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长江入海口探秘

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最高峰冰川的第一滴水开始,自西到东,以6380公里的行程横贯我国中部,最终汇入东海。

蓝沙洋,距离长江入海口北侧50公里南黄海的一处海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这处近海爆出了惊人的发现,看似寻常的海面下,竟然发现了多条海底河道,最宽的有10公里,附近数座沙洲呈幅射状向深海延伸。古长江入海口在不经意间露出了它的面目。

古长江入海口探秘

上世纪80年代初,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王颖为领队的科研人员开展全国海岸带普查。他们来到南黄海边的如东,开始了在如东近海海域的普查。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80年代的时候,全国海岸带普查,就发现除了有很多沙洲,就是露出水面的和沙基群以外,还有一些水道就是潮流的通道,在大洋口港就发现,用地震剖面发现海道有很多的古河道。”

被发现的古河道距离陆地直线仅有10多公里。涨潮或退潮时,海面上经常出现大漩涡,经过的渔船往往避道而行。老渔民说,下面是一个很深的潭。风浪较小的时候,附近渔民曾在这里抛锚,锚线足足放了100多米。

同期声:如东县长沙镇黄海村渔民 肖道鹏

“那一次,我们在深潭下锚,足足放了100多米深的锚缆。那个地方确实很深”。

如东沿海100多公里海岸线,为什么其它地方均是浅海,只有这里的水如此之深?这渔民称作的深潭又是如何形成的?没人说得清楚。同样令他们称奇的是,被称作深潭的地方是黄鱼的乐园,一网打下去差不多满网的黄鱼。

同期声:如东县长沙镇黄海村渔民 肖道鹏

“大概在1975年左右,我村2305号船老大陈敦鹏在深潭那里放了一网,只放了一网,就捕了20几牛车的大黄鱼,大约在50吨左右。”

海中深潭,在渔民们眼中无疑是神秘的。而这深潭竟然是一条古河道。那么,这又是什么样的古河道呢?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地震(钻)打下去,穿透地下60米水深,发现一个沙基一个水道,然后就在做这个蓝沙洋调查的时候,发现那个水道很宽,在这个地方打,它的河道宽超过10公里啊,10公里宽的大河,在这个地区那是个什么河呢?”

同样的想法,也数次出现在如东人的心中。近一百年间,如东地下有一条古河道的证据多次被发现。1916年,在如东原掘郊17大队地下,人们挖到了一只海船上的大铁锚,8个壮汉都抬不动。两年后,又在铁锚附近挖出一条长10多米的海船和一些古陶瓷;1969年,在如东原双南乡西地下6米深处挖到一根古船桅杆

1/3页

;1973年,在新店与石港之间的九吁港河北侧桅杆荡地下挖出一条木船,经专家考证沉船年代为唐朝;同年,又在原址西部七、八米地下深处发现一条唐代沉船。1984年,汤园乡长田村村民在挖藕时,在地下约4米处发现近十米长的一截独木舟。

一艘艘古船,以及船上的陶瓷等物品,似乎在告诉后人,是因为风暴等原因在航行中沉没。在地图上将出土的古沉船位置标示,大体呈直线状。这条直线所显示的应当是一条古河道。许多人猜测,这条河道,很有可能就是古长江。而王颖院士发现蓝沙洋古河道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长江。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我知道它是大河,我心里知道它是长江,但是你要拿出证据,就测量它里面沙子的成分和长江成分是否一致的。

有人提出,历史上黄河多次南迁,南宋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黄河南迁夺淮入海;明弘治七年,即公元1494年,黄河夺淮后于响水入海。扶海洲与大陆涨接,正是源于长江和黄河泥沙不断淤积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没有可能是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条流域之间的淮河从蓝沙洋入海呢?

