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史中大淮安”之在淮安英勇抗倭的李遂父子(下)

继续叨叨发生在淮安大地上的抗倭之战。前回说到李遂准确判断到倭贼要偷袭劫掠淮安城,连夜急行军,赶在倭贼之前进入了淮安城。等倭贼杀到,李遂指挥官兵在姚家荡(今天淮安市淮安区顺河乡境内)对倭贼迎头痛击,连吃败仗的倭贼只能龟缩在庙湾负隅顽抗。面对“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的形势,李遂会如何应对呢?


明代抗倭图,来源网络
庙湾之敌犹如大明王朝病体上的脓疮,必须挑破!某日,李遂召集诸将商讨破敌之策,经过月余的连续作战,帐内诸位将军神情肃然,却难掩疲惫,多人眼睛里布满血丝,不知是杀红了眼还是连夜奔波所致。见诸将都未表态,李遂环视四周,缓缓说到:“诸位将军连日作战,辛苦至极,兵士亦感劳累。倭贼已是穷寇,难以分秒拿下,不如围而困之,待贼日久无食,且水陆断其行道,可收全胜”。说完,再环顾帐下,诸将有人抚须,有人按剑……这时,一位将军站了起来。

此人便是近日来配合对倭作战的通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唐顺之。他起身说到,“庙湾之贼已是玩寇,而我军士气正旺,理应全力攻击,一举破敌。”半晌,见无人应和,唐顺之拂袖离去,领着自己的兵士,亲自挎上铠甲,手执兵器,前往倭贼阵前击鼓挑战,倭贼始终坚守不出。叫阵不成,唐顺之又命人靠近倭贼的营寨进行火攻,但收效甚微。李遂见势,只好亲自督兵进入险境,倭贼以死抵抗,官兵死伤甚众。这时,正在崇明岛与倭贼作战的卢镗连连告急,派人请求支援,唐顺之自知失计,回援崇明。

这里多叨些文史知识。虽说顺之同志未能在大淮安建功立业,但是拉拉藤查阅史料,唐顺之堪称文武双全,23岁那年(嘉靖八年)参加了每三年才在京城举办一次的会试,荣登第一。随后,在兵部为官并一度免官回乡,最后临危受命前往沿海抗倭。因多年在海船上奔波抗倭,加之嘉靖三十八年正是抗倭紧要时候,这年夏天一连好几个月都生活在海上,不幸染病,最终于嘉靖三十九年即1560年4月,在通州海船上病逝,年仅54岁。不禁让拉拉藤想到一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记,缅怀为抗倭而献出年华与生命的先辈。


斩倭插图,来源《明代江苏人民抗倭的故事》
说回大淮安土地上胶着而焦灼的抗倭之战。李遂将倭贼围困在庙湾已经有一个多月,六月的淮安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眼看就进入了梅雨季节,需要尽快结束战争了。于是,李遂命“水陆迭攻,百计挑战”,并令刘景韶“塞堑攻寨,火焚其舟”。被困多日的倭寇,见庙湾难以坚守,乘着雨夜逃遁。官兵顺利杀进倭贼在庙湾的老巢,并连续追击至虾子港,颇有斩获。经过这番持续作战,在海门登岸的倭贼已经死的死,逃的逃,所剩无几,再也不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只能乘风开洋而去。至此,“江北倭尽平”。

盘点历时两个月的抗倭之战,明史中多次记载了杀敌人数,如丁堰、海安、通州三战皆捷,“共斩首百余级”……“斩首八十级,焚死一百九十七人,贼奔入潘家庄。景韶督诸兵尽锐攻之,复斩首一百二十八级”……“大战于姚家荡,自寅至申,贼大败,斩首四百七十八级”……“贼遁入姚庄,我兵纵火焚庄,贼死者二百七十余。余贼奔陈庄,我兵复追斩七十四级”……“督兵击倭于印庄,斩首四十五级,贼西走。次日复战于新洲,斩首七十八级”……“我兵以火攻之,复斩首二百十六级,贼悉焚死,无一人得脱者”……“江北兵攻寇于庙湾,斩首四十余级”……“官军出海邀击,斩首一百余级”。

驾百余艘船,趾高气昂的倭贼,最终皆身首异处。据说,抗倭战争胜利结束以后,淮安军民将姚家荡战场的倭贼尸体集中掩埋,上面筑起高墩,名之曰“埋倭墩”,因形似小山,又称为“埋倭山”,遗址在今淮安市淮安区的顺河乡丁姚村第5组。此外,在南通也有“倭子坟”,原系明代为防御倭寇而施放烽火的烟墩,相传有被歼的倭寇埋于其下。


倭子坟,图片来源网络

能够扫除江北倭贼的脓疮之痛,嘉靖皇帝自然大喜,玺书奖励李遂,并封赏李遂一名儿子为官。后经御史陈志核查李遂功绩,上书为李遂表功,称“李遂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余”,于是再封赏李遂一名儿子世袭千户,增俸二级。拉拉藤叨到这儿,估计才有看官想到标题是在淮安抗倭的李遂父子。没错,当时李遂的人马有5万7千余人,分成17个大营,而李遂的儿子李材也在军营中,另募兵勇3000人,一同在淮安大地上参加了抗倭之战。

关于李材,明史中同样留下了他的列传,拉拉藤没有细细梳理,但父子均能在《明史》留名应该是少之又少,难能可贵了。此处摘选相关文字,可见李材抗倭之功:“倭五千攻陷电白,大掠而去。材追破之石城,设伏海口,伺其遁而歼之,夺还妇女三千余。会奸人引倭自黄山间道溃而东。材声言大军数道至以疑贼,而返故道迎击,尽杀之”。具体拉拉藤就不翻译了,但由此可见李遂一门,原是抗倭世家。在南通狼山南坡山腰有抚台李公平倭碑,该碑立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记载了巡抚都御史李遂抗倭的功绩,反映了江北地区抗倭斗争的史实。


抚台李公平倭碑,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再来个与淮安有关的小文史吧。一次,倭贼乘顺风自庙湾海口登岸,由马逻、建义,直至郡城东之樱桃园,惨杀军民男女无算……嘉靖三十八年初夏,盘踞在庙湾的倭寇西犯淮安城,李遂率官兵及民练(主要是沈坤的状元兵)在姚家荡一带大败倭寇,部分官兵在樱桃园中设伏,与倭寇发生激战,大败倭寇。一败一胜,发生地都在樱桃园。可能今天的淮安人已经不记得这片土地上曾有个樱桃园,而淮安英雄儿女在樱桃园的抗倭战争,在清代文人杨其禄的《访樱桃园故址》诗中得到体现,“更闻御侮神,寇散原无燎。即今风雨晨,鸟飞犹飘摇。乃知灵杰区,非仅供瞻眺。太平过百年,往事资凭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丰城民间故事(5)----- 抗倭将军李遂
文言文《唐顺之,字应德》阅读答案(创意课堂)
李遂传
最长寒假每日提升练16
葡萄牙人也曾是“倭寇”:明朝被遗忘的盗贼(3)
明朝状元系列第五十五:嘉靖辛丑科状元沈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