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共读《论语》复习——第二篇“为政”

《论语》第二篇“为政”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可将“为政”视为对“学而”篇第二章关于“孝、悌”乃“仁”之根本的回应,从社会的层面论述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实现的根基与必然,揭示“孝”更深层次的意义是立足于“敬”,且要发自真心进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个人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每个人都应做传承社会文明的一粒种子,先进步自己,再推动社会的进步。(参考《王阳明心学传承文献精编》第141~144页)

【名句摘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一、“为政以德”,“德”乃“思无邪”——论点:政治应以“文明性”为根本(01~04章)

为政以德——

(2·0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读解)此章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统治者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强调了政治“文明性”的重要,社会政治应当处于人类的本性——天命之性的理性,以“德”教化强于严刑峻法。(这里的“德”,比现代“道德”的“德”意思要广,类似属性)

思无邪——

(2·02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读解)怎么才能体现“德”,文明又怎么才能实现呢?最根本的要做些什么,那就是一句话——“思无邪”。每个人的思想纯正了,整个社会思想才能纯正,也才能发展“德”,推动“文明”进程。(可视为“情欲之辨”的具体实施)

道德教化——

(2·03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读解)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社会的整个文明根基在每个人的心理建设、道德建设,人人有“礼”社会才会有秩序,为政之“德”要建立在个人文明性的建设上。

随性不踰矩——

(2·04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读解)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也论述了人一生成长进步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想境界也在逐步提高,而且对个人而言,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应该伴随一生。就思想境界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此时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从中,我们可看到孔子道德修养过程有的合理因素:一是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二、“孝、悌”需“无违”社会之“礼”,也要有发自内心的“爱”(05~06章)

(读解)孔子将社会文明的基石归纳为“孝、悌”,这个意义上的“孝、悌”,就是个人要有个人的文明性追求,社会也要有社会时代性的追求,个人要追求自己的“华”,社会也要促进自己的“华”,二者既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无违”。

无违“礼”乃“孝”——

(2·05原文)孟懿(yì)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析: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是在世或已去世。且在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约束,依礼而行才是“孝”。也就是说,个人文明的建设要服从社会文明进步,独立特行既无意义也无价值,“孝、悌”之内在核心是“无违”社会之“礼”。)

发自真情行“孝”——

(2·06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析:这里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是父母爱自己的子女,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这种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谨慎小心,这就是“孝”。二是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时担忧,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担忧了,表明父母的亲子之情。三是子女只要为父母的病疾而担忧,其他方面不必过多地担忧。不管哪一种解释,有一个中心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孝”的实施必须有发自内心的“爱”,有真情。)

三、“孝”的实施需发自真心、理性地去“敬”(7~10章)

(读解)“孝”应贯穿于个人成长进步的一生。最基本的“孝”是发自真心地、恭敬地处理与上辈人的关系。应清醒认识到,“孝”并不是“能养”的问题,它关键在于能够始终以尊重的恭敬之心伺奉老人,可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和颜悦色、语气温恭。但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孝”是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全面的“孝”,还要保持个人的独立理性判断,以自己理智的一言一行,将“孝”完美地注入自己的人生修炼,这样的“孝”才是对社会文明进步有益的。

“孝”不仅是赡养父母——

( 2·07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yàng旧);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和颜悦色伺父母——

(2·08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sì旧),先生馔,曾(céng)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语气温恭亦为“孝”——

(2.9原文)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孝”是理性全面的——

(2.10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隐藏)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四、个人文明与社会文明之关联(11~24章)

(一)个人文明的自我修炼——自己与自己的较量(11~15章)

(读解)个人的文明性(也可说“孝、悌”),不是身份认同,也不是社会职能,是一个人发自内在的气质与修养,如言行一致的品质等。这种文明性的修炼是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的较量,不是在与别人的攀比中完成的。修炼自己,需“温故”、需“知新”、也需多思(“罔”),更需要反复研习、不断磨练,如果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都能向文明多迈进一步,每天都有新的发展,那么在传承文化、文明的道路上,就会多一份力量与担当。

(2.1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2.12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2.13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2.14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1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二)个人文明与社会文明之关联——谨慎行事,宽待不同(16~22章)

(读解)个人的文明进步,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别人、铲除异端,这对社会文明进步是一种扼杀,是不可取的。在社会生活中,要秉承着“和而不同”的胸怀,接受文化的多样性,不去指责别人,潜心多听多看多学,踏实谨慎行事,为自己的成长进步积累经验、充实内容。与此同时,还不能盲目自信,要为自己的成长进步留足空间,虚心接受各种不同,到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了,就可以以自己的“孝、慈、忠、信”影响更多的人,让人们讲信用、善宽容、行孝悌,整个社会才能向文明不断进发。

异端宜和不宜攻——

(2.16原文)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明白知与不知——

(2.17原文)子曰:“由!诲女(huì 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智)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2.18原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qu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xìng)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宏扬正气宣文明——

(2.19原文)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当政亦需行孝悌——

(2.20原文)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并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于做事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

(2.21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信乃立足社会根本——

(2.22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五、个人文明与社会文明之根本——推己及人,致力传承(23~24章)

(读解)这两章可视为“为政”篇的总结语。每个人如果都能协调好个人发展无限性与社会发展局限性的关系,推己及人,从修身到齐家到冶国平天下,人类的文明进步就会始终延续下去。所以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自己,传承好自己能传承的,就会为社会文明全面、整体地发展进步积攒一份力量。

文明的传承应始终延续——

(2.23原文)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文明的传承需智慧理性——

(2.24原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闺女的妈咪

评论

  • 菩提树

    21分钟前

    为政以德,文明性为根本!

  • vane

    7小时前

    温故而知新

  • DLEE

    7小时前

    学习了

  • 江北水城

    8小时前

    温故知新,不仅指外在知识,而且要反省自己的进步。受教了!谢谢分享!

  • 史如烟……

    8小时前

  • 修心

    9小时前

  • 杨医生

    10小时前

  • 静秋

    12小时前

    收,轉

  • 枫玉

    13小时前

  • 苹果派

    13小时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论语》
《论语》全译——里仁篇第四
为政篇第二
三字经全文翻译
《君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規》《名贤集》原文及讲解
《孟子全译》(精校本4)离娄(上、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