治学严谨的王颖带领科研人员数次出海,采用地震钻探、比对等手段,认定这条古河道是35000年前的古长江入海口。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我们采样,采这地方沙的样,把它的沙样和长江、黄河对比,别人也在做,对比出来沙石是长江的沙,但是他比较古,上面都染色了,后来我们在这边打了个钻下去,钻头打到60多米。凡是出现河道地方42米以下都是细纱,然后我们在这里面就定年,就是在34米地方它的定年是3万5千年,那就是3万年以前,整个就是长江泥沙,它从这儿出口。”

附近的渔民们被这个发现给震惊了。多少年来,他们所知道的长江在上海与江苏交汇处入海,根本没想到身边这片海域的下面竟然就是古长江的入海口。而他们所听说的深潭其实是一条很深的海沟,直通往太平洋。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王颖

“这个深水通道,经过了现在的潮流作用,潮流进潮流出,大潮流的出进,维持了这个深水。”

王颖院士发现的海底古长江入海通道,虽然经受了上万年的泥沙掩埋,但其形态依稀可见。科学家由此判断:古长江在流经大别山和黄山之后,进入丘陵平原地区,继而从南京东进的过程中,向偏北方向流动,从蓝沙洋进入黄海,最后注入冲绳海槽。

这一结论在史料中也得到考证。据记载,远古时,长江口北岸在扬州、淮阴一线。随着时光的流转,长江口逐渐向东推移,江口两岸

2/3页

的陆地也在不断东扩。商周时期,扬州一带南滨江、东临海,犹如江北岸大陆延伸出的一个半岛,史称为扬泰古砂咀。大约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起,长江入海口大大小小的古沙洲群陆续出水并逐渐涨接成一片卵形沙洲,这就是古扶海洲,意为从海中浮出的沙洲,后雅称为扶海洲。在现代地理学上,扶海洲又称为如东古沙洲。清《扬州府志》记载:“秦汉时,州东百里有长洲泽,又东有扶海洲。”《后汉忆.郡国志》里也有扶海洲的记载。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西汉时期扶海洲的位置恰在今天的如东境内。

长江奔流入海,所挟带的大量泥沙不断淤积。扶海洲与扬泰古沙咀逐步涨近,扶海洲南长江口喇叭状水域里一些暗沙也陆续浮出水面,其中一些并接成一块大沙洲,这便是公元六世纪就已形成的胡逗洲,即今天的南通市区一带。

一千多年前的六朝末期,随着廖角咀一水之隔胡逗洲的涨扩,中间的水域逐渐演变成一条由如皋石庄,白蒲,如东双南,新店,孙窑一线直到大海的古横江,横江南北最宽处有四十公里左右。

晋朝时期也就是公元265年,长江河口延伸到江阴附近。到唐代,胡逗洲涨扩成颇具规模的一片大沙洲,东西40公里,南北18公里,约在今南通市区和通州平湖,西亭一带。横江随着胡逗洲的淤涨和廖角咀的外扩不断缩狭。唐朝初期,崇明岛浮出水面。唐宋以后,形成了现在的长江河口。

1842年,长江口已有海图。近一百多年间,长江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南北两咀的宽度由118公里缩窄至90公里,水下三角洲则逐渐向海伸展,随着河口延伸,江面逐渐缩窄。历史上,镇扬段和江阴段江面宽都在10公里以上,而今分别缩为2.3公里和1.5公里;南通河段在1915年宽度尚有18公里,1920年在浏海沙河南岸并岸之后江面缩窄到7公里左右;徐六泾河段宽度的缩窄则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而长江,也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道过程中。

同期声: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大学地学院院长

“长江从北到南它总是不断的在改道,现在还在改。”

  唐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横江逐渐淤浅。据宋《太平寰宇记.通州》所载:通州“古横江在州北,元(原)是海,唐天佑(904――907年)间泓涨,今有小江出大海”,至此,横江西端至石港之间的一段缩狭为一条界河。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胡逗洲与廖角咀淤连,古横江最终消失。石港、马塘地区由原来的滨江之地变迁为临海之域,滨江临海的掘港也终成三面环海而不再临江。

至今,南通等地的许多地方仍得名于近海。

3/3页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江入海口,岛屿一直在变大,河道会被堵塞吗?
漳州山水概说
李风宇:江海行踪(三篇)
淮河没有入海口,它的水最终注入了哪里?
被黄河改变的命运:中国古代四条大河变迁史
古代如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