》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熟读成诵

崔氏八味丸。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网红-------金匱肾气丸的补肾阳之误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温补肾气第一方
换个角度来看,金匮肾气丸的作用
肾气丸讲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