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安里下河地区的方言探析
阅读全文 (共2页)
海安里下河地区的方言探析
海安县从地理上可以分为河东地区(因靠海,以通榆运河为界,又称滨海区)、河南地区(老通扬运河以南,地势较高,因是长江沙嘴形成,又称为高沙土地区)河北地区(老通扬运河以北、因地势低平,且为外围海水顶托和内河泥沙淤积而成,又称里下河地区)。里下河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如泰片,可分为海安话和下河话,其分布如图所示: 

里下河地区成陆较早,至少有六千年,南莫沙岗地区的青墩新石器文化可以作为佐证。到商周时期为淮夷部落,这支部落后融入华夏族之中,到西汉时由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在此开凿了官盐运河,即老通扬运河,由此可见此时的海岸线已经由青墩一带东移至海安镇东。东晋时期由于战乱当地居民一度北迁,后又由中原地区迁来。到北宋范仲淹在海安东修海堤,是为范公堤,即今老204国道一线。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任通泰检阅史,留传有关他的传说亦不少,青墩地区的护国寺亦在此时建立。海安里下河地区一直是南北兵家反复争夺的地区,再加之地势低洼,至唐代由于圩田的兴起才使当地人口有所增加,但总的说来,人口还是很少的。

尽管受历史上频繁战争的侵扰,不过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湖荡成群,地理上相对封闭,加之传统的小农经济占主导,但居民构成还是保持他们的稳定性,所以在里下河地区的方言中保留了了我国大量的古音。以至于本地方言在外地人看来比较难懂,所以如海地区的师范生在上大学时普通话考试特别难通过
我国上古时期(即秦汉时期及以前),没有舌上音和翘舌音。舌上音和翘舌音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之后,汉民族吸收了北方草原民族的语言形成的。里下河地区方言中的古音保留表现为:
一、没有舌上音
1、“J”读成“G”。如:今朝(jīn zhāo读成gēn dāo)、睡觉(jiào读成gào)、介绍(jiē读成gāi)、街道(jiē读成gāi)、江阴(jiang读成gang)
2、“X”读成“H”“K”或“S”。如:鞋子(xié读成hái)、小溪(xì读成si)、看戏(xì读成sì)、东西(xī读成si)颈项(xiàng读成kāng)
3、“Q”读成“C”。如:起床(qǐ读成cǐ)、旗帜(qí读成cí)、骑车子(qí读成cí)
二、翘舌音读成平舌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运河的魅力在哪里?
南通日报数字报纸文章
京杭大运河现在的作用
摄影:渔舟唱晚(潘长宏里下河地区和旅游时拍摄)
什么是垛田、圩田?
【信笔由春】关于兴化油菜花|| 张道